李翔
(湖北省丹江口市委/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丹江口 442700)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控制性工程所在地,也是國家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市。全市總面積3121平方千米,總人口46萬。近年來,丹江口市積極擔當確保“一庫凈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堅定綠色理念,加強環境治理,發展生態產業,積極探索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兩山”轉化新路徑。全市環保工作和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連續多年位列全省前列,連續6年被評為“湖北省縣域經濟工作成績突出單位”,2018年獲評全國百佳幸福縣(市),2019年4月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并被列入湖北省21個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區)。先后榮獲中國“美麗山水城市”、中國“美麗城市”等榮譽稱號,2020年6月8日,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組織的“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云驗收”核查。丹江口市的主要做法:一是堅持以綠色理念引領發展,確立“兩山”轉變方向;二是強力推進全域生態建設,全力守護“綠水青山”;三是堅定不移打造綠色產業體系,探索“兩山”轉化之路。
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確了“建設宜居宜業宜旅的現代化生態濱江城市”奮斗目標,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高質量修編縣域經濟主體發展規劃,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工作全過程,一張“綠圖”繪到底。多年來,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以上,2015年榮獲首屆“中國好水”水源地稱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年多來,已向北方四省市累計供水310多億立方米,成為很多北方受水城市的主力水源。
一是加快生態修復。大力推進“綠滿丹江口”行動,近5年共植樹造林18萬畝,封山育林19.7萬畝,建設庫周生態隔離帶1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由34.2%提高到58.7%。
二是加強環境治理。深入開展“清水行動”,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持續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完成12.1萬只網箱清理。扎實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城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194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全覆蓋;城鄉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實現全覆蓋。
三是嚴格環保準入。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對丹江口庫區臨水1千米范圍內實行永久性保護,禁批禁建一切項目。先后關閉化工、電石、鋼鐵、電解鋁等污染耗能企業100多家。嚴格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項目120多個。
一是“點水成金”推動綠色工業“強筋”。著力培育符合水源地要求的產業體系。農夫山泉在丹江口建成3家工廠,2019年產值過30億元,利稅超2億元,解決本地就業上千人。全部達產后,將形成年產350萬噸飲料及天然水的生產能力,使丹江口成為全國最大的飲用水生產基地之一。對傳統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設備更新和產品升級,汽車傳動軸生產能力位列全國第二。深化產學研合作,丹瑞新材料公司打破國外壟斷,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量產高精度、高靈敏度車用氮氧傳感器的本土化企業,產品出口到歐美國家。通過努力,全市經濟綠色化程度大幅提高,2019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4.8億元、增加值100.8億元。
二是“化綠成銀”推動特色農業“壯骨”。堅持以現有產業為主、以種植業為主,重點抓生態農業、品牌農業,發展武當蜜橘30萬畝、清香核桃10萬畝、武當道茶5萬畝。打響以“源頭”“武當”“水都”為核心的特色品牌20余個,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39個。擁有丹江口翹嘴鲌、鳡魚、鳙魚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8個,有機魚俏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拘纬闪恕吧缴辖洕帧熘杏袡C魚、庫周武當桔”的產業格局。
三是“山水成景”推動全域旅游“活血”。依托特有的山水資源,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圍繞環庫游、環山游、環城游打造節點精品。以“中國最美山水公路”環庫生態景觀公路為紐帶,建設全域綠道系統,打造環庫生態旅游風景道。以農旅融合為方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全市A級以上景區達13家,其中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5個。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88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2億元。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進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通行證。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丹江口市深刻認識到:
第一,必須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要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自覺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五大建設中,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
第二,必須爭取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推進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方面的關心和幫助。建議在國家層面,充分考慮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特殊生態地位和發展機會成本損失,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多元補償機制。一是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投入,建立生態補償投入長效機制;二是從每立方米水中計提水資源費,建立生態補償專項基金;三是完善專項轉移支付體系,對國家生態工程項目取消地方配套資金;四是深化對口協作補償機制,幫助水源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和項目扶持的同時,還應贏取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和自覺行動,才能夯實綠色發展的社會基礎。
第三,必須堅持結合實際,久久為功。綠色發展既是緊迫要求,也是長期任務。只有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揚長避短,以一抓到底的勇氣與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綜上所述,近年來丹江口市積極擔當確?!耙粠靸羲览m北送”的政治責任,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加快生態修復、加強環境治理、嚴格環保準入,強力推進全域生態建設,全力守護“綠水青山”。通過“點水成金”推動綠色工業“強筋”“化綠成銀”推動特色農業“壯骨”“山水成景”推動全域旅游“活血”,堅定不移打造綠色產業體系,不斷探索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兩山”轉化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