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娜 羅金洲
武漢市武昌區紫陽街辦事處轄區有回族、土家族、滿族、瑤族、苗族、壯族、哈薩克族等常住少數民族居民800多人,其中以回族居多,主要聚居在起義門、保安、梅隱寺三個社區,轄區內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多,少數民族經營店鋪17家。
長期以來,紫陽街辦事處立足轄區的民族特色,堅持黨的民族政策,以基層社會治理為切入點,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在全街上下營造出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紫陽印象”深入人心。
強化黨建引領。以“街道—社區—網格—門棟”四級聯動體系為支撐,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區域化大黨建為抓手,實施黨建凝心聚力工程,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社區各網格推選1名社區民族工作志愿者擔任社區民族工作聯絡員,建立民族工作信息網絡,強化民族團結大局意識,形成人人促團結、共同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打造活動平臺。以起義門社區“馬義幫”工作室為平臺,建立民族工作室,設置民風展示區、民俗活動室、民知閱覽區,將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知識學習、民族娛樂活動、民族政事商議、民族未來創新融于一體,展示少數民族風采,為居民提供一個談心、交流、娛樂、學習的場所,促進了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2017年,“馬義幫紅色+聯盟”獲得湖北省公益創投比賽二等獎。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利用“姹紫嫣紅紫陽人”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法規,推送民族工作信息,唱響民族團結大合唱,強化“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理念。
一把手主抓。成立以街黨工委書記為組長、副書記為副組長、各社區書記為成員的街道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民族特色社區還成立社區民族工作領導小組,由社區書記親自抓。
建立工作制度。制訂民族工作領導小組例會制度、民族宣傳學習制度、民族團結對象走訪慰問制度、民族情況通報制度、民族信息反饋制度等。將起義街清真寺、市伊斯蘭教協會、回民小學等納入其中,定期召開民族事務議事會,以“三個離不開”為指導原則,定期開展走訪和雙向服務,協調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困難和問題。
開展志愿服務。以回族黨員馬明龍倡議發起的回漢居民志愿者服務隊“馬義幫紅色+聯盟”70余名志愿者為基礎,下設10支特色小分隊:無影手隊(清除牛皮癬)、回漢治安巡邏隊、菜婆兵團(買菜服務)、錦繡隊(少數民族服飾制作)、好吃佬隊(少數民族特色食品DIY)、紅色朗讀隊、舞文弄墨書畫隊、啟學尚義學堂(青少年學堂)、自強不息團(殘疾人服務)、救水隊(明倫小區治水隊),完善少數民族服務網絡體系,組成民族團結工作聯絡組,積極協作、及時溝通、相互幫助,擰成一股繩,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2018年,全年參與活動1000多人次,其中“和樂融融牛羊宴”連續開展3年,讓漢族居民了解少數民族飲食習慣,通過活動拉近各族居民間的距離,共享美好生活。
建立雙向服務機制。形成“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管理體系,以網格黨支部為抓手,在民族聚居社區設立少數民族服務窗口,精準服務少數民族群眾,開展小額擔保貸款、就學、就業、計生等服務。
建立走訪慰問制度。堅持“三個必訪”:節假日、重大民俗節、生病住院必須走訪;堅持“四個一”: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第一時間幫扶困難、第一時間送出愛心、居民一起共享溫暖;開展“微心愿”結對,在少數民族重大節日時,上門慰問困難群眾,送去節日慰問品,溝通感情,增進互信。近年來,依法處置調解涉及少數民族居民的矛盾糾紛100余件,幫扶60余戶少數民族困難家庭。
建立融合互助機制。鼓勵社區積極開展共建,利用共建單位優勢資源,幫助少數民族困難家庭,6年來共建單位資助10余名少數民族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號召少數民族務工經商群眾回饋社會,引導形成互助機制,共同開展公益服務。2016年特大暴雨,長江堤壩出現險情,少數民族居民自發帶上慰問品上堤慰問值守人員,并積極參與巡堤搶險。2018年春節,45位新疆籍維吾爾族在漢經商人員自發購買生活物資慰問轄區困難群眾。
建立民主協商機制。定期召開少數民族居民民主協商會,對衛生環境、安全巡邏、消防隱患等公共問題進行民主議事,制定少數民族居民公約,組建特色小分隊,形成社區自治微循環,各族居民共同行動,共建和諧家園。
開展民族特色活動。充分整合資源,面向少數民族居民開展寒暑假青少年托管服務、“美食達人秀”“巧手大比拼”等各類少數民族居民活動百余場次,組織“和樂融融牛羊宴”、清真食品制作等活動,請少數民族居民現場當老師制作民族特色飲食。開展少數民族服飾繡、民族服飾展、少數民族居民“七一繡黨旗”等特色活動。組織少數民族居民參加元宵、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活動,手工制作中華傳統食品,互相交流民族習俗,營造健康、快樂、和諧的氛圍,增進各民族友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開展語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訓。以起義門社區“馬義幫”工作室為依托,以少數民族選調生干部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雪蓮花志愿服務隊”為骨干,承擔全區少數民族流動務工人員語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訓,組織少數民族學員參觀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強化學員的愛國主義精神,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一年來,組織少數民族務工人員集中授課90余次1200余人,國家民委和省、市委統戰、民宗部門以及外省相關單位多次到起義門社區調研城市民族工作,給予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