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之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薛慶超
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著名的“世界屋脊”。西藏是偉大祖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幅員廣袤,山河壯美,資源豐富,民族眾多,自古以來藏族和其他民族都是偉大祖國大家庭的優秀成員。在長期發展進程中,藏族人民勤勞勇敢、樸實睿智,創造了悠久歷史和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富強作出了卓越貢獻。
早在古代的公元七八世紀時,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曾先后嫁給吐蕃贊普。通過唐朝和吐蕃王室間的通婚和頻繁的使臣往來,建立起密切政治關系。唐朝帝國和吐蕃王朝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里先后瓦解,唐朝境內和吐蕃境內都紛紛陷入割據的局面。然而,歷史上形成的漢藏兩族的密切聯系,并不曾由于五代十國的混戰和藏族的群雄紛爭而隔絕,而是繼續得到保持和發展。
公元960年,宋朝統一政權建立,結束五代十國割據局面。在宋朝統治時期,散居于現在青海、甘肅兩地的藏族大小部落,由于政治上的紛紛“獻地內附”或納貢請封,經濟和文化上與宋朝的關系日益加深。這一切必然促使商品貿易日益擴大:一方面是通過藏族各部首領遣使進貢和宋朝賞賜來使的方式進行官方交換;另一方面是由官方設置和管理的漢藏兩族民間“互市”往來、販運買賣。隨著漢藏兩族民間經濟交往與接觸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大,兩族人民在文化上的相互影響、相互吸收也在不斷深入。
從元朝開始,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700余年來,封建王朝有過數次更迭,社會狀況有過重大變化,國體和政體也有過幾次更改,然而,歷屆中央政府對西藏一直維護和行使著主權,而且在治理西藏的方略上,既有繼承,又有不斷的探索改進。
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都把西藏地方劃定為一個行政區域。元朝視如一省,和其他行省一樣作為宗王的封地。明朝施行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少數民族區域的地方行政、軍事制度也推行于西藏。在朵甘、烏思藏設行都指揮使司,受西安行都指揮使司統轄。西藏地方的行政區劃、戶口、賦役,詳細地載入記錄清朝版圖的《大清一統志》里。清朝中央政府在治理西藏的方略上著力最多,從多方面加強了對西藏地方的治理,其治藏政績也明顯優于元朝和明朝中央政府。民國政府成立之初,即宣布西藏地方和其他地區一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統治時期,西藏也一直是一個地方行政區。
自元朝以來,西藏地方各級官員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元朝授權于薩迦派的宗教領袖八思巴管理西藏政事,八思巴的歷任繼承者,以至萬戶長等基層官員都由元朝政府直接封授。在明朝時,自都指揮使到干戶、寨官、巡檢等各級官員概由中央政府決定他們的更替和升遷。分駐在各級的宗教領袖,明朝中央政府封為“王”和“法王”,賦予管理地方的職權,統一于中央政府。清朝中央政府建政之初,封授達賴、班禪以宗教的和地方行政的職權。達賴、班禪的承襲,依據宗教慣例,是通過“轉世”而實現的,但必須得到清朝中央政府冊封。乾隆皇帝時,以法律條款規定:以后歷代達賴、班禪的轉世,以清朝中央政府頒發的金本巴瓶掣簽決定,并由駐藏大臣代表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坐床”典禮。這項法律條款的規定與實踐,表明清朝中央政府行使著任免西藏地方官員——包括宗教領袖的全權。這種權力,被后來的中央政府承繼下來。當十四世達賴轉世時,國民政府派官員赴藏主持他的“坐床”典禮。至于噶倫以下各級大小官員的任命,清朝中央政府均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奏報中央政府,統一規定品級,他們只有在清朝中央政府正式封授后,才正式成為一名命官。
自元朝中央政府任命八思巴為“帝師”以來,歷代也都有西藏官員接受中央政府的冊封任命,在中央政府任職。不僅西藏地方行政官員任免,而且西藏地方政權組織、行政制度的規定,也都是出自歷代中央政府。元朝中央政府規定:西藏“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帥臣以下,亦被僧俗并用,軍民統攝”。明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政權制定的制度是:王和法王各有封地,分別治理。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政權制度的規定,包括達賴、班禪的地位和職責的規定,比前代中央政府更加完備、更加具體,并且確立了法律形式的規章——乾隆皇帝“欽定章程”。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基本上還是依照清朝乾隆時期的這些規定。
在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制定的“欽定章程”開頭第一條中即規定:“自噶布倫以下番目及管事喇嘛,分系屬員,事無大小,均應稟明駐藏大臣辦理。至扎什倫布諸務,亦俱一體稟知駐藏大臣辦理。”這里所規定的“事無大小”包括一切內部事務,當然也包括對外事務。章程另條規定:“廓爾喀、布魯克巴、哲孟雄、宗木等外番部落,如有稟商地方事件,具有駐藏主持。其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通問布施書信,具報明駐藏大臣譯出查驗,并代為酌定回書,方可發給。至噶布倫等,不得與外番私行發信。”章程條文的規定也應該是實際情況的記錄。在此以前,西藏地方政府從來沒有自行辦理過對外事務。在此后的1901年,英國的印度總督曾直接寫信給達賴,但正如英國藍皮書所記載,達賴原封未動地退回原函,并且嚴正聲明:沒有和駐藏大臣及噶廈商議,他就不能和任何外國政府通信。
中國歷代中央政府像對待中國其他地區一樣,義不容辭地肩負起了維護西藏地方的社會秩序、保衛疆土不受侵略的責任。元朝和明朝中央政府都把西藏地方納入全國軍事系統。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常設駐軍,遇有必要,由中央政府另調大軍入藏。例如,康熙五十九年,清朝中央政府派兵擊退準噶爾對西藏地方的騷擾。雍正五年,西藏地方噶倫阿爾布巴等人殺了首席噶倫康濟鼐,引起衛、藏地區間大規模的戰爭,清朝中央政府調遣騎兵和步兵15000多人分三路入藏平息。乾隆十五年,“與達賴為仇”的執政“郡王”珠爾默特那木扎勒發動叛亂,清朝中央政府命策楞、岳鐘琪率軍進藏剿平。乾隆五十四年和五十七年,清朝中央政府曾兩次調遣大軍擊退廓爾喀入侵。
封建時代的中國,各省區、各地方都要向中央政府交納一定的貢賦,西藏地方也不例外。元朝中央政府所實施的將行省作為宗王的封地、驛站制度也推行到西藏。明朝歷年都有大批官員晉京向中央政府貢納方物,并規定有定額的馬賦。明朝中央政府冊封的西藏地方僧俗官員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明朝在驗收了西藏地方僧俗官員所納貢方物之后,均給予等價甚至高出數倍價額的錢物賞賜。清朝中央政府針對西藏地方所制定的“欽定章程”,對西藏地方的賦稅和財政制度均作了全面規定:西藏地方政府一切財務出納,均需呈報駐藏大臣查核;西藏農奴主“大族人戶”不得免差和私用烏拉;西藏地方的對外貿易也必須經由駐藏大臣批準發照;對西藏地方政府實行的舊幣制進行徹底改革,設立西藏地方“寶藏”局,鑄造和發行“寶藏”官錢,并由駐藏大臣派遣專職官員監管。
西藏長期處于政教合一、僧侶和貴族專政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其黑暗、殘酷比中世紀歐洲的農奴制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西藏的農奴主主要是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三大領主。他們不到西藏人口的5%,卻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
據17世紀清朝初年統計,當時西藏實有耕地300多萬克(15克相當于1公頃),其中官家占30.9%,貴族占29.6%,寺廟和上層僧侶占39.5%。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西藏有世襲貴族197家,大貴族25家,其中最大的貴族七八家,每家占有幾十個莊園,幾萬克土地。
農奴超過舊西藏人口的90%,藏語叫“差巴”(即領種份地,向農奴主支差役的人)和“堆窮”(意為冒煙的小戶)。農奴沒有土地,沒有人身自由,都依附在某一領主的莊園中為生。此外還有占人口5%的“朗生”是世代家奴,沒有任何生產資料,也沒有絲毫人身自由。農奴主占有農奴人身,把農奴當作自己私有財產隨意支配,可以買賣、轉讓、贈送、抵債和交換。據史料記載,1943年大貴族車門·羅布旺杰曾把100名農奴賣給止貢地區噶珠康薩的一名僧官,每個農奴的價錢是60西藏銀(約合4塊銀元)。
農奴主掌握著農奴的生、死、婚、嫁大權。不是同一農奴主的男女農奴結婚要繳納“贖身費”,有的是采取男換男、女換女的交換,有的是婚嫁后,夫妻雙方的領屬關系不變,將來生男孩歸夫方領主,生女孩歸妻方領主。農奴子女一出生,就登記入冊,注定終身為農奴的命運。
農奴主用差役和高利貸對農奴進行殘酷剝削。舊西藏差稅制度十分殘酷,有載入冊籍的永久性差稅,還有臨時加派的差稅。農奴成年累月地辛勤勞動,卻連溫飽也得不到保障,經常要靠借高利貸勉強糊口。高利貸年利率一般都很高,向寺廟借錢利率為30%,借糧為20%或25%;向貴族借錢利率為20%,借糧為20%或25%。高利貸利滾利,造成永遠還不完的“子孫債”和以借貸人、擔保人全部破產而告終的“連保債”。
西藏地方統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維護農奴主的利益。舊西藏通行了數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將人分成三等九級,明確規定人們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平等。殺人賠償命價律中規定:上等上級的人如王子、大活佛等,其命價為與尸體等重的黃金;而下等一級的人如婦女、屠夫、獵戶、匠人等,其命價為草繩一根。
農奴主運用成文法或習慣法,設立監獄或私牢。地方政府有法庭、監獄,大寺廟也設法庭、監獄,領主還可在自己的莊園私設監獄。刑罰極為野蠻殘酷,如剜目、割耳、斷手、剁腳、抽筋、投水等。
面對封建農奴制度的殘酷統治,西藏勞動人民從未停止過反抗斗爭。他們采用請愿、逃亡、抗租抗差,直至武裝斗爭等形式爭取自己的人身權利。但是,他們的要求遭到三大領主的殘酷鎮壓。舊西藏法律規定:不但本人處死,而且家產沒收,妻子為奴。五世達賴曾經發過一道諭令:“拉日孜巴的百姓聽我的命令……如果你們再企圖找自由,找舒服,我已授權拉日孜巴對你們施行砍手、砍腳、挖眼、打、殺。”這道諭令多次被后來的當權者重申。
1949年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向全國勝利進軍。這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發給第一野戰軍的電報中指示,保護并尊重在蘭州的班禪喇嘛,“以為解決西藏問題的準備”。
9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莊嚴保證,解放包括西藏、臺灣在內的全部領土,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12月,毛澤東在出訪蘇聯路上給中共中央和西南局發出信函:印度、美國都在打西藏主意,解放西藏的問題要下決心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否則夜長夢多。
1950年1月2日,毛澤東在莫斯科致電中共中央指出: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地位極重要,我們必須占領,并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毛澤東還提出,進軍西藏和經營西藏應由西南局擔負。
1月10日,毛澤東從莫斯科致電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鄧小平,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及西北局,指出:“現在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均已承認我們,對于進軍西藏是有利的。”
毛澤東明確指示,經營西藏應成立一個黨的領導機關。這個領導機關應迅即確定,責成他們負責籌劃一切。毛澤東提出,務希于5月中旬以前占領康藏交界一帶。
中共中央為了完成對全國大陸的解放,1950年1月初作出進軍西藏的決策,由西南局、西南軍區擔負進軍西藏、經營西藏的主要任務,由西北局、西北軍區予以支援和配合。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統一籌劃進軍和經營西藏工作。西南局、西南軍區決定以第二野戰軍第十八軍為進藏部隊,對全體指戰員進行了解放西藏、建設邊疆、鞏固國防的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組織官兵學習藏語和西藏政治、經濟、兵要地志;同時進行高寒地區行軍作戰訓練,修筑公路,籌措軍需物資,做好充分的進藏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根據西藏歷史和現實情況,認真分析國內外形勢,確定了爭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195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指示西南局、西北局:“在解放西藏的既定方針和軍事進攻的同時,利用一切可能以加強政治爭取工作,是完全必要的。這里基本的問題,是西藏方面必須驅逐英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協助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我們方面,則可承認西藏的政治制度、宗教制度,連同達賴的地位在內,以及現有的武裝力量,風俗習慣,概不變更,并一律加以保護”。5月29日,中共中央批準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起草的關于與西藏地方政府談判的十項條件。中共中央在爭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既定方針下,命令人民解放軍積極做好進藏準備,多次催促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談判,以便訂立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戰略決策,建立在準確分析和恰當把握國際形勢與國內形勢基礎之上,對指導西南局和第二野戰軍完成解放西藏的戰略性任務,具有根本性意義。
中央確定將進軍西藏任務交給西南局后,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明確指出:“解放西藏有軍事問題,需要一定之軍事力量,但軍事與政治比較,政治是主要的。從歷史上看,對西藏多次用兵未解決,而解決者多靠政治。”“政策問題極為重要,主要是民族區域自治,政教分離,團結達(賴)、班(禪)兩派。”鄧小平特別強調:“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軍事、政治協同解決,同時,(還必須)解決(好)補給(問題),解決公路(問題)。”鄧小平的這些重要思想,由西南局概括為“政治重于軍事,補給重于戰斗”的方針,在和平解放西藏過程中,發揮了戰略指導作用。
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西南局進行了精心謀劃,決定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八軍完成進軍西藏任務。鄧小平指出,進軍西藏要嚴格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所謂群眾路線,包括調查研究等。第十八軍堅決貫徹中共中央“慎重穩進”的方針,首先了解西藏的民情民風。通過調查研究西藏的實際情況,為進軍西藏、服務西藏群眾、和平解放西藏、爭取西藏群眾,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進軍西藏過程中,第十八軍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政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充分尊重西藏群眾的宗教信仰,保護喇嘛寺廟,未經許可不準進入寺廟,更不準住經堂;不得在寺廟附近捕魚、打獵;不得到神山砍柴、放牧等。積極幫助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困難,為群眾背水、掃地、打柴、修補房屋,免費治病、發放無息或低息農業貸款、進行社會救濟、救災、修橋、修路、辦學校、穩定市場物價、供應部分民需物資等。為了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十八軍指戰員遇到缺糧挨餓,也絕不拿群眾一顆糧食;遇到風雪嚴寒,也絕不住喇嘛寺廟,堅持搭帳篷宿營。這些優良作風,體現了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進了民族團結,確保了進軍西藏的勝利。
當年率領第十八軍執行進軍西藏任務的軍長張國華回憶說:
1950年1月,解放大西南之戰剛剛結束,我們軍接受了進軍西藏的光榮任務。毛主席充分考慮到西藏的特點,對西藏復雜的歷史背景和政治形勢作了科學的分析,指示我進藏部隊,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作好統一戰線工作,要爭取上層,影響和團結群眾,保護愛國守法的喇嘛寺廟,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風俗習慣。親密團結這個民族,爭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集中打擊帝國主義及其忠實走狗——親帝分裂主義分子。鄧小平政委指出: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對于我們進軍解放西藏具有決定的意義。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政策就是生命。
1950年春天,全軍熱氣騰騰開始了偉大的歷史進軍。部隊曉行夜宿,跋山涉水步行了1000多里,來到甘孜。這是當年紅軍二、四方面軍長征會師的地方。那時曾任甘孜博(藏)巴(人)政府副主席的愛國大活佛格達,見了我們熱情極了,一直把我們讓到經堂,立即派人去張羅糧草。這位自稱跟朱總司令是好兄弟的活佛,從佛龕里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紅軍布告、標語等物,津津有味地談起藏族人民當家作主的那段民主生活,愉快的笑容一直掛在他的臉上。但當談到西藏的悲慘現狀時,不禁放聲哭了起來:“毛主席不派隊伍來,我們西藏民族快給毀滅了啊。”說罷連連向東方合掌念經禱告。
我們部隊行進在康北竹慶地區,周圍的喇嘛寺忽然響起了鐘聲,一群持槍騎馬的反動家伙奔上了山岡,吹起了法螺,煽動許多喇嘛群眾向我們開槍射擊。我們不還擊,令部隊停止前進,帶上翻譯去和攔路的人談話,揭穿反動分子的陰謀,反復說明我黨的政策。風波過去,我們依靠正確的政策開辟了道路,敵人的陰謀失敗了。
1949年夏天,西藏反動派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積極擴軍備戰,把號稱能征善戰又由英美武器裝備起來的3、9、10等7個代本和3個代本(代本相當于小團)的一部在昌都一帶擺開,企圖依據金沙江之險,要我軍就此止步。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行動——昌都戰役。
昌都是西藏東部的門戶,是我軍入藏的咽喉之道。敵人布防區從金沙江正面就拉了1000多里。從江邊到昌都又是700余里的縱深。西南軍區首長指示:要從外翼作深遠的戰役迂回,抓住敵人就有辦法,包圍住了就是勝利,走得快就能抓住敵人。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戰。我們命令各路部隊以隱蔽行動前進,不露聲色。我軍從正面把整個敵人的注意力吸住,為分進合擊部隊贏得了時間。我軍過了江的各路部隊不顧一切疲勞,猛追,快追!各部隊以日行120里到170里的強行軍速度星夜兼程疾追,邊打邊追,邊追邊打,常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線上奔走,全軍只響著一個聲音:抓住它,包住它!不讓敵人跑掉!
在進軍途中,我軍各路部隊無論是在大風雪里,在茫茫的黑夜里,或是冰雹劈頭蓋面打來或大雨淋透全身的時候,從來不進寺廟,不住民房,不動群眾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對藏族人民的經幡、經塔、神山、神樹、嘛呢堆等和一切宗教建筑和風俗習慣,一律加以保護和尊重,在藏族人民面前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躲到深山去的藏胞紛紛回來了,有的歡呼“菩薩兵,菩薩兵!”有的主動要求給我軍帶路,又紛紛叫回被欺騙和裹脅去與我軍為敵的藏族子弟。在10幾天里共有3000多名“民兵”和“僧兵”攜械歸順。擔任金沙江下游防務的第9代本,也在寧靜宣布起義,響應我黨和平解放西藏的號召,站到反帝愛國的大旗下來。
昌都敵人本以為雪山惡水賽過10萬大軍。但是當他們還在睡大覺時,我先鋒部隊飛到了。守昌都地區的藏軍總司令率領了4個代本和沙王(總督)衛隊于10月18日早晨急急忙忙離開昌都,企圖西撤拉薩,但已經晚了一步。我們從四面兜住了敵人,其余代本的藏軍除少數逃竄外,剩下的完全陷落在我軍部署的大網里。昌都之敵被大包圍套小包圍緊緊扣住,插翅難飛,最后放下了武器。
10月19日,古城昌都升起了五星紅旗。昌都戰役從10月7日發起,大小戰斗21次,殲敵5700余人,促使西藏上層統治集團在政治上迅速分化。西藏地方政府終于派出了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和談代表團來京談判,代表團于1951年4月到達北京。
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共同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17條協議。簽字的當天下午,我們向毛主席匯報工作時,主席高興地說:“好哇,辦了一件大事,這是一個勝利,但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實現協議,要靠我們的努力。”主席詳細詢問了部隊的思想、生活情況,要我們很快進軍拉薩,為全部實現17條而努力。毛主席又指示我們說:“你們在西藏考慮任何問題,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問題這兩件事,一切工作必須慎重穩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