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東連南縣農業產業化轉型的舉措及對鄉村振興的啟示

2020-01-15 00:46:21張金山梁文光袁航
南方農村 2020年6期

張金山 梁文光 袁航

摘? ?要:廣東連南縣借助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契機,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依托自身優勢資源打造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轉型,初步形成以現代農業產業、現代旅游產業、現代文化產業為支柱的縣域經濟產業化結構,實現了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發展目標。連南縣的成功舉措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這樣的啟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的關鍵是引導農業向現代產業化轉型。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特色產業;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20)06-0019-07

一、引言

發展經濟學家羅森斯坦·羅丹認為,處于落后狀態的國家或地區的顯著特征是農業勞動力剩余,收入水平低下和投資規模不足,這些國家或地區要想擺脫貧困,就必須發展工業。對農村來說,要擺脫貧困和落后狀態,也必須使農業向現代產業化轉型。

“三農”問題既是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是我國宏觀經濟的難點問題。如何解決的“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并連續多年以一號文件的形式發布相關措施。“三農”問題的解決,不僅能夠為國家長期的穩定筑好堅實的基礎,而且能夠擴大內需和優化內循環。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地提出了鄉村振興時間表:“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可見,鄉村振興的目標是使我國農村擺脫貧困和落后的狀態,核心是通過推動農業現代產業化轉型,以使“三農”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連南瑤族自治縣位于廣東西北部,以山地為主。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總面積的70%多,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由于歷史及區位原因,連南縣交通運輸不便、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致使連南縣成為一個集“老、少、山、窮”于一身的典型貧困縣。2009年,貧困人口曾占全縣總人口的40%以上。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連南縣自2009年開始,以扶貧開發為契機,實施以提升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村就業渠道及提升農民收入為主題的新農村建設。在此基礎上,2018年,連南縣又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農業產業化。至2019年,連南縣已初步實現以現代農業產業、現代旅游產業、現代文化產業為支柱的縣域經濟產業化轉型。通過農業產化轉型,連南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升,貧困戶基本消除。2019年,連南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5元,同比增長9.2%。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7.2元,同比增長9.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

連南縣以推動農業產業化轉型為核心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二、連南縣農業產業化轉型舉措

(一)政府發揮職能,做好基礎服務

由于歷史及區位原因,連南縣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連南縣經濟的發展。由于基礎設施投資一般情況下都周期長,見效慢,很難通過市場力量解決。這方面在職能分工上屬于政府的職責范圍,需要政府通過運用其“看得見的手”集中資源來解決。連南縣政府在這方面沒有缺位,通過自籌、向上級政府爭取及利用扶貧項目等途徑籌集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在道路建設方面,連南縣在完成縣內高速、國道、省道和縣道建設的基礎上,還針對農村實施了“村村通公路”的道路硬化項目建設,把水泥或柏油公路修道每個村的村口,徹底解決農村交通不便的問題。截止2019年底,連南縣已完成120公里農村道路硬底化項目、426公里道路安全防護工程,全縣公路總里程達1466公里[1]。此外,國道G323線連南縣城段改建工程,省道S261線、S262線的路面大修工程都已陸續完成。交通條件的改善,徹底終結了連南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窘境。目前,便利快捷的交通網絡把連南縣融入了珠三角“三小時”經濟圈。此外,縣城區域及行政村光網、4G覆蓋率達100%。交通設施的改善,使連南山區農村與外部聯系走向便捷化,有效降低了信息流、人流和物流成本。

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截止到2016年底,連南縣累計投入1.14億元改造中低產農田4.3萬畝、興修排灌渠道92.7公里和機耕路14.3公里;累計投入4.78億元,進行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完成3宗水庫除險加固、13宗電站技改工程,43條中小河流治理[2]。此外,連南縣政府還主導推進了鄉村供水備用管道、供水系統改造、水庫供水管道建設,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等項目的建設。

在鼓勵投資創業的政策支持層面,連南縣出臺了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其中,創業擔保貸款(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是由政府直接出面為創業者在資金籌措和流轉方面提供擔保,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資金的籌措與流轉效率,為眾多本地和外來創業者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此舉有效激發了投資創業者的積極性,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勞動力就業的提升。截至2015年12月底,連南縣共落實創業擔保基金616.8萬元,發放貸款共計2229.5萬元,累計貼息269.38萬元,幫助230多家微小企業的創立和發展,累計帶動1000多人就業[3]。

在職能定位方面,連南縣黨政部門轉變觀念,把自身職能定位由“管理”轉為“服務”,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來連南投資創業者提供幫助和服務。為此,連南縣政府出臺“只跑一次”、代辦、“一對一”對接等投資服務政策,實施行政許可集中辦理制度,建立承諾制和“容缺受理”制度。通過精簡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連南縣力爭盡最大限度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投資項目辦理期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等。此外,連南縣政府投入500多萬元將縣民政大樓改造為經濟產業大樓,讓投資者可以隨時拎包入駐。

基礎設施的完善,政策支持的落實和服務功能的定位,連南縣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為農業產業化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依托優勢資源,打造特色產業

連南縣地處粵西北偏僻的山區,并被定位為粵北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域。這雖然導致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卻使連南縣自然生態環境、獨特民俗文化得到有效地保護,從而形成連南縣的后發優勢。連南縣的優勢資源主要是依托優美生態環境和獨特民俗文化而形成的特色種植、特色養殖、民俗文化保護性開發及休閑旅游等特色項目。

根據上級政府對連南縣的主體功能區定位,連南縣制定了《連南瑤族自治縣主體功能區規劃》。在規劃中,連南縣根據各個鄉鎮的環境條件和資源狀況,規劃出了民族特色旅游優化開發鎮、綠色工業重點開發鎮、健康產業生態發展鎮等三類主體功能區。各功能區根據規劃定位和發展目標,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實行相應的產業化經營。通過產業化經營,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和特色旅游產業的關聯效應帶動相關產業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為此,連南縣一是通過生態農業示范園的建立,實現原料基地化,使農業產業資源規模化和優質化;二是在建立生態農業示范園的基礎上拓展農業產業的功能,發展農業觀光旅游產業;三是將農業產業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形成特色旅游產業。這樣,三類功能能夠互為依托和支持,形成一個有機的產業結構系統。

稻田魚養殖是連南縣一大特色資源。由于連南縣氣候適宜、水源充足,形成了獨特的稻田魚養殖文化。稻田養魚是一種魚稻互養的一種循環立體農業生產方式,具有增收、節肥的雙重功效。連南縣通過引導和扶持,把這種分散的生態種植和養殖方式進行組合,在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基礎上,把當地的水稻和魚打造成有機化、生態化和綠色化的特色產品,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借助于綠色、有機和生態等賣點,連南縣通過魚稻互養方式所產稻米和魚比普通稻米和魚的市場價高出2-3倍。這種方式所產生的稻魚綜合收入比單純的有機稻種植收益高出30%以上。連南縣最有名的稻田魚是禾花魚,這種魚因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而受消費者青睞。據統計,2016年連南縣稻田魚養殖產量190噸,產值達100多萬元[4]。連南縣依托稻田魚養殖不斷延伸產業鏈,帶動了農業觀光產業的發展。連南縣在旅游規劃中所設計的回歸自然的游玩、觀光、品嘗等鄉村體驗路線,帶動了當地眾多農家餐飲業、有機大米產業和特色產品產業的發展。

民族文化是連南縣另一大特色資源。連南縣屬于瑤族自治縣,瑤族人數占全縣總人口的53%。連南瑤族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在民族服飾、瑤寨建筑、民俗歌舞及飲食菜肴等方面保留著獨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排瑤民俗文化,成為連南縣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資源。連南縣依托這種資源,編制了《連南瑤族自治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12-2020)》和《連南瑤族文化生態休閑旅游集聚區專項概念規劃(2015-2020)》等民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了眾多的文化旅游景點,設計了眾多的觀光路線。其中,廣東瑤族博物館、南崗千年瑤寨等文化展示項目,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化公園、鹿鳴關、云海花谷等旅游觀光項目,油嶺古寨、九寨梯田、三排老排等鄉野體驗項目等最具有代表性。為把民俗文化旅游項目進行推廣和營銷,連南縣宣傳部牽頭組織相關人員創作了一系列宣傳連南的民族歌舞電影、旅游宣傳歌曲及專題宣傳片。民族歌舞電影代表性作品是《旺都之戀》,旅游宣傳歌曲代表性作品有《千年瑤寨等你來》、《醉美連南》等,專題片代表性作品有《排瑤婚俗》、《做客連南瑤族人家》等。通過這些宣傳項目的不斷展演和在電視臺的持續播出,連南縣成功宣傳了連南民俗文化,構建出了良好的地域形象和打造出強勢的地域品牌。其中,南崗千年瑤寨曾先后獲得過“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海外華人最喜愛的歷史文化景區”、“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稱號;三排鎮榮獲了廣東省生態休閑旅游示范鎮等;南崗千年瑤寨、連水墩龍瑤寨也榮獲了廣東省生態休閑旅游示范村等。

此外,連南縣通過每年舉辦中國(連南)瑤族文化藝術節暨瑤族“盤王節耍歌堂”、“稻田魚節”、“玩坡節”等節慶活動,推動連南民俗文化傳播,增強了連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2019年,連南縣共接待游客350.1萬人次,同比增長13.2%;旅游收入達13.6億元,同比增長14.5%[1]。

(三)通過對口幫扶合作,推進農業產業化

連南縣雖然有豐富的地域特色資源,但是,由于當地長期貧困和落后導致自生能力不足,單靠當地自我發展是無法有效利用當地資源,也無法推進農業產業化轉型,更擺脫不了貧困。因此,必須借助于區域外的資金資本和人力資本來對口幫扶支援,才能引導并培育出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協調動員下,一些企業紛紛來連南縣通過合作進行幫扶和對口支援。

在發展家庭農場方面,連南縣通過與盛瑤、粵旺等企業合作,在農村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使原來一家一戶分散型經營轉變為規模化合作經營。目前,全縣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59家,家庭農場62家。而且,連南縣還建立縣電子商務中心,開通了瑤山特農網,拓寬了瑤山特產營銷和農民增收渠道。

由于海拔高、生態良好,以及大量野生茶樹資源分布,連南縣成為生產高品質高山有機生態茶葉產品的最佳區域。由于具有悠久的產茶歷史,連南縣茶葉在周邊地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連南縣依托此項資源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對連南縣縣情及茶葉產業要素現狀進行較系統實地調查和研究,制訂出了《2013-2020年連南縣茶葉產業發展規劃》,目標是建成一批具有連南特色的茶葉企業和打造一些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茶葉品牌。截止到2017年,連南縣茶葉種植面積從2013年的3637畝增加到2017年的7253畝,增長99.42%。干茶產量97.2噸,較2016年增加7.2噸,增長8%,干毛茶總產值2579.05萬元,較上年增加412.08萬元,增長19.02%。通過“企業+生態資源+市場+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形成了5個規模化茶葉種植基地,并依據生態優勢打造出“黃連茶”、“天堂山”、“清嵩茶”三個知名品牌,并先后在廣東省第十屆、第十一屆名優茶質量競賽活動中,共獲得3個金獎、4個銀獎、1個優質獎。借助于品牌化運作和有機綠色賣點,連南縣知名茶葉產品市場售價達到了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一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就地吸納10000多人就業[5]。

連南縣空氣清新、富含負氧離子,水源質優,日照充足,還具有種桑養蠶的自然生態條件。這里種植的桑葉營養豐富,養蠶健壯,結繭質好。連南縣以此為依托,大力發展桑蠶養殖業。連南縣利用對口扶貧契機與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合作,通過桑園規劃、援建房舍、免費提供桑蠶苗及技術指導,推動連南縣桑園面積進一步增加,蠶繭產量及質量進一步提升。截止到2016年,通過扶貧項目及其他途徑,全縣桑樹種植園達到15200多畝,200畝以上的連片桑園有12個,帶動農戶4300多戶,解決了2萬多人的就業[2]。

在此基礎上,連南縣通過延伸產業鏈以提升產品附加值,拓展稅源和增加就業崗位。2006年,連南縣與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協商,由連南縣出地,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出資,在連南建立了一個占地面積為10740平方米,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生絲,年產值為3000萬元,能夠吸納300多人就業的絲綢公司。桑蠶養殖及延伸出的下游加工產業有效地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收入和吸納就業。連南縣每畝桑產繭產值可達2400-3600元,每萬畝蠶桑僅從種植到繅絲,可貢獻260多萬元的稅收,吸納6300個勞動力[6]。如果結合當地民族文化,對蠶絲再進一步延伸,進行諸如紡織、染整及服裝等深加工,附加值會更高,對當地經濟發展和解決就業問題意義更大。

連南縣通過引資與合作,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構建出了油茶、蠶桑、檸檬、中藥材、有機稻、茶葉、稻田養魚、食用菌等為支柱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

(四)強化生態保護,打造綠色經濟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只有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把二者置于同等位置,才能夠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這方面,連南縣依托自身定位和后發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連南縣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封山育林和礦山復綠等生態恢復工作,保護彌足珍貴的自然環境,使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0%。其次,連南縣對引進項目和企業堅持最嚴格的項目環保準入標準,對現有企業,特別是礦山開采業進行高壓整治,淘汰落后產能,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再次,連南縣對污水處理工程進行了建設規劃。通過對環境污染廢水治理,連南縣年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加大力度對水源保護區規定的執行,確保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100%達標,聲環境質量100%達標,空氣環境質量98.6%達標。最后,在垃圾無害化處理上,連南縣不斷投資建設各鎮垃圾中轉站和各村收集點,增購垃圾轉運車,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1]。

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了連南的生態種植業、生態養殖業、生態觀光旅游業等生態產業的蓬勃發展,形成獨具連南特色的綠色生態經濟。

三、連南縣農業產業化轉型對鄉村振興的啟示

(一)依托體制優勢,政府積極主導

由于欠發達地區的經濟體普遍缺乏自生能力,要想擺脫落后狀態,在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必須由政府的參與和引導。由政府主導推進鄉村振興的觀點已被眾多發展經濟學家所認可,并被韓國、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的鄉村建設實踐所證實。

我國現有體制的一個最大優勢就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就為通過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推動農業產業化轉型來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體制保證。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把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政府機構的主導作用、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基礎作用和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進行有機結合。黨組織和基層政府在鄉村振興建設中一定要做好自身角色定位,充分發揮“看得見手”的作用,把功能和活動作用于市場失靈區域,加強公共服務的供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優化社會治理和完善社會福利制度,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和打下堅實的基礎[8]。

(二)農業產業化轉型,工農業均衡發展

工農業均衡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發展經濟學家認為,由于二元經濟結構中工業強和農業弱的不均衡格局,只有農業生產率的不斷提升,才能提升農業生產邊際收益,才能保證農業勞動力的順利轉移以滿足工業擴張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如果農業生產方式沒有轉型,低效和剩余的農業勞動力仍然被束縛在傳統的農業部門中,無法為工業部門提供低成本的勞動力供給。但是,發展經濟學家認為,僅僅農業部門的生產效率的提升是不夠的,還必須使工農業兩部門生產率同步增長,才能使因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所釋放出的勞動力與工業部門擴張所需勞動力保持同步。工農業保持均衡發展的最佳形式就是農業產業化,把農業和工業相互融合后,農業就是工業,工業就是農業,工農業就自然能夠均衡運行。

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經濟結構之所以處于二元狀態也是因為農業部門的傳統經營方式與工業部門的現代化經營方式不匹配。目前,由于我國人力成本上升,外資向東南亞、非洲及拉美地區轉移,加上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存在著生活成本、福利成本、親情成本等因素,許多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導致大量農村勞動力處于閑置和低效狀態。這是一個龐大的低收入階層,如果不能有效引導他們轉移到工業部門,把他們培育成中等收入階層,成為擴大內需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會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鄉村振興的基礎是使農業產業化,使農業生產由傳統的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轉向以規模化和產業化為標志的現代化經營模式。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各地應立足本地優勢,通過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縣域和鄉鎮企業,就地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只有如此,才能跨越劉易斯第二拐點,從而使二元經濟結構并軌,實現農村產業興旺。

(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幫扶農村

“綜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之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9]。

我國在經濟發展初期,為了優先發展工業,也是通過農業支持工業方式使大量農業剩余流向工業部門,為工業的發展和騰飛積累了大量的資金。這是一種歷史欠賬。作為回報,工業發展進入成熟期后,就應該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幫助和扶持,這才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

由于農村地區,特別是落后的農村地區存在一種被納克斯稱為“貧困惡性循環”的機制,缺乏自生能力,單靠農村自身發展是無法擺脫貧窮狀態和實現農業產業化轉型,更無法實現鄉村振興。因此,必須有外來的資本、技術和管理來推動。

當前,我們的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條件,并支撐起城市走向繁榮。所以,工業應承擔起反哺農業的責任,城市應當承擔支持農村發展的義務,才能真正實現工農業和城鄉的均衡發展。

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應當僅僅是給農村捐些款或給農民發放些補貼等輸血性反哺,應當是造血性反哺。造血性反哺的關鍵是城市工商業企業應當利用自身資源幫助農業實現產業化轉型。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農業只有實現產業化,不斷向下游延伸產業鏈,才能夠擴大農業產業的聯系效應,才能夠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才能夠對農業進行現代化管理,才能夠使農村真正富強,從而消除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二元經濟結構,實現鄉村振興。

在反哺農業中,政府要充當主導力量。政府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多方籌措資金對農村進行反哺性投資。政府應把投資的重點放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充分利用公共財政加大對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快農村道路、飲水、供電、通信等項目的建沒步伐,并與城市相關設施銜接和互補,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通過營造良好的適宜創業的營商環境條件,才能形成聚攏效應,引來區域外的資本前來創業投資。

在反哺農業中,工商企業應當充當中堅力量。工業、農業和商業本來就是社會經濟結構中的不同因子,是一種相互依賴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失衡的經濟結構不是一種良性的經濟結構。面對相對薄弱的農村農業經濟,工商業應當積極承擔反哺責任,在擴充自身產業鏈時盡量向農村和農業延伸,在投資和吸納就業上向農村和農民傾斜。特別是國有工商企業,更應當成為反哺農業的主力。

通過對農村農業的幫扶,使農業實現產業化,實現農村經濟繁榮和農民收入提升,從而培育出一個巨大的內需市場,又能進一步推動工商業發展。

(四)盤活農村人力資源,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經濟學家赫爾希曼認為,落后國家或者地區最稀缺的資源不是物質資本,而是管理者和管理水平,即人力資本。新增長理論把人力資本作為推動經濟長期增長的源泉。盧卡斯認為人力資本是通過三種方式推動經濟增長的,這三種方式分別是內生效應、外溢效應和聚合效應。人力資本的內生效應是指人力資本的自我提升會改善自身的邊際產出,即能夠通過積累經驗而降低生產成本。人力資本的外溢效應是指人力資本素質的提升會對周圍人及整個社會產生更多有利的影響。人力資本的聚合效應是指高素質的人力資本所營造的環境會源源不斷地吸引區域外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入[10]。

既然人力資本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源泉和關鍵,要保持農村和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盤活農村人力資源。通過加大農村人力資本的投資和開發,使農村人力資源的內生效應、外溢效應和聚合效應能夠充分正向發揮。這樣,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為此,政府部門必須建立相應的鄉村人力資源開發機制,通過不斷投資,并以多種方式和途徑提升鄉村人力資本的數量與質量。一是設立農村專項教育培訓基金,普及義務教育,加大成人教育培訓力度。二是通過政府出臺多種優惠政策鼓勵各類企業到鄉村進行項目投資,讓農村勞動力通過“邊干邊學”來提升自我。三是吸引和鼓勵各領域的社會精英到鄉村任職,通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素質。四是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由黨員帶頭移風易俗,改善農村人力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養[11]。

(五)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生態特色產業

資源稟賦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只有利用自己相對豐裕的優勢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才能在經濟交換中獲得比較優勢。生產要素既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方面,也包括時間、空間、文化、生態、自然等方面。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各個地域都有自身的特色資源。既然是自身的特色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是其他地域所不具備的資源,這就這就構成了自身的優勢,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在農業產業化轉型中,各地要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避免千村一面和同質化,才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并成為產業鏈中的強勢環節。

資源的價值在于其相對稀缺性。人類社會經過近200多年的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為標志的現代化的發展,農業文明逐漸被工業文明替代,生態、綠色和自然等體驗空間被逐漸壓縮,且與人類是漸行漸遠,于是,“鄉愁”、“生態戀”等成為人類“向往”的主要內容。與城市相比,生態、綠色和自然資源是農村的最大的優勢資源,所以,在鄉村振興中,一定要秉持生態發展觀念,走生態興農的發展模式,為人類保留住那一縷縷“鄉愁”。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和保護好大自然中的藍天、白云,清澈見底的水塘,碧綠的草地等生態資源,大力推進“青山”、 “綠水”與“農趣”等鄉村特色資源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創建和諧環境和高效經濟的生態產業,形成鄉村旅游經濟和休閑經濟的發展鏈條,全面推進農村生態經濟發展,形成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四、結語

二元經濟結構是一種不均衡的經濟發展形態。雖然在一定時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它始終是一種畸形經濟形態。如果在經濟發展到中等收入水平時不及時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它會成為一個國家由發展中經濟邁向發達經濟的羈絆。我國目前已經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只有消除這種經濟結構狀態,實現工農業、城鄉間和地域間的均衡發展,才能使我國經濟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發展狀態走向發達狀態。只有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使農業部門在經營方式上擺脫傳統的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走向以規模化和產業化為標志的現代經營模式,使工農業均衡發展,才能真正消除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同時,只有農業實現了產業化轉型,才能使農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才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唐金文.政府工作報告[R].連南: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20.

[2] 唐金文.政府工作報告[R].連南: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17.

[3] 張繼焦,宋丹.“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 返鄉創業就業對民族地區經濟文化類型的影響[ J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135.

[4] 高騰,陳建酬. 連南縣稻田養魚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J ].水產漁業,2017(02):285—286.

[5] 李昌玲. 連南縣茶葉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 J ]. 農民致富之友,2019(15):114.

[6] 黃鐵苗. 精準扶貧的經濟學思考——關于廣東連南縣創立蠶桑產業化示范縣的調研與思考[ J ].南方經濟,2016(04):116-120.

[7] 唐金文.政府工作報告[R].連南: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19.

[8] 彭玲玲.特色小鎮的社會治理創新—基于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的善治實踐[ J ].南方農村, 2018(06):51-52.

[9] 鄭有貴.新中國70年“三農”事業的探索與發展[EB/OL].[2019-10-16] theory.people.com.cn/n1/2019/1016/c40531-31402382.html.

[10] (美)羅伯特E·盧卡斯.為什么資本不從富國流向窮國[M].郭冠清,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63.

[11] 張金山,彭述華,袁航.人力資本理論及對鄉村振興的啟示[ J ].稅務與經濟,2019(3):38-44.

(責任編輯:羅湘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69视频国产|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极品av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国产成人一二三|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色婷婷电影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性视频久久| 欧美日本中文|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三级| 成人免费一级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精品三级网站| 青青青草国产|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538国产在线|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a级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18| 欧美精品导航| 自拍欧美亚洲| 亚洲天堂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国产视频大全| 欧美a级在线| 久久综合五月|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韩日免费小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精品99在线观看|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中文字幕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