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營 郝風倫


摘 要:“青藍工程”是提升新進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山東交通技師學院商學院“青藍工程”七年的實踐經驗,系統介紹培養新進教師第一學年教學能力的全過程,詳細闡述如何依托“青藍工程”快速提升新進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青藍工程”? ?新進教師? ?教學能力
山東交通技師學院商學院自2013年開始實施“青藍工程”,對教學經驗不足5年的青年教師進行培養教育,形成“一年過關、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分階段培養規劃(簡稱“135”規劃)見表1。在這5年的規劃中,第一學年對新進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教育最為重要。
一、“青藍工程”教學能力培養目標
近五年,筆者所在學校新進教師多為“80、90后”。“80后”教師均擁有較為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入校后僅需從教學能力上進行指導;而“90后”教師多數剛剛大學畢業,無論教學能力還是實踐能力都十分匱乏,需要選派耐心的老教師手把手進行培養教育。鑒于新進教師的個體差異,在第一學年的教學能力培養上,筆者所在學校僅從總體上設定培養目標體系(見圖1),其中,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是“青藍培養”的重點內容,其專業能力以徒弟自學為主,師傅僅提供專業方向指導。
二、“青藍工程”教學能力培養準備
(一)選聘教學師傅
要保證“青藍工程”的高質量開展,離不開教學師傅的精心培養。因此,學校要高標準、嚴要求選聘教學師傅。教學師傅除了滿足熱愛教育事業、師風師德高尚、專業能力過硬、教學經驗豐富等基本要求和符合雙師型教師基本條件外,還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具有指導青年教師的意愿和能力,并擁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因山東交通技師學院商學院新興專業和新進教師較多,“85后”教師和初級職稱教師占比較高,符合教學師傅基本標準的“老”教師數量不足。所以,筆者所在學校的“青藍培養”采用“老中青”梯隊式培養模式,即由1名教齡10年以上的教師(老)搭配1~2名專業骨干教師(中)組成一個幫扶團隊,對3~5名新進教師(青)開展專門的培養教育,實現階梯式帶動培養。團隊中的“老”教師作為團隊負責人,按照師傅的標準進行選拔,享受師傅津貼,負責帶領骨干教師對新進教師進行專項培養。骨干教師在接受團隊負責人高級階段培養的同時,盡自己所能幫助負責人對新進教師進行初級階段的培養。在這種模式下,每位教師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發揮各自的業務特長對新進教師進行指導教育,這樣既緩解了老教師的工作壓力,又實現了骨干教師和新進教師共同成長的目的。
(二)舉行啟動儀式
按照筆者所在學校《“青藍工程”實施辦法》,教學部按照新進教師所學專業及任教專業為其分配教學師傅,并將配對方案報教務處審批。經批準后,舉行“青藍工程”啟動儀式,在全體教職員工的見證下,教學師傅簽署培養責任書、接受師傅聘書,并通過徒弟敬茶、師傅贈筆等極具儀式感的程序,明確師徒關系、明晰培養責任,為“青藍工程”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保障教學師傅的地位,《“青藍工程”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在受聘指導期內,向教學師傅發放專項補助,每學期組織評選一次優秀指導教師,并頒發榮譽證書及獎金。這樣極大激發了師傅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青藍工程”的持續性、高效性培養。
三、“青藍工程”教學能力培養過程
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師傅和徒弟都要按照職責分工表和培養日程表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各自的“五好”工作任務。
(一)教學師傅的職責
一是制訂計劃表。學期初為徒弟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對徒弟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要求,并指導徒弟制定個人成長提高計劃。二是上好示范課。每月要面向徒弟開出一堂示范課,課前講述教學設計,明確告知徒弟聽課要聽什么、怎么聽,課后聽取徒弟反饋,分享教學心得。三是審好備課本。對徒弟每周提交的典型教案和課件都要認真審核,確保內容無誤、舉例恰當、圖文搭配合理。第四,帶好徒弟課。每周至少聽一名徒弟的課,且要帶領其他徒弟一起聽課,課后共同評課議課,并在學期結束前指導每一名徒弟做校內匯報課一節。五是開好教研會。幫扶團隊中的各專業骨干教師每周輪流組織召開教研會議,開展集體備課,針對下一周的教學內容,從教材處理、重難點設計、課件制作等方面進行分享,全體教師共同分析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探討。
(二)新進教師的職責
一是聽好師傅課。每周至少聽一次師傅的課,通過課前對師傅教學設計的了解,結合自身的不足之處,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聽課,學習師傅在重點突出、難點破解、語言表達及課堂管理等方面的技巧。二是學好新技能。根據雙師型教師標準,在師傅的指導下,選擇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并努力學習,考取教師資格證書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三是備好每堂課。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嚴格做到提前兩周完成備課,并及時根據集體備課情況,認真修改、完善教案和課件。四是上好每節課。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上好每節課,學會調動課堂氛圍和處理突發情況,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五是打好基本功。認真跟隨教學師傅學習各項基本技能,練好板書、做好課件、學會教學設計、微課制作及說課技巧,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各種教學基本功比賽及匯報課評比等,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四、“青藍工程”教學能力培養考核
“青藍工程”的高效推進,離不開教學管理部門的持續監督檢查。教學部和督導組通過實施過程性和階段性考核,做到監管到位。過程性考核包括月度考核和學期考核,要求全體徒弟必須參與。階段性考核則是指學年考核,由師傅推薦參與,考核不通過者,不得進入下一階段的培養教育。
(一)月度考核
月度考核以教案評比的形式開展,由教學督導組按照《教案評分標準》對本月全體教師的典型教案進行無記名打分,考評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備課態度。
(二)學期考核
學期考核包括教學督導和匯報課評比兩個部分。教學督導一般按照上學期的教師教學質量排名倒序展開,每周集中督導3~5人次,實現學期全覆蓋,對第一次督導情況不理想的教師還要進行二次督導。
(三)學年考核
教學基本功比賽和過關考核每學年組織一次,主要對教師教學的各項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進行考核。教學基本功因內容較多,參照難易程度,分上下兩個學期舉行,像粉筆字和PPT制作一般安排在上學期,教學設計、微課制作、現場說課等則給予充分準備時間,安排在下學期。
五、小結
在“青藍工程”這個系統性工程里,無論是徒弟的成長還是師傅的蛻變,都是一個持久而艱難的過程,難在改變,也難在堅持。只要師傅、徒弟、教學管理部門有恒心、有毅力,肯吃苦、肯出力,“青藍工程”就一定會有所成、有大成。
參考文獻:
[1]閆玉慧.“青藍工程”新教師培養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7(26).
[2]溫愛存,張繼東.高職院校實施“青藍工程”培養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策略分析——以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包裝,2020(7).
[3]閆青芳,王晶.依托青藍工程 助力青年教師發展[J].體育教學,2020(4).
[4]陸建亮.創新青藍工程,著力專業發展[J].小學教學參考,2020(2).
(作者單位:山東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