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摘 要: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推廣和使用,需要職業院校輸出大量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筆者所在學校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殊性,經過充分調研,確定了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以課程體系建設為重點,以實訓室建設為保障,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支撐,以機制與制度建設為依托的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關鍵詞:職業院校 新能源汽車 裝調與檢修 實踐探索
2019年12月,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發布,將引導今后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根據相關規定,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將達全球第一,市場保有量有望超過5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產生了極大的需求,為此,筆者所在的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本校)在大量調研和資料分析基礎上,建立并實施了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以下稱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獲得了企業的認同。
一、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及需求分析
(一)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現狀
2014—2018年,由于政策的支持,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迅速發展,銷量和保有量逐年增長。雖然因補貼政策的退坡,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較上一年降低4.0%,加之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31.7%和32.8%,但按照《規劃》內容,未來10年政府財政將投入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再一次迎來曙光。
(二)新能源汽車需求端
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端發展主要有整車售賣、汽車租賃、電池租賃、電池快換四種模式,每種模式各有特點,可滿足絕大部分市場需求。
二、新能源汽車行業調研分析
(一)新能源汽車市場人才需求
從市場和行業發展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專業人才可分為技術研發型、生產檢測型和市場服務型。技術研發型人才是新能源汽車制造的關鍵,需要具有汽車設計和開發的研究能力;生產檢測型人才要熟悉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標準及整車性能,掌握汽車構造和機動車檢驗業務;市場服務型人才要熟悉新能源汽車的維護保養方法,懂得市場推廣和售后服務的相關知識,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行業中占比最大,需求量也在激增。
(二)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西北地區,新能源汽車行業應用型技能人才結構比例不合理,傳統機械維修工多,高級技術工人、技師的比例低。多數企業在技能型人才方面缺口較大,這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三、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根據上述調研分析,結合本校已有教學配置和能力,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制定了如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宗旨,以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行業人才需求為依據,立足于新能源汽車制造、維修和市場服務,建立了統一的教學機制,通過職業技術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明確人才培養規格
第一,政治思想素質。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有奉獻精神,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身體和心理素質。體質達標,具備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有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第三,職業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有較高的職業行為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學習;具有新能源汽車維修、檢測、調試、品質控制及現場管理能力;具有新能源汽車銷售及售后服務能力。
(三)形成專業課程體系
首先,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以認知規律為基礎,按照能力遞增的原則,設計開發相應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基本素質、專業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實踐、專業拓展能力、綜合素質等六大模塊。
其次,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開展仿真教學,推動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促進專業發展,解決專業實訓的難題,并把仿真教學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保養、銷售甚至于維修等課程,建立先進的仿真教學平臺,使一體化教學手段不斷豐富。
第三,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構建理論、方法與實踐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實施校企雙主體下的人才培養規劃。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科交叉性強,為適應專業建設需要,本專業積極引進相關專業教授、副教授、高級技師、能工巧匠等高層次人才,形成結構合理、業務精良的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
(五)增強實訓條件保障
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在校內新建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訓中心、新能源汽車電源及電源管理實訓室、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實訓室、充電系統實訓室、新能源整車檢測實訓室等,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新能源汽車實踐教學體系。
(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將專業建設與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有機結合,發揮專業對社會服務能力的作用。一是舉辦行業技術培訓,依托專業實訓基地,為企業舉辦新能源汽車維修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企業維修人員的整體素質。二是建立新能源汽車技術教學團隊,實現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為西寧市及西北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增強服務“中國制造2025”的能力。
四、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實際成果及成效
(一)人才培養模式特色鮮明
由于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把企業的產品開發成學習內容,按照職業成長規律,“學中做、做中學”,學生不僅學到了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提高了職業綜合能力,形成了“主動融入產業,工作過程導向,工學一體實施”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教師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通過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在本校形成了一支教學能力強、實踐能力強、社會技術服務能力強和科研能力強的“四強”專業教師隊伍,同時帶動了其他專業的發展。
(三)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專業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其操作能力、實踐能力、職業素養都有顯著提升,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五、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相關建議
通過對調研中遇到的問題和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的綜合分析,提出如下思考。
(一)職業教育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助力
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招生辦法,實行綜合評價、中高職貫通、技術拔尖人才免試錄取等多元化招生,分類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彈性學制和靈活多元教學模式,為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助力。
(二)技術革新推動市場化需求
目前,除了政策環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影響外,消費者最關心的仍然是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及安全性等問題。其中,電池技術一直是制約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動力電池的持續創新,可以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降低成本,保障其安全性,電池技術的升級將更加有利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豐田汽車公司.汽車工業藍皮書: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年度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新華社瞭望智庫.新能源汽車產業藍皮書: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調研報告(2016)[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
[3]甄子健.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研究[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