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鷗

摘 要: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素養與能力,還要重視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以對社會發展所需人才進行培養。本文對課程思政的內涵以及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對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課堂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并對相應的融入途徑進行探究,以促進專業課教學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思政教育 專業課 融入探索 實踐
高校教育中需要實施全方位育人,以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均不可或缺。而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思政教育進行有效融入,明確把握課程關系,充分落實全面覆蓋,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補充,進而使兩者所具備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顯著提升學校的育人效果。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與教學現狀
(一)內涵
課程思政并不是一門特定課程,而是一種開展思政教育的理念。課程思政開展的目的不是對專業課屬性進行改變,而是在傳統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對專業課程教學進行完善。所以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增強學生自身的內在德行以及專業素養、能力。進而在專業課課堂教學中充分落實立德樹人,并將其與專業教育進行充分結合。
(二)現狀
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因為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習慣的影響,教師通常會認為思政課程已經被設計在教育方案中,并且有專業教師傳授知識。所以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再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同時許多課程具備較強的理論性以及實踐性特征,教學任務比較重,致使很多教師在授課中忽視了對思政內容的融入。雖然有部分教師會在實際教學中偶然融入一些思政內容,以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職業素養、專業素養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缺少科學、明確的計劃與規劃。想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課堂,就需要重視對專業內容中思政教育資源的有效挖掘。
二、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課堂的意義
學校教育不僅需要傳授知識,更需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思想道德、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培養。
在實際教學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課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拓展教育新思路。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點在于創新。而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課堂與教育發展相符,能夠將專業教師自身所具備的深度進行有效展現。第二,發揮專業課的育人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充分落實教書育人的理念,教師可以依據不同專業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融入,進而在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之間構建一座橋梁,形成有效合力,讓思政教育貫穿整個教育過程,充分落實育人作用。第三,提升教師自身能力。在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自身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只有德才兼備的教師,才能夠生動、形象的對身邊的小人物、小事件進行講述,使學生產生深刻感受,才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有趣、鮮活。同時教師只有注重對“言傳身教”的有效落實,才能夠在教學中為學生成長、發展提供有效指引。
三、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課堂的途徑
(一)以身作則
專業教師需要通過自身言行樹立良好榜樣,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運用自身人格影響學生,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重視課堂管理
課堂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陣地,所以教師在對專業知識進行傳授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實施明確管理,面對學生遲到、不聽課、玩手機等問題,教師需要及時指出并糾正,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遵守相應的行為準則,使其能夠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遲到、早退、玩手機等狀況實屬常見,如果課堂上沒有時間指出,教師也需要在課前或者是課后和學生進行有效交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此種行為的不妥,并進行改正。
(三)結合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思政教育進行融入時需要重視與教學內容的充分結合。例如,在機械制造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專題節目引導學生對中國所創建的超級工程進行欣賞,使其真切感受到我國的強大與發展,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并樹立民族自信心。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并不斷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此外,對在線課程資源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在對課本內容進行設置的同時,對相關的政治視頻、新聞等進行添加。
(四)傳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對工業文化進行有效體現的一種形式,是敬業奉獻的集中展現。所以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以對技能型人才進行有效培養。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專業特點,將與專業、行業相關的工匠技藝發展、工匠人物、工匠素養等進行展示,進而使學生能夠對工匠精神進行認同和傳承。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熱情,還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工作、發展打好基礎。
(五)充分利用案例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是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內容。而每個案例時常會涉及相應背景,教師就可以對案例中所涉及的職業道德、思政教育素材進行挖掘,以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高水平的職業素養。例如,在數控加工工藝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飛機零件制造案例,對國產飛機的制造故事進行講述,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同時教師還可以引用飛機零件精度不足、材料選用不當、以次充好等引發的飛機事故案例,生動、具體的展現基本原理,幫助學生對教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在對案例素材進行選用的過程中,必須與專業教學需求相符,并且能夠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多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將“情”“理”融入專業課教學,顯著提升專業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讓思政教育始終貫穿教學活動,大力促進專業課教學的高效開展,從而為社會發展培養有用人才。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不僅僅是思政教師以及輔導員的責任,還是每個專業任課教師的重要責任。所以在專業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對專業知識的有效傳授,還需要重視對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實,進而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能夠攜手同行、共同發展。而通過對思政教育與專業課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專業教育的育人作用,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從而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
[2]宋慶環.數控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實踐[J].技術與市場,2017(5).
[3]唐利平,劉海雄.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和專業能力培養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20(1).
[4]張慶林,張安寧,李樂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結合的意義與路徑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3).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