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

摘 要:如今節能環保是社會創新發展不竭的動力,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同時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行業發展非常迅速,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服務專業人才短缺,特別是專業維護與檢修人才緊缺,這給技工院校新能源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主流的教學模式下,改革創新,探索適合新能源專業建設的方法,優化課程設置,完善學習體系,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技工院校 新能源 專業建設
一、優化汽車新能源專業的必要性
(一)汽車行業發展的戰略使然
《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19)》顯示,我國已連續10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等移動源污染已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移動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據悉,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4億輛,同比增長10.5%,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61萬輛,同比增長70.0%,較2018年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11.1%。再一次證明,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調整運輸結構,積極倡導“綠色出行”理念效果非常明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由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所以戰略使然,責任擔當,這對于技工院校建設新能源專業也是勢在必行。
(二)新形勢下汽車新能源專業人才的短缺
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到2015實現了規模商業化運營,積累了大量的專業設計人員。但新能源汽車專業服務人員嚴重不足,相關知識的培訓也較少,有的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從而嚴重阻礙了行業的發展。技工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搖籃,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新能源專業,梳理完善教學內容,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新能源汽車人才顯得更為迫切。
(三)深化專業建設的模式
技工院校的新能源專業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新能源專業如何定位,確定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什么樣的專業教學標準,建設什么樣的學生一體化教學環境,形成什么樣的師資學習途徑,保證教學質量等問題。
二、技工院校汽車新能源專業的現狀
(一)新能源的含義
新能源主要指除了燒兩油(主要指汽油與柴油)以外的能量驅動的車。目前市場上主要有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但技工院校教學中主要以純電動汽車為新能源授課載體。技工學校應通過專業建設框架,從新能源人才培養目標,推出專業的教學改革方案,豐富原有的教學體系。
(二)汽車新能源專業建設資源不足
目前,技工院校汽車新能源專業建設處于初級階段,無論理論和實踐設備都比較少。這就需要在了解行業發展中,在強化基礎課程后要對專業知識進行拓展,編寫適應技工院校學生知識學習與技能提升的校本教材,優化工作思路,更新教學理念,使專業教學更能關注學生的技能、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方面,為學生從事新能源工作打下基礎。
(三)行業標準差異大,專業建設與學生可持續發展難度較大
在“十一五”期間,國家不斷推出鼓勵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準入管理、補貼政策、研發資金、示范工程等。電動汽車進入了發展的高潮,許多企業都相繼對電動汽車進行了研發,從而造成技術差距較大、標準不統一。這就為學生學習帶來困難,盡管后期進行了整改,但是前期的技術問題還必須要解決。如何解決好技術銜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也是我們探索的主要問題。
三、技工院校汽車新能源專業優化建設思路
(一)融合青島發展優勢與北汽新能源建立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
筆者所在學校專業設置以國家戰略為根,以學生體面就業為綱,自從國務院公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就開始探索建設汽車新能源專業。筆者所在學校是青島地區汽車新能源專業建設較早的學校之一,充分利用了地理的優勢,與北汽新能源進行了校企合作,并成立了北汽新能源實訓基地。主要完成新能源汽車仿真教學實驗室、動力電池管理及維護技術、驅動電池及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等,深化產教研融合,并為汽車新能源專業的教學改革創新奠定了環境基礎。
(二)以就業為導向,專業建設的特色化
建設汽車新能源專業主要以新能源生產、銷售、維護、運營為就業方向。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能力,教學中要體現特色,突出創新,有針對性地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知識結構進行拓展,這既能滿足行業發展要求,又能適應長期的工作,嚴格結合技工院校學生自身學習特點,展亮點、突特色。
(三)梳理教學內容,充分利用虛擬仿真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根據國家的“十三五”規劃,建構了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基本技術體系,即縱向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橫向發展動力多能源動力總成系統、電機驅動系統和控制單元、動力電池和電池組管理系統。因此,教學內容遵循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的技術知識體系。
(四)建構與課程體系相匹配的實驗環境
探索新能源課程體系要體現重基礎、多途徑、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對接企業專家、兄弟院校研究專業教學內容、設置故障案例、典型工作任務單、教學難重點、授課模式等方面,形成規范的課程體系,充分考慮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緊扣新能源關鍵技術,主要有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驅動電機及管理系統、充電系統維護技術、整車平臺等相關內容一體化實訓環境,能夠在提高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加強核心素養的教育,打造新能源專業的特色。
(五)完善測評體系的科學化
建立以行業規范為導向,由知識評價為主轉變為以能力目標評價為主,建立了一套科學、完備、可測性強的體現工學結合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激發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這樣既能檢驗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又可以讓教師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從而進一步改進專業建設。
(六)汽車新能源專業教師實施模塊化組集體備課
筆者所在學校依據新能源專業培養的目標和知識能力的結構要求,對新能源專業進行模塊剖析,從而針對不同教師的特長進行模塊化組集體備課,形成統一的典型案例、經典的知識鏈接、完善的復習題庫,完整的模塊教學體系,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老師的積極帶頭作用,營造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這也是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對于技工院校發展好、建設好新能源專業,培育優秀的技能型人才顯得更為重要,只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任務引領,激發學生專業興趣,才能立足當前,走向未來。
參考文獻:
[1]武曉斌.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研究——關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J]. 汽車維護與修理,2017(9).
[2]任錦玲,張清魯,郭緒娜. 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探究[J]. 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12).
[3]于保軍,于文函,孫倫杰. “十三五”我國純電動汽車戰略規劃分析[J].汽車工業研究, 2018(2).
(作者單位:青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