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 丹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食用菌研究所,江西 宜春 336000)
食用菌是人們將微生物中能夠食用或藥用的真菌運用科學技術進行培育而成的一種沒有根葉、花和果實的種植類產品。在其種植的過程中,不需要陽光,只需要充足的水分、營養以及恰到好處的環境就能夠生長出很多食用菌。食用菌的營養物質非常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點,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微生物質和礦物質等成分。食用菌味道鮮美,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其發展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食用菌產業在國家食物安全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我國食用菌行業發展迅速,已經逐步進入國際市場。
據調查,我國食用菌的年生產量已經超過了2 000多萬噸。為了使食用菌產業能夠進一步發展,不斷提高食用菌生產技術,我國高職院校也陸續開設了關于食用菌生產技術的課程。但高職院校在傳統的食用菌生產技術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導致人才培養跟不上社會市場的發展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對食用菌生產技術教學方法的改革,深入探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方式。
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進行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仍然以教材內容為主進行傳統教學,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無法擺脫學科體系的教學困境,學生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得不到提高。目前,有很多教師選擇性地進行了食用菌生產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改革,增加了情境教學和實踐教學等各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對食用菌相關內容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食用菌生產技術能力。但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到食用菌工廠化崗位的工作過程,使得學生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和職業能力與企業生產崗位的能力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滿足企業生產要求[1]。
食用菌生產技術課程極具實踐性,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多進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設備,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感。但有些高職院校存在實踐設備短缺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食用菌生產技術實踐課程的教學效率,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實踐當中。
我國高職院校在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教學中也有過改革的經歷,但呈現的課堂效果不太理想,對學生在食用菌生產技術職業能力的提升上沒有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在教學模式改革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制定出能夠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食用菌生產技術水平。教師可以將文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學校內的實踐課程與真實的崗位工作相結合,確保學生能夠真正了解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應用技能,使學生能夠滿足企業生產線的崗位要求[2]。
在傳統的食用菌生產技術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氛圍比較低沉,枯燥的內容使得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制定具有創新性的教育模式,積極提高食用菌生產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大多數學校都已經將多媒體網絡技術融入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將食用菌生產技術所涉及的文化知識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教授,增強學生的圖文印象,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還可以適當結合視頻教學以及網絡學習資源來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3]。
現代食用菌生產技術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了解生產技術的基本含義以及其中的原理,熟練掌握食用菌的生產過程、管理技巧、菌種選育以及食用菌產品的保鮮和加工等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要對食用菌的發展前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還要將關注點放到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上,針對食用菌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需求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確保培養出的學生能夠符合企業生產崗位的要求,進而為食用菌行業提供更多的高素質專業型技術人才。
高職院校在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教學中,應建立完善的實踐設備,加強實踐教學力度。教師應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巧妙融入實踐教學當中,實現課堂學習與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具體化、實用化,確保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能夠鞏固課堂知識,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完善的實踐設備可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當中,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欲望,進一步提升實踐課堂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4]。
崗位實習是高職院校實踐性教學最重要的一部分,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高職院校應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安排學生走進食用菌行業的生產線,作為企業生產線中的一員進行勞動鍛煉,進一步熟悉工作流程,從中學習到真正的生產技術,為以后的技術創新打下基礎。這樣的教育模式能讓學生以工作人員的身份了解到真正的生產線以及工作環境,使實踐教學與企業工程化銜接在一起,豐富學生的生產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