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李 勇
(1.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 150081; 2.哈爾濱綠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80)
當前我國大多數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以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等財經法規為基礎的會計核算方向。二是圍繞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管理會計方向。三是基于會計、法律、審計等基本理論知識培養的審計方向。其中大多數高職院校以第一種方向為主,這就導致我國會計專業人才除了溝通表達、組織協調、團隊合作、邏輯分析等自我素質能力外,專業能力上主要集中于傳統財務會計的核算和監督,管理會計技能和審計能力相對較弱。
目前,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是以會計核算為出發點,重點培養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熟練和把握,具體課程為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學和稅法等,再配套設置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和財務分析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決策支持能力。而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課程在課程結構中占比偏低,并且只是圍繞會計信息化的應用這一角度開設的。另外,涉及業財融合的課程更是鳳毛麟角,導致培養出來的會計人員對于新時代下企業的經營模式、生產流程、業務流程認識不足。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背景下,日益發展的會計行業需求的是懂業務、會分析,能提供管理決策支撐的管理會計人員,顯然傳統會計課程的設置所培養的會計人才擁有的知識結構不足以滿足這種需求,存在脫節現象。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會計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者的準備還存在滯后和不足,大多數教師還并未意識到會計行業的轉型升級之快,或是并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應對。這種會計教育工作者與會計行業發展存在的脫節具體表現為:第一,對于會計行業轉型、創新和發展的認識不足。新時代下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業務流程普遍被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所顛覆或再造,與此同時,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實務流程也得以拓展和重塑。會計的職能從事后的核算開始向事中和事前的控制、監督、預測和規劃轉變,因此,會計實務流程將與業務流程交互更緊密,需要處理的信息流也不再局限于業務產生的財務數據,而是全面的、實時的、動態的內外部交融的“大數據”。目前,大多數會計教育工作者對于這種轉變認識不足,準備也不足。第二,社會實踐經歷較少。業財融合的提出和推廣是實務界和理論界的共識,但是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者更多地還只是停留在搖旗吶喊上,而缺乏培養業財融合會計人才的具體路徑,根本原因在于實務經驗太少,不清楚當前在實務中業務和財務新型的交互模式。第三,知識結構過于單一和封閉。目前,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儲備主要局限在財務理論知識領域,對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等知識更是匱乏,跨學科復合型教師隊伍嚴重不足。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應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完善現有課程體系,革新教學組織形式。首先,可以通過將部分課程合并的方式壓縮課程的門類,如會計學原理和財務會計可合并,財務管理和財務報表分析可合并等。其次,通過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多樣的教學形式,采用實體課程和網絡課程相融合的方式,從而壓縮部分課程的學時,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加強與信息化和大數據相關的課程,具體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了解數據環境的改變,學習云計算、財務共享中心的運行機制。二是了解數據類型的改變,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人員接觸的數據不再僅僅局限于結構化的財務數據,還包含眾多的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三是掌握部分數據挖掘和分析的工具,如SAS、SPSS、R等數據挖掘工具和Python等腳本語言的運用。四是掌握數據清洗和數據建模等相關知識。這其中部分延伸性的內容可以設置為選修。通過以上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在保證會計核心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信息化能力。
數據的傳遞越來越快捷,數據之間也越來越交融,財務與業務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這就需要會計人員能實時、全面地處理數據。而當前傳統的會計教育更多還是停留在理論上、在課堂上,雖然有實踐課程,但實踐課程更多地還是局限于會計電算化的操作。大數據在實務界的興起并未傳遞到高職院會計教育中,這就需要各高校保持開發度,積極走出去和引進來,推動與行業組織、會計師事務所、優秀企業的合作,探索協同育人機制。通過與應用大數據較成熟的企業建立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實務環境中感受業財融合,在實踐中體會新時代下會計行業的轉型發展。也可以通過合作共建的機制,在學校內部構建財務共享中心實訓平臺,借鑒大數據應用企業的優勢,彌補高校專業信息化發展的不足,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完善了人才培養中專業課程平臺的建設,同時還能培養數據化師資隊伍。
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前市場的迫切需求,決定培養是否成功的核心要素則是師資隊伍。目前,高職院校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和應用經驗的會計專業教師鳳毛麟角,師資隊伍的知識儲備還存在巨大差距,因此高職院校還需要加強會計師資隊伍的建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一是可以通過獎勵機制鼓勵教師參加大數據課程培養,參與校外企業實踐,或者外聘大數據會計領域的專家作為學科帶頭人,培養大數據會計的教學和科研團隊,以此提升會計教師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二是引進具有計算機、數學和會計交叉學科背景的人才,或者具備數據分析、挖掘和建模的事務型人才,短期內提升教師的師資水平。三是推動各專業教師開展跨學科協作,會計專業、計算機專業和數學專業聯合制定會計人才培養方案,融合各專業的優勢,共同研討,及時溝通,取長補短,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加以改進與創新,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有機融合。
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其實就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好本專業知識的過程。專業知識的積累是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才能緊跟時代潮流,不被時代所淘汰。作為職業院校的大學生,要有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會計基本理論知識之余,可以探索計算機等相關領域,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技能,努力成為新世紀具有工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