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美玲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104)
中職教育教學課程具有實用性強、專業性強的特點,在信息化環境下又為中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學校、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設計方法,不斷融入新的信息化技術,提高中職課堂教學設計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融入觀摩、實驗、實踐等環節,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但從當前中職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現狀來看,并不容樂觀,課堂教學中,中職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不好,嚴重影響了中職課堂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信息化環境下,要大量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手段來改變這一現狀。
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中職課堂教學的發展需求。傳統模式設計出的課堂教學往往不能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而且課堂多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都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有效激發出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的興趣,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發揮,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中職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如果不能采用有效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問題,勢必會導致惡性循環,導致學生喪失了發展和提升自我潛力的能力,還會嚴重影響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
在信息化環境下,中職院校的教學環境、教學設備、培養目標、教學特點都發生了相應變化,教師只有充分了解這些變化,有效改變教學課堂設計,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現代信息化環境下,中職教學空間也得到了更廣闊的延伸。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查詢到全國所有教育教學機構和中職類院校,然后就可以從中獲得優質的教學資源,不同中職學校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互聯網信息環境下為中職教育的發展搭建了一個更加廣闊和穩固的平臺。因此,教師一定要將信息環境下的優質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通過互聯網搜集各種有利于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信息,并將其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信息化環境下,不僅教學空間、教學設備發生了變化,教學方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通過使用新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更真實、更符合學習情境的教學環境,有效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利用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轉換成有趣的音頻、視頻和圖像,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實現各個學科載體之間的有效銜接和過渡,給學生帶來一種全新的功能體驗,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無縫結合。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也要積極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讓師生關系由教師主導、學生從屬的關系轉變為交互、協作的關系。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教師,還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進來,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幫助師生之間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
講授型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一種,但在信息化環境下又賦予其新的理念和活力,與傳統的灌輸式講授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傳統講授型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性,整個課堂教學缺少學生的積極參與。在信息化環境下,大量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融入到講授型教學模式中,突破了傳統講授型教學模式所受的時間、空間限制,學生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互動,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靈活、便利。
自主學習模式相對于其他學習方式而言更具靈活性,其主要通過教學目標進行宏觀調控,然后學生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自身基礎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同時,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和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要想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教師需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資源庫和相應的學習平臺,這時就需要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設計好的學習計劃、學習指導以及有關的專項練習題上傳到學生自主學習平臺上,使學生在課堂教學后也可以進行自主鞏固復習,還可以提前預習知識,不再受課堂有限時間的限制,有效提升了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在信息化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資源互補,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能力。通過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中職學校可以為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建立多媒體學習室、多媒體聊天室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心得、學習方法及時分享給大家,在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及時通過互聯網平臺展開研究,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職學校、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抓住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機遇,不斷深化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水平,使課堂教學設計更加符合中職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起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體系,以培養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