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娉
互聯網+時代不僅改變了人才定位與人才需求關系,也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信息化與高效化,助推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創新活動的開展與深入,實現大學生英語素養與英語實踐能力的共同提升。本文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所面臨的挑戰,在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實際情況以及大學英語教育事業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為實現大學英語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原有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或者填鴨式教學為主,過于重視大學生英語理論知識素養的提升,增加了大學生會做英語練習題但是不會說英語等情況發生的幾率,與此同時,未來經濟社會也提高了對英語人才的要求和標準,這無形之中擴大了大學英語專業學生實際水平與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差距,因此,英語老師應認識到改革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通過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等途徑來實現共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
(1)給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帶來的挑戰。原有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之中,英語老師完全按照英語教材上知識點的先后順序進行依次講解,降低了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延伸性。英語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教學提綱或者重點知識內容,占用了大量英語課堂教學時間,讓原本就不充足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更加緊缺,而互聯網信息技術則為大學英語慕課教學、微課教學等提供了技術支持,實現了大學英語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完美融合,提高了大學英語課堂的信息化與現代化,徹底打破了原有大學英語教材對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束縛性,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發展性,讓大學生可以接觸學習到更多原本大學英語教材中所沒有的知識點。與此同時,大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網絡平臺來獲取更多的英語學習資料,不僅滿足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活動對英語素材與資料的需求,也提高了大學生英語學習活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實現了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活動的全天候與動態化。與此同時,互聯網信息技術也加快了大學生從被動學習英語知識到主動學習英語知識的轉變速度,而便捷快速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也滿足了大學生快速獲取英語數據信息的要求,
(2)給大學英語教育觀念與學習理念帶來的挑戰。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也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對人們職業素養與自主發展能力的要求。原有大學英語過于重視大學生英語考試成績的提升,甚至以大學生英語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判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主要標準,同時,大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和掌握英語老師講解的知識點,以至于大學生英語思考能力以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都不高。而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及英語學習計劃來從不同的英語線上學習平臺下載不同的英語學習資料,提高了大學生英語學習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為大學生自學英語提供了資料與平臺,提高了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了大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英語知識的潛能,實現了大學生英語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共同提升。
(1)打造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是對原有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繼承與創新,實現了網絡英語教學資源與現代化英語教學方法的融合,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多元性與互動性,讓大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自主學習英語知識。大學英語老師應提高慕課以及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使用效果,主動加強英語線上教學活動與英語教材的關聯性,既可以通過錄制短小靈活教學視頻的方式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資源的共享性與教學活動的互動性,讓大學生能夠利用較為零散的知識來學習掌握碎片化的英語知識,提高了大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同時,通過打造英語翻轉課堂也加深了大學生與英語老師之間溝通交流的流暢性,英語老師既可以隨時掌控大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大學生也可以隨時獲取英語學習資料與開展英語自主學習活動,提高了大學生英語學習效率與效果。
(2)靈活運用微信等社交平臺以及線上英語學習平臺。現如今,計算機以及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逐步成為大學英語的輔助教學工具,對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等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由于計算機設備較重,無法隨意搬動,以至于,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活動只能局限在專門的多功能教室之中,加劇了空間對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束縛性,因此,英語老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打造立體化、全面化以及層次化的英語教學模式,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來組織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比如,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來布置英語作業,檢查英語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共享英語教學資源等。英語老師也可以通過創建微信二維碼的方式來獲取相應的英語教學內容以及英語練習題等等來實現英語線上教學,避免因大學生缺席英語課導致英語知識框架不完整等情況的發生。最后,英語老師也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推送一些英語寫作方法、英語學習技巧以及有趣英語故事等信息的方式來引導大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促使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等都發生了重大改變,打造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加強英語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結合性,為培養出更多職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的英語專業人才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