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玉
引言: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中把教育惠民作為九大惠民工程之一,明確緊盯“四個優先”(學前三年幼兒教育優先、雙語教育優先、南疆四地州優先、貧困群體優先)原則,在短時間內實現農村學前三年免費雙語教育。雖然教育惠民工程在較短時間內從園址選取到基礎設施的配備已落地見效,但在學前雙語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結合本人在南疆學前雙語支教中的親身經歷,對現在教育狀況進行描述,并提出一些本人的看法和解決的策略,為南疆支教工作貢獻力量。
2018年9月以來,新疆全面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100%全覆蓋。截止到現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覆蓋以來,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出其中的問題,以便為今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指明方向。
截止到2019年,阿恰勒鎮共有幼兒園8個,大概600多名適齡兒童。
1.1 政府推行的教育工程及現狀
今年全疆各地新建、改擴建4387所農村雙語幼兒園,農村入園幼兒總數達到112.89萬人,實現農村學前3年免費雙語教育全覆蓋。
這幾年,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政府財政投入不斷加大,南疆學前雙語教育涉及的范圍更大,教學質量有了更高的提升,但受交通影響、師資流失率高等因素限制,新疆尤其是喀什、和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
等南疆四地州學前雙語教師數量匱乏、質量“結構性短缺”等問題一直十分突出。為此,政府實施國家“學前雙語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自治區學前特崗計劃”“自治區大學生實習支教計劃”“干部支教計劃選派”,以及各地州自行招聘教師和選派干部支教等舉措,以南疆四地州和農村幼兒園為重點,共補充4.45萬名學前雙語教師,在崗總數達到7萬名,緩解了師資匱乏狀況。財政方面,自治區政府給阿克蘇地區撥款701萬元,市本級配套129萬元,專項用于阿克蘇市農村學前雙語幼兒園保教費、幼兒伙食補助及取暖補助,惠及阿克蘇地區16000余名農村學前幼兒。
由此可見,自治區教育系統在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和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上確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教師還是匱乏,幼兒園按照“兩教一保”(即兩名教師一名保育員)的標準配備,但真正能落到班級的比較少,多是支教老師或者支教學生作為補給。
1.2 班級教師配備比例失調
阿恰勒鎮幼兒園中除了中心幼兒園人數較多,有的年級分成兩個班以外,其他幼兒園均是一個班。即:小班,中班,大班。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每個村的兒童數量不一樣,班級人數也不一樣。大部分幼兒園按照“兩教一保”的比例配備,教師短缺的幼兒園只能“一教一保”。“一教一保”的幼兒園在兒童的教學和管理上就要相對弱一點兒。“兩教一保”的班級固然好,但是有的班級人數少,12或者15名幼兒的,“兩教一保”教師又有點多。這樣的結果就是有的園教師資源短缺,有的園教師匱乏。
1.3 專職教師專業性有待提高
專職教師學歷大多是中專畢業,少數大專畢業,部分教師專業是學前教育,部分教師專業不對口。年輕的專職教師中,聽力和閱讀能力良好,口語和寫作能力相對較弱。口語主要問題在聲調上,寫作主要是筆順,筆畫,語法上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同樣也會體現在教學中。
雖然不同民族的兒童在語言發展方面有所不同,但都遵循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語音發展的特點,基本上2歲到2歲半的兒童全部能夠掌握語言,是語音可塑性最大的時期,語音逐漸形成。而少數民族不管是兒童還是成人,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聲調。如果老師都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語音和語貌有缺陷,那么教出來的學生聲調問題依然存在。
支教老師和支教學生分配到各個園,雖大多數都是擔任語言課,但畢竟時間有限(每節課課長20分鐘),在園內交流的時間有限。課下,專職教師和保育教師為了交流方便還是會使用母語,公共場合完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交流目前并沒有真正的實現。
1.4 保育教師對職業認識不到位
現代學前教育把保育和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見兩者的關系互為補充,缺一不可。阿恰勒鎮幼兒園的保育老師們大多是分流人員,在保育工作中不能簡單的理解為給孩子們打個飯或者看孩子們午睡,不參與課堂管理這是對工作職責認識的不到位。保育工作無小事,保育老師應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與素養,愛崗敬業,熱愛幼兒;為人師表,遵紀守法;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尊重家長,熱情服務;文明禮貌,團結協作。
從觀念上改變對保育員的偏見。首先是稱呼上,園里從上到下應該稱呼為保育老師,這樣就和教育老師在同一個重要的位置。保育老師也要經常主動學習,無論是語言方面還是在幼兒的管理上,都應該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其次,保育老師自己要樹立自信,處理好師師、師生、家校的關系。最后,保育老師需要耐心,愛心,多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幼兒園小班的孩子4歲入園,雖然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比如:自己洗手,上廁所,搬板凳等;但是也會有特殊情況發生,比如:尿褲子,飯打了,亂扔東西等。這時候就需要保育老師進行干預和幫助,耐心教導而不是大吼大叫。
1.5 考核方式有待改進
按照當地教育局的安排,每月會對兒童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摸底考試。月測評是園內教師交叉考試,比如:大班教師考中班學生,中班老師考小班學生,小班老師考大班學生等。學期末測評,教育局會安排教師下到各個村考試,有好幾套試卷抽考,保密性還是做得比較好。語言課的要求是每周至少會背誦一首兒歌,學習十張圖片,簡單問答,看圖說話。考試以口語為主,題型有:簡單問答,認識圖片,看圖講故事,背誦兒歌,唱一唱等。題型還是比較豐富,但是有的考題偏難,偏怪,有的圖片上的圖形太相似,在學習中給學生們造成很大的干擾。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有教材固然好,但是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內容按部就班,對幼兒的語言提升沒有多大的用處,那么就在做無用功。學前幼兒的學習還是應該圍繞學前兒童五大領域目標,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幼兒習慣養成。
針對以上現狀,本人提出自己的一些解決對策及建議。
2.1 繼續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目前已經取得了較好的事態,還需要繼續以南疆四地州和農村學校為重點,全面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質量,查漏補缺,補好雙語教育和雙語教師隊伍這塊短板。好的老師才能有好的教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要想取得成功,合格的教師隊伍是必不可少的。這就對教師的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雙語教師除了要求能夠熟練使用兩種語言,具有一般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外,還要對專業知識進一步拔高和提升,保育教師要多閱讀幼兒心理學,以便更好的服務工作。
2.2 強化師資的培訓工作
目前,阿克蘇地區柯坪縣阿恰勒鎮學前教育的教師教學基本功還有待提高,雖然教育部門和行政部門已經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引進教師,但是還要在留住教師上面下功夫。拓寬培訓方式,多開展校與校之間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國家和自治區也給南疆四地州提供了更多教師進修的機會,當地教育部門充分利用學習的機會,利用好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的優惠政策,更好的提高自己,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2.3 不斷完善督導評估機制
壓緊壓實質量監測工作責任,有的工作如果能督查的緊一點兒,后續工作繼續跟進,將對教學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園長隊伍和教科研隊伍建設,提升教學和管理水平,持續讓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教育惠民工程在全疆遍地開花,進一步滿足各族群眾對享受更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迫切需求。
(作者單位:昌吉學院中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