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文紅
【摘 要】目的:比較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性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效果與安全性。方法:從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我院治療結直腸癌的患者中選取48例進行研究,分為觀察組(24例)和對照組(24例)。為對照組行開放性手術,為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分析經兩種術式治療結直腸癌后患者的復發情況與2年存活情況,并對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局部復發、病灶轉移、并發癥發生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2年存活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顯著(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優于開放性手術,且具有較高安全性。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結直腸癌;開放性手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5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并沒有明顯癥狀,但隨著腫瘤增大,癥狀逐漸明顯,包括便中帶血、體重下降迅速、腹痛等[1]。目前,其治療方式主要采用手術為主,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對比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放性手術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盲選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數量均為24例。觀察組男患者17例,女患者7例;年齡40~72歲,平均(59.83±2.87)歲。對照組男患者16例,女患者8例;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60.12±2.4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相近,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工作方式相同,操作團隊相同,均使用全身麻醉方式。
1.2.1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
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操作方法具體如下:(1)穿刺部位選取在臍下,并建立壓力為2KPa的人工氣腹;(2)置入腹腔鏡(美康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型號:5512.001)觀察患者病灶部位情況;(3)在腹腔鏡的協助下,切除腫瘤,并放置引流管;(4)置入10mm套管針,位置為左側麥氏點;(5)經左側操作孔提起乙狀結腸,采用高頻電切術切開腹膜,使乙狀結腸腸系膜游離;(6)清除淋巴、脂肪組織;(7)徹底止血;(8)使結締組織游離,并將兩側直腸韌帶切斷;(9)切斷腫瘤下緣的直腸,對腸系膜進行相應處理;(10)在腹腔鏡的協助下進行消化道重建;(10)縫合。
1.2.2 開放性手術
對照組行結直腸癌開放性手術,切口在下腹部位置選取,將乙狀結腸腸系膜進行分離,清除結直腸內受累淋巴,其他操作方式與觀察組相同。完成后進行相應縫合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2年內病情局部復發、轉移情況及術后2年存活率。存活率=存活例數/總例數×100%。局部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轉移率=轉移例數/總例數×100%,2年存活率=2年存活例數/總例數×100%。
②隨訪2年,觀察這期間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吻合口瘺、切口感染、排尿困難、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軟件采用SPSS21.0,()、(%)分別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使用t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局部復發、轉移及生存情況
2年隨訪中,觀察組患者局部復發、病灶轉移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2年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2年隨訪觀察記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33%,對照組為41.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是指結腸或直腸上的惡性腫瘤,按照病理學分類,結直腸癌包括腺癌、鱗癌、未分化癌[2]。早期癥狀并不明顯,等到確診已經發展為中晚期,手術成為唯一的治療方式,但存在局部復發率高且易轉移等特點[3]。
目前,手術治療包括開放性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術式。其中,開放性手術出現較早,臨床案例較多,手術操作手法成熟,能有效清除腫瘤。但該手術存在切口大、創傷大等缺點,造成手術切口恢復時間長,增加了創口感染幾率及并發癥發生幾率[4]。隨著醫學進步,腹腔鏡外科技術飛速發展,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中。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是在腹腔鏡的協助下進行手術,通過鏡頭放大作用,使醫生擁有更良好的手術視野,提升解剖精細程度,使腫瘤清除更加徹底。同時,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手術切口小,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更小,減少了局部復發幾率、轉移幾率與并發癥發生幾率,提升患者存活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局部復發率、病灶轉移率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患者2年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性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效果與安全性比較,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優于開放性手術,且具有較高安全性。應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謝強,張宏宇. 結直腸癌循環腫瘤細胞的研究進展[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2):193-195.
韓晶,張雪,張安度,et al. 腫瘤部位對根治性切除術后不同分期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 中華外科雜志,2018,56(1):68-73.
張洪印. 術前放化療在局部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及敏感性預測研究進展[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26(3):380-385.
楊杰,彭金鳳,YANGJie,et al. 直腸癌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