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琴
【摘 要】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是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并發癥之一,行常規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有10%-30%的概率誘發此病。隨著病情惡化,患者還會出現心律失常等癥狀,很難再順利進行血透治療。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血液凈化技術也有了顯著進步,但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依然有很大概率會誘發相關性低血壓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糖尿病腎病患者增多而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隨著血透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部分尿毒癥患者已經可通過血透治療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對血液透析誘發相關性低血壓疾病的發生和預防措施進行了解,以便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
【關鍵詞】血液透析;低血壓;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是指平均動脈壓比透析之前下降3.99KPa以上,或收縮壓降至11.97KPa以下,是血液透析治療后出現的常見并發癥狀之一。雖然近年來血液透析技術已經有了顯著進步,但行血液透析治療后患者出現低血壓癥狀的概率依然較高。血液透析治療引起的低血壓會導致患者出現諸多不良不應,例如頭痛、惡心、嘔吐和肌肉痙攣等,還會影響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導致部分患者因為不能耐受而終止透析,從而降低其生活質量。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對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需要積極預防,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 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發病機制
目前還未存在具體的參考文獻對血透低血壓的發病原理進行記載,大部分專家都認為患者出現血透低血壓的原因是血透過程中,患者的循環血容量受到影響,出現異常情況。
1.1 有效循環不足
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透析器快速通過超濾將血管內血容量轉移到體外設備,如果組織間隙的液體不能及時充盈血管,就會導致有效循環血容量降低,從而出現血容量不足,導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癥狀的產生,誘發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如果患者在此時進餐,很容易出現迷走神經過于興奮的狀況,從而使消化液大量分泌,使消化系統中的血液循環系統出現異常,最終誘發血透低血壓。
1.2 疾病因素
糖尿病腎病患者通常并發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疾病,十分容易導致血管調節功能出現異常,尤其是病情進展到后期的患者,紊亂現象更加明顯。所以,患者血運能力更容易出現異常情況,出現低血壓癥狀的概率更高。
2 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的預防
2.1 透析方式的選擇
HD的方式分類諸多,如低通量HD、高通量HD、血液透析濾過等。血液透析濾過能夠顯著提高腎病患者的透析耐受能力,改善其心血管功能,能夠提高在透析治療過程中血壓的穩定性。對于長期規律HD患者,規律性HDF能夠顯著降低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發生概率。
2.2 不同透析模式的選擇
低溫透析聯合可調鈉濃度透析:有臨床案例顯示,對患者行低溫聯合可調鈉濃度透析,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的概率,其能夠帶來顯著的臨床效果,安全系數高,尤其是對于一部分心血管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行此血液透析治療能夠帶來更加明顯的效果。低溫透析能夠直接增加末梢血管阻力且會降低對內臟血運的影響,因此,行低溫透析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出現低血壓疾病的概率。在實際運用中,最好將溫度控制在35℃以上,患者的耐受性較好。在血透治療過程中如果將鈉濃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可預防患者出現滲透壓降低癥狀的概率,從而保證血液循環系統正常運作,通過有效調節血管滲透壓,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從而預防出現低血壓。但要注意的是,高鈉雖然能夠降低患者出現低血壓的概率,但如果患者體內的鈉濃度過高,會出現口渴、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對心臟造成負擔,有出現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合理調整超濾脫水量:部分患者會有反復出現低血壓的癥狀,對于此類患者,可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治療,即在最初行透析治療時,加大脫水量,然后逐漸降低脫水量,以降低患者心血管系統出現異常情況的概率。序貫透析可用于所有血透治療時出現腎衰竭的患者。再對患者行血透之前,可行單純超濾,再超濾量達到設定標準時,重新修改超濾量。
3 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護理方案
3.1 控制超濾量
如果在對患者行血透治療過程中出現超濾量過大的現象,就會影響患者毛細血管的正常運作。有臨床案例顯示,超濾量越高,患者出現血透相關低血壓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合理的攝入水、鈉量,透析治療期間,體重增加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防止因為超濾過多過快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
3.2 合理選用降壓藥物
一部分患者在行透析治療過程中發生低血壓的概率較高,護理人員需要告知這部分患者在透析日早晨不能服用降壓藥,如果患者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疾病,醫生需要指導患者用藥,降低出現低血壓的概率。
3.3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和主治醫師或營養醫師共同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科學的飲食方案,同時告知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在行透析治療前不能攝入低蛋白食物,盡量攝入高蛋白食物,如豆類制品、魚類等。每天需要攝入足量的食物,以保證身體代謝平衡。
3.4 心理護理
如果患者反復出現低血壓疾病,可能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多鼓勵患者,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心理承受能力。
3.5 密切監測
密切關注患者血壓狀況,一旦出現血透相關性低血壓,馬上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且在治療過程中,也需要嚴密監測患者血壓變化,要對血透相關性低血壓的征兆具有敏感性,例如:患者出現頭昏、惡心、嘔吐和腹痛等癥狀時,可考慮為低血壓,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治療,防止病情加重,改善其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4 小結
血液透析治療是治療急慢性腎衰竭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其能夠有效代謝患者體內的水分和毒素,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命。但行血透治療時,患者有一定概率出現血透相關性低血壓疾病,會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盡力采取措施進行預防,以降低患者出現低血壓的概率。綜上所述,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基礎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及時識別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高危患者,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行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患者出現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