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蓮平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心理護理在重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治療的86例重癥患者,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心理護理。在此過程中,針對于重癥患者的抑郁、恐懼心理進行支持鼓勵,對比治療前后患者恐懼、抑郁等情緒評分,觀察患者在重癥患者護理中的生命體征。結果:86例重癥患者經過心理治療之后,恐懼、抑郁等評分顯著降低,患者的情緒穩定,生命體征也趨于正常的水平,病情明顯改善。結論:在重癥患者護理中利用心理護理的方式,能夠避免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心理護理;重癥患者;增強溝通
【中圖分類號】R473.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引言]大多數重癥患者都是病情比較強嚴重的患者,發展十分迅速,變化較快,并且患有重病的家屬不能到病房內進行陪護,還有患者可能會受到疾病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心理問題,可能會出現恐懼、抑郁等反應[1]。這些反應都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病情恢復。選擇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86在我院治療的86例重癥患者,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心理護理,分析護理取得的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治療的86例重癥患者,其中男性為48例,女性為38例,年齡從22歲-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8歲。這86例患者都沒有精神類疾病,符合基本的納入標準。經過大手術的患者為40例,心臟類疾病8例,腦部疾病為25例,其他手術13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手術類型等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可比較(p>0.05)。
1.2 方法
(1)護理人員在查房的時候要面帶微笑,與患者進行輕松的交談,盡量選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在交談的過程中,要注意幫助重癥患者樹立自信心,告訴患者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還要囑咐患者的家屬經常陪伴患者,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使其能夠安心的配合治療。
(2)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注重維護患者的權益,解釋護理工作的意義,使患者能配合,例如在為患者進行翻身、叩背排痰的過程中,要利用溫柔、熟練的動作,盡量減少患者的暴露面積,更加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如果是冬天的話就要做好保暖工作,定期開窗通風,對室溫進行調節。
(3)如果患者的術后出現傷口疼痛的現象,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換藥的時候就要注意傷口,盡可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另外,在進行有創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陪伴患者,盡可能保證患者的情緒穩定,減少精神上的痛苦。
(4)使用音樂療法的方式,能夠緩解重癥患者的心理與情緒問題,有助于病情緩解[2]。據相關研究表明,優美的音樂能夠刺激患者體內分泌,進而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達到更好的心理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重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3-5d之后進行評分,分析患者的恐懼、抑郁及焦慮等心理,評分標準為:大于等于九分則表示為非常明顯,七分到九分之間表示為明顯,四分到七分則為一般,兩分到四分則為不明顯,一分到兩分表示無明顯癥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監護。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χ?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護理前后的病癥
2.2 對比分析患者生命體征變動情況
3 討論
對于重癥病人來說,ICU病房能夠將危重的病人集中起來,還能夠保證人力與技術的充足性,患者經歷過大手術與創傷之后,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恐懼、敵對情緒,可能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3]。因此,護理人員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心理護理十分重要,對患者的身體情況恢復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對于重癥患者來說,護理人員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精神狀態十分重要,護理人員除了要更加關注患者的病情之外,還要注意開展心理護理。因為重癥患者在患病后,會感覺自己被社會遺棄了,進而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基于此,醫院的護理人員就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鼓勵患者能夠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解決各方面的問題,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本次研究采用心理護理的方式,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與病情緩解,患者的生命體征也更加平穩。86例重癥患者經過心理治療之后,恐懼、抑郁等評分顯著降低,患者的情緒穩定,生命體征也趨于正常的水平,病情明顯改善。由此可知,對于重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促進患者身體快速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張平. 心理護理在重癥監護室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河南醫學研究,2018.
王振英. 人性化優質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國醫藥指南,2018,v.16(23):22-23.
劉暢. 針對性護理在ICU重癥監護清醒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1):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