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芮熒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手機作為便捷的通訊工具,逐漸普及和流行于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隨著我國輕少年群體對手機的普及和應用逐漸增多,80%的高校學生都擁有手機。手機的使用率在逐年增加,為青少年提供了便利的學習功能,同時也存在著弊端,一些學生利用休息時間玩手機游戲,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使用,導致師生之間發生沖突。本研究通過分析高校學生在手機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對策。
智能教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條件,方便查閱教科資料,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內容,促進學生以自我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網絡體系查閱電子教科書籍和資料,運用各種功能建立自己的學習記錄和檔案,記錄和撰寫參加校內外的各項創新活動。各大公司或高校將寄出的打印稿作為入學或將被聘用的參考依據。提供各種教育課程資源平臺,運用因特網、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等工具,將教育市場與智能有效聯合。目前,人們所應用的一些智能設備均是由各類教育公司或電信公司提供的,同時開發并啟用了一些智能教育方面的項目。媒體的發展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在社會參與和教育開放的過程中出現了智能手機普及千家萬戶,網癮、不良視頻資料的出現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恰當使用媒體工具,合理運用媒體教育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些聊天服務、社交網站、動漫、游戲、音樂等娛樂項目普遍受到大學生的喜愛。但是,智能手機的新聞應用功能、信息和電子書等方面的使用率大大減少。關注度最高的就是聊天服務中的微信,受到學生們的普遍青睞。據調查顯示,每天約有60%的青少年會打開音樂和社交網站服務系統,還有網頁和動漫,卻很少看到他們經常閱讀新聞,電子書僅占5%,這些現象表明青少年特別喜愛聊天,還有音樂、游戲,但是,沒有真正利用手機查找學習資料。
通過一些現象調查,可以看出大學生在智能手機的應用方面可以分為四點:娛樂、炫耀、聊天、查找信息。占比最大的為前三點,具有這三種功能的智能手機會影響學生的生活,統計顯示:約1/3的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其中女生所占比例較高。約1/3的答題者明白并認同智能手機的過度使用給學習帶來影響。約有28%的青少年認為沒有智能手機會產生焦慮感。令人震驚的是,約有60%的答題者愿意也習慣使用智能手機消耗大量時間,30%左右的學生沒有控制甚至減少使用智能手機的能力。以上可以判斷出智能手機影響學生做作業和學習,由于對智能手機成癮的習慣,使他們很難專注地做好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因此,在對數學生看來,智能手機的使用已經成為習慣和生活的一部分。
網霸就是利用數字媒體恐嚇他人甚至騷擾他人。在國外,尤其是某些發達國家,大概有20%的學生成為網霸。目前,中國國內網霸的學生不多,所占比例較小,但是,國內也因網霸發生多起青少年自殺的惡性事件,出現一些學生在應用聊天設備和微信時持續遭受欺負的現象,還有一些學生經常收到垃圾信息。以上現象越來越影響學生的生活,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通過分析智能手機提供的服務功能,其中最主要的來源還是大學生對聊天服務的使用太頻繁,其次是對文字信息和照片的使用,還有電子郵件等。
大學生的孤獨感與手機的頻繁使用呈顯著關系,孤獨感的學生普遍存在自責、幻想,以及退避的現象,是手機成癮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學生使用手機的自由性使他們無意中將手機成為逃避孤獨、寂寞,緩解壓力等方面的緣由,極易帶來暫時性的滿足,且無法自拔。長此下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業,有害身心健康,并影響正常的社會活動。必須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
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每天不停使用手機時間在4小時以上的人有40%,每天不停使用手機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人有60%。大學生使用手機正常接打電話外,主要用手機進行聊天、上淘寶和打游戲,有個別的學生還用手機瀏覽一些帶有色情和暴力性質的網站,觀看一些帶有負面影響的視頻和圖片等;還有的大學生利用現代網絡科技的先進手段,在考試時,利用手機軟件掃描試題,進行作弊。這些都是當前大學生在使用手機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說明過度使用手機給大學生學業帶來的不良影響,并容易引發大學生荒廢學業的現象,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網絡的開放,使任何人都可以瞬間在網絡上得到信息,因此,網絡在現實生活中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條件。然而,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使人們受到社會上各種負面信息的影響和侵染。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思想上還不成熟,價值觀還在形成階段,如果接受了太多的讀書無用、行樂重要、性解放、暴力渲染等帶有網絡不良性質的信息,就會嚴重腐蝕大學生的價值觀,青年人的成長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大學階段,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離家住校生活,所以,許多的大學生內心是渴望交友的。然而,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并不愿意把心理活動全面向同學開放,而為了解決寂寞的問題,有些大學生選擇了網絡聊天等方式。在網絡中,他們可以扮演自己想扮演的任何角色,可以傾述自己想說的任何話題,因此,網絡聊天對于這些大學生群體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使他們流連忘返、沉迷于此。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越來越脫離現實社會的社交圈子,人際關系處于冷淡和不協調的局面。在性格上,也變得越來越孤僻。
手機在成為移動網絡終端后,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各種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使許多大學生對手機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而一旦手機因為各種不可預測的原因無法使用時,在無法獲得滿足感的強烈情緒驅使下,大學生的情緒就會變得異常的不安、焦慮、暴躁和煩悶等。
很多現象反映出現學生對智能手機成癮的問題。因此,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則,設定規矩,對孩子使用智能手機進行限制。第二,學校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屏蔽信號等方式,限制學生占用課堂時間使用智能手機。由于智能手機的使用時間與壞習慣的養成和智能手機成癮關系緊密。因此,無論在家里還是學校,都應該減少青少年對智能手機的依賴。
智能手機在我國大學生中日益普及并廣泛流行,而學校卻在使用媒體的教育中很少提供正確的引導,各個高校尤其缺乏傳媒的教育傳播。由此可見,構建完整的傳媒教育體系和完善的制度尤為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各個學校應該至少每周進行一次傳媒教育課,使傳媒教學走進課堂。
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信息量是足夠的,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因此,出現了網癮和游戲成癮的現象,尤其是智能手機成癮的情況最為嚴重。轉移智能手機成癮的方法有很多,卻很少有人關注。因此,要充分利用地鐵或公交車等公共交通或以傳媒為載體舉行大型運動活動,大力宣傳使用手機尤其是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帶給人們的危害,將開展預防智能手機成癮的活動持續下去。
目前,在國外許多應用軟件的開發作用是來防止網霸現象或者成癮而發明的,有的稱作手機衛士。應用這些軟件有助于父母控制孩子對智能手機的使用。除此之外,這些軟件具有過濾有害內容的功能,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響。但是,由于很多父母對于這些應用軟件以及功能并不了解。因此,社會上應該盡量多出版一些針對父母怎樣安全使用智能手機來設置一些功能的指導手冊。
高校管理部門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防止學生手機成隱的規章制度,有效控制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授課教師應該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增加教育的實效性和趣味性,使課堂學習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大學生無瑕去關注手機。另外,在課余時間,高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實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大學生的精力和體力都用于正確的方向和領域。
老師與大學生要勤于溝通,成為生活和學習中真正的朋友,增強彼此間的信任與交流,減少學生對手機的各種依賴。高校管理部門還要針對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心理特征,定期組織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手機成隱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盡快克服手機成隱帶來的危害。
校內外媒體要經常性地進行智能應用教育,開展有利于開發青少年潛力和挖掘青少年能力的一些活動。從正面利用好智能教育工作,更好地培養祖國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