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軍,趙永峰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工作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焙玫男oL和學風,能夠為學生學習成長營造好氣候、創造好生態[1],對學生的學業進步和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由于多種因素交織,當前部分大學生還存在目標不清、動力不足、方法不當、態度不端等突出問題,需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助其順利成長成才,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提供更多的、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以后能夠迅速調整學習狀態,樹立更長遠的學習目標。但部分學生在完成考大學這一中學時期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學習目標后卻迷失了自我,不知道為什么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導致學習沒有計劃、人生沒有規劃,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大打折扣。
進入大學后,沒有了高中時緊迫的學業壓力,缺少了教師和父母的耳提面命,受到了“沒有掛過科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等負能量言論的影響,再加上豐富多彩的活動帶來的誘惑,部分學生的精力不再聚焦學業,對學習的要求一再降低,不斷的“放飛自我”。
面對新的學習環境,部分同學沒能及時改變中學時期所習慣的被動式、機械式學習方式,不能形成主動、科學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果事倍功半,甚至一籌莫展,進而失去了學習興趣,陷入惡性循環。
對學習成績落后的同學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征:遲到、早退、曠課、課上不抬頭、不互動、放不開手機、離不開床,極個別學生還存在學習的榮辱感缺失、忘記考試時間、考試鋌而走險等現象。
只有認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大學生的第一身份是學生,學生的本分是學習。是部分學生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主業是學習,錯誤地把進入大學當成了學習的終點和結束,而不是新的開始和起點,把精力過多地放在了游戲、社團等方面,迷失了方向,定位失準。
過度追求升學率的中學教育早已將學生們的學習生活限制在各種條條框框之下,展現出的學習計劃性、自覺性都是被動的、早已被設計好的,缺少真正自主性的鍛煉培養,外界約束一旦撤銷,很容易滑向“不會制訂計劃、有計劃不執行、執行不持久”的狀態。
要想高質量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需要各高校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而當前大部分高校的“三全”育人體系還不系統、不完善,相關學風建設工作更多是落在了學生工作部門和輔導員身上。他們一方面面臨著繁雜的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承擔著學生思想教育和價值的引領工作,難免顧此失彼。而大多數專業教師在課堂上更專注于對專業知識的傳授,與“課程思政”的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除了部分學生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認知,一些家長亦是如此。在中學時期,為了順利考取大學,家長們將學生方方面面照顧得無微不至,可謂殫精竭力。但進入大學以后,部分家長就認為任務完成,可以歇息了,當起了“甩手掌柜”,不再過問學習情況,導致學生們更加肆無忌憚地“瀟灑”起來。
近年來,隨著以“葛優躺”、“廢柴”等為代表的“喪文化”和以“怎么都行”、“不爭不搶”為代表的“佛系青年”等帶有負能量亞文化的流行和對校園的不斷滲透,部分學生在學習觀、人生觀上發生了扭曲,喪失了進取心,陷入了自我放縱、“混畢業”的狀態。
高校學風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根性、同向性和同步性[2]。通過對新時代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正面引導,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為大學生的持續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在入學教育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全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自立自強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等。同時,還要重點進行學風建設,開展學業生涯規劃、職業規劃等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們早日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和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通過引導大學生把個人前途和祖國命運連在一起,自覺地把愛國熱情轉化到自身學習的實際行動中,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樣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增強學習動力。
“三人行,必有我師?!睂W生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樹立學生榜樣有利于推動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3]。我校曾做過一項調研,結果顯示有近一半的同學認為對自己學習影響最大的人是同學。優秀學生在學生群體中的示范先鋒引領作用是巨大的,一是通過選拔招募學業優秀、思想進步的“新生導航員”來幫助大一新生在順利完成新生報到手續的同時建立起友誼,并通過言傳身教使新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二是組織新老生交流會、優秀學生報告會,邀請學習優秀、科創經歷豐富和綜合發展全面的學生代表與低年級生面對面交流,使學生對表對標,找到學習榜樣。三是鼓勵學生黨員亮身份,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學業上為同學答疑解惑,在生活中為同學提供幫助,以自身的行動感染身邊的同學,營造良好的學風氛圍。
政策機制是最有約束力和導向力的,要想提高學風建設效果,制度建設必不可少。要以良好學風塑造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不斷完善評獎評優制度、綜合測評制度、違紀處罰制度、考勤制度、保研加分制度,等等,打造系統完備、與時俱進的制度體系。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制度的落實為抓手,如組織低年級學生上晚自習、進行模擬考試、加強考風考紀教育、加強文明誠信教育,進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表現優異、進步明顯的學生,應按時、及時兌現各種榮譽、獎勵,并做好宣傳工作,鼓勵大家比超趕學。
學風建設需要輔導員、專業課教師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行政、管理、服務等學校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以及家長的協助。通過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格局來共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打造優良的寢室文化,使同學們互幫互助、共同學習,杜絕沉迷游戲、混日子,培養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可以在校園設置討論區、咖啡區、夜讀區,為學生提供優質、便利的學習設施,使學生學得安心、舒心、放心。要及時更新圖書資源、擴充書籍門類,以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需求。家長需要更新認知,協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各方協同努力,能夠讓校園文化不斷豐富,學風氛圍愈加濃厚,進而提高學風建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