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娟 李素枝 王迎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雖然一些地方院校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應用型和創新型的概念,但是在培養目標的描述上仍存在千人一面的現象,基本都描述為旨在培養能在企業、金融機構、事業單位、政府部門、教科研機構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沒有體現出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有趨同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地方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大多是從會計專業分離發展起來的,師資也主要是會計方向;二是財務管理專業側重培養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畢業生最初就業崗位與會計專業類似,這很顯然不符合轉型發展的需求。
大數據、互聯網+、財務共享等給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很大沖擊,傳統的培養體系滿足不了對新經濟常態下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要。應該拓展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能力標準。
基于上面的分析,在制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要突顯特色、與時俱進,目標明確。首先培養目標要拓展“新的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學生應該具備利用新信息技術挖掘、獲取、分析、報告財務數據的能力;其次培養目標要體現地方特色,增加地方的主導產業背景。例如,作者所在學校是地處河北廊坊,區域主導產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和臨空經濟,加之學校的辦學特色,因此,可以增加大數據處理、財務共享、產業經濟等相關內容。
財務管理專業是跨專業復合型學科。隨著財務軟件的不斷發展,很多基礎性財務工作通過軟件、財務機器人等自動完成,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在新經濟常態下,地方院校傳統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財務管理工作的需求。
在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很多地方高校修訂后的培養方案已經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學時,但是實際實踐教學效果并未達到預期目標。在校內專業實訓方面,課程內容設置陳舊,往往采取大作業、大報告等形式完成,教學軟件也相對落后。在校外實習實訓方面,由于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自身財務管理崗位就少,因此接收參加實習的人數有限,學校也難以對學生的頂崗實習進行監督,同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企業的財務軟件的學習走馬觀花。
地方轉型發展高校的師資隊伍學歷結構顯著提高,但大多數教師都是從一所高校走進另一所高校,科研經驗比較豐富,但缺少實踐工作經驗。雖然學校有教師掛職鍛煉的實踐機會,但教師隊伍的知識更新缺乏長效機制。
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最終體現在課程體系的落實上。優化課程體系應從四個方面做起。一是嚴格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設置課程體系,嚴禁因人設課,一定要突出培養人才的應用型、創新型核心能力;二是減少課程內容的交叉、重復,比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報表分析和成本會計等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有重復,因此課程負責人之間應該相互溝通,明確課程大綱,避免資源浪費,還可以編寫適合本學校本專業使用的專門教材;三是適當增加能服務地方主導、特色產業的區域經濟特色課程;四是在課程體系內容融入財務共享、互聯網+、大數據處理分析等具有時代特色的課程。
保證實踐教學效果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聘請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財務管理者參與到實踐教學環節,比如,校企共建沙盤實驗室進行財務實踐,5-6 個學生為一個小組,利用企業真實案例,扮演財務經理、記賬會計、采購人員、生產負責人等角色,模擬經營決策實務。二是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合作企業深入學習,參與實踐,建立掛職鍛煉的長效機制,大力培育雙師型教師;三是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校內實驗室的硬件設施、更新軟件,構建既能滿足校內學生實習實訓,也能用于校企聯合進行創新合作和人員培訓的財務管理綜合實驗室。
只有優質的師資隊伍才能有效實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師隊伍要做到年齡結構、學緣結構、雙師型教師比例等多方面合理化。在年齡結構方面要老中青相結合,合理引進年輕人才,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以老帶新,形成年齡結構階梯式的教學團隊;在學緣結構方面,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要涵蓋管理、會計、經濟、金融、新信息技術等多方向,保證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滿足教學需求;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一是引進具有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的新教師;二是鼓勵教師參與到企業實際進行掛職鍛煉,采取多種方式增強教師隊伍指導實踐的能力;三是建立長效的企業高級財務人員兼職的機制,讓兼職教師深入參與到課程體系的設置、實踐教學的指導等方面,建立一支專職與兼職有機融合的師資隊伍。四是加強對專職實驗教師的培養,實驗教師不僅能管理好實驗室,做好實驗設備和軟件的維護,還具備豐富的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