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松原廣播電視臺
滿足受眾的需要是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節目的目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播音主持人應重視自己的語言規范性,同時注意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語言表現力是指包括說話內容、語氣、語調、語速、重音、節奏等在內的多方面、多層面表現及感染力,直接決定了人在聽到語言后而產生的反應。在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中,語言表現力通常受等播音技巧以及主持人自身文化素養影響而有所不同,進而會對整個節目質量及效果造成影響。因此對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人而言,提高語言表現力十分有必要。
對廣播電視臺節目而言,播音主持人的語言往往會對整個節目造成巨大影響,不但主持人自身工作會因此而深受影響,節目形式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主持人只有根據自身語言表現力,選擇合適的主持方式,才能在自身能力范圍之內做好主持工作,同時也能在不但工作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身語言表現力。同樣的,廣播電視節目必須與主持人語言表現力相契合,才能形成風格統一的優秀節目,準確傳遞節目內容,表現節目效果[1]。
廣播電視節目質量主要受主持人影響,尤其受主持人語言表現力影響巨大。語言表現力對節目質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分別是主持人自身播音水平、與節目契合度以及主持人動作。主持人播音水平越高,那么其無論主持什么節目往往都能游刃有余,保障節目質量。主持人主持風格尤其是語言風格與節目風格相契合,能夠顯著促進節目質量提升。主持人的肢體動作也能夠與他的語言相配合,從而增強語言表現力,促進節目質量提升[2]。
主持人作為廣播電視臺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觀眾在觀看節目時不僅僅會關注節目內容,還會關注主持人本身。而且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言語互動變得越來越頻繁,更需要主持人以語言展現自身魅力,充分吸引觀中國,展示自身思想、學識與情感,從而呈現最佳節目效果。
主持人作為以語言為核心的專業人員,應當對語言有深入研究,并能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利用語言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語言表現力,保障工作質量。對此,主持人應當持續進行專業學習與進修,重視理論與實踐層面的語言研究,充分提高自身專業性。首先,主持人應當以普通話為核心,掌握規范化語言內涵,并在平常加強規范化語言應用,盡量從生活中做起并養成良好意識與習慣。其次,主持人需要深度研究語言文字特點,掌握各種語言表達方式,如倒敘、插敘等,從而以更加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增強表現力。
聲音是語言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廣播電視臺節目信息的主要傳播媒介。主持人應當對聲音技巧有正確認知,將聲音技巧與說話藝術相結合,從而利用聲音特征準確展現節目內容。主持人需要對說話的聲音特征有深入研究,并在平時對同一段話進行反復練習,嚴格控制自己說話時的語速、語調、節奏、氣息等,從而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現語言,同時促使自身形成良好語言習慣。而且在不同的節目類型及內容中,主持人可以適當調整自身聲音表達方式,從而以聲音特征最大限度地吸引受眾吸引力,激發受眾共鳴。
情感是人類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缺乏情感的語言就像是冰冷的機器,缺乏良好表現力,無法激發人的共鳴。因此主持人應當掌握將情感滲透和融入語言的方式,以合適的情感渲染語言內容,以語言技巧凸顯情感特征,從而將語言信息更加準確地傳遞給受眾,令受眾產生強烈情感共鳴,從而吸引觀眾,改善節目效果,促進節目收視率提升。在利用聲音進行情感表達時,主持人應當以語言內容為基礎,結合自身解讀融入適合節目氛圍以及語言內容本身特征的情感,確保情感和內容深度契合,充分利用情感強化語言表現力[3]。
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應當清楚意識到觀眾觀看節目不僅僅是觀看或收聽節目內容,更會關注自身。優秀的主持人散發出的個人魅力,能夠感染和吸引大量受眾,從而促進節目收視率提升,這就不難解釋同一節目在更換主持人后出現的收視率大幅變化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個人魅力的散發是以語言為重要媒介,以個人綜合素養為底蘊。因此主持人應當樹立自我學習和提升意識,結合自身主持工作進行針對性學習與提升,不斷提高綜合素養,以自己的個人魅力促進語言表現力提升[4]。
傳媒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播音主持人刻苦的學習以及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應當具備良好語言表現力,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吸引大量受眾,促進節目質量提高。因此主持人應當深入研究語言技巧,重視聲音技巧運用,重視語言情感共鳴,提高自身素養并增強個人魅力,從而不斷提升自身語言表現力,打造優質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