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傳媒學院
社區教育項目在我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教育項目,對社區教育項目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都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自2014 年國家教育部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中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推進“職業院校社區化辦學”[1]。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承接南寧市社區教育學院項目工作為例,研究高職院校社區教育項目管理體制機制,對高職院校發揮自身教育教學優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促進區域社會文化水平提升、全面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據有關資料記載,丹麥的戈勞文(Grundtving)于1844 年創辦世界上第一個“民眾中學”,開啟了世界范圍的社區教育工作。1986 年,上海市真如中學與當地工廠共建的“社會教育委員會”被認為是全國社區教育的起源。1999 年,國務院轉批《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社區教育實驗工作正式啟動;2004 年,《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出臺,社區教育駛向“快車道”。2013 年以來,各級各類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參與社區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形成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領頭,中部和西部地區逐漸發展的態勢。
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項目建設的可提供的模式參考為美國社區大學。社區大學的理念源自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主要來自美國著名教育家、世界頂級學府芝加哥大學第一任校長威廉·哈珀。如今,美國社區大學已經成為該國教育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全美國共有1200 多所社區大學為中小學生、青年和老年人提供除學位以外的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以及社區公益類課程等。[2]在國家教育部的推動下,全國范圍的高等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成人教育院校參與到社區教育項目的建設中,如上海市社區教育項目主要由上海開放大學以及各區分校開展建設運行;福州職業技術學院于2003 年與當地政府探索建立社區教育學院,成為高職院校主動參與社區教育項目的先行者。
相比之下,廣西社區教育起步較晚。2011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印發《關于印發南寧市發展社區教育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大規模開展社區教育項目建設工作,廣西首個市直社區教育學院項目——南寧市社區教育學院落戶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經過七年的發展,南寧市充分利用、整合、開發城區教育教學資源,已經建立了1 所市直社區教育學院,在28 所中等職業院校掛牌成立了社區教育學校(基地),截至2018 年9 月約90%的街道成立社區教育學校,約85%的社區成立社區教育基地。南寧市相關部門根據市民的需求為市民提供近300 門課程,約有400 名來自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的教師參與到社區教育項目當中。而廣西其他地市,如桂林市、北海市也依托當地開放大學推進社區教育工作,但總體發展比較緩慢,社區教育的覆蓋面和市民參與程度依舊較低。
高職院校利用自身的專業、師資、場地優勢,設計開發社區教育課程,舉辦社區教育活動,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到社區教育當中,廣西高職院校通過與地方政府聯合舉辦社區教育,有利于院校進一步擴大教育資源向社會的開放程度,促進高職院校投入更多的力量進行社區教育課程開發和推廣。同時,廣西高職院校通過社區教育項目建設,使得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能夠更深度的融合,一方面可為在校學生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高職在校學生有條件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另一方面,兩者的融合也解決了社區教育在師資建設、課程開發等方面的不足。
我國當前開展社區教育項目主要分為兩種模式:“社區模式”,即各社區作為社區教育主辦方,以社區管理功能為切入點,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寓教于樂的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社區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貼近居民,能較好的掌握居民需求。但社區模式也有先天不足,例如社區無法掌握和使用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社區學院模式”:通過在開放大學(電大)、高校設立社區教育項目,采取項目制的方式開展社區教育建設工作,如上海市普陀社區教育學院設立在上海市開放大學普陀分校,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承建南寧市社區教育學院項目等,能更好的利用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并通過此類院校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性較強的社區教育活動。
廣西高職院校社區教育運行機制主要涉及組織機構、課程建設、師資培養、信息化建設、品牌宣傳和質量監控等6 個方面。由這6 個方面架構組成的高職院校社區教育運行機制來自素質教育和國民教育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可以為廣西高職院校深度參與社區教育建設提供參考模型。
1.組織機構
社區教育項目的組織機構是項目管理的核心,它負責整個項目的計劃制定、職責分工、時間進度、過程監控和質量保障等。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南寧市社區教育學院項目為例,成立了由學校黨政領導班子為組長,由各二級學院、教輔職能部門中層干部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2013 年,學校設立校內二層辦學單位社區教育學院,設社區教育項目專職人員15 人,6 年來已投入專項經費200 多萬元支持社區教育項目建設,做到領導重視、機構健全、人員落實和經費保證,為學校社區教育學院項目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是社區教育的重點和難點。高職院校所開發的課程以及所教授的內容需要滿足市民“感興趣”“聽得懂”“學得會”“能用上”等要求。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注重課程的系統化和常態化設計,如就居民儀表與妝容項目開設了居民禮儀、服飾色彩搭配、上班族美妝、日常發型護理等多個主題課程;居民飲食健康項目則開辦了咖啡基礎班、調酒基礎班、家庭親子西點制作基礎班等主題課程;居民保健與康復項目結合了哈他正位瑜伽、空中瑜伽、肚皮舞、跆拳道、武術、民族舞等培訓課程;居民文化素質提升項目常年開設書法、繪畫、聲樂、插花、茶藝、正面管教父母課堂等豐富多彩的培訓班,培訓內容從居民的飲食、形象、健康等日常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入手,體現了社區教育“多彩生活”的目標。
3.師資建設
在全國范圍來看,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不足是社區教育項目發展的制約因素。為確保社區教育學院培訓班教學質量,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逐步建立了以高技能水平的師資隊伍,教師來源廣泛,有學校在職在編教師、退休教師,也有來自社會培訓機構的優秀教師和合作企業教師,其中擁有國家高級職業技能資格的教師超過20 人,學校師資資源庫社區教育專職教師超過了150 人。在日常教學的基礎上,學院還積極派出社區教育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學習交流和培訓活動,近年來共派出30 多人次參加全國、全區以及南寧市主辦的社區教育會議、高級干部培訓班、師資培訓班等,進一步提高了社區教育師資水平,夯實師資基礎。
4.信息化建設
近年來,以北京市、上海市社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帶動下,全國社區教育信息化建設駛上了“快車道”。2015 年至今,全民終身學習公眾平臺、中國社區教育網、“南寧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先后上線運行,對統籌擴大繼續教育和社區教育資源,整合城市文化教育設施等措施,搭建具有各類教育多向溝通機制的“立交橋”,形成“全民參與學習、人人享受教育”的良好氛圍。廣西高職院校有著豐富的信息化專業建設和課程資源,一是可以加強學校社區教育服務平臺建設,參考北京市、上海市等先進發達地區社區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經驗,建設“社區教育網絡管理服務網”,在課程安排、教師管理、資源配置和市民報名等方面實現“一站式”管理服務功能;二是組織區域社區教育工作者舉辦社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培訓;三是建設開放式的共享課程資源,建設一批符合大眾需求的集職業技能培訓和生活技能傳播的網絡化課程,讓更多的市民通過互聯網享受到社區教育的優質資源。
5.品牌宣傳
目前,廣西開展社區教育項目工作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在于宣傳力度不足,市民知曉和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覆蓋面較低。為改變這個現狀,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中,社區教育學院依據學校形象識別系統設計了富于社區教育特色的VI 形象識別系統,提出了“社區教育·多彩生活·公益培訓”的口號,使得社區教育學院從視覺化角度深入人心。為更好的推廣宣傳社區教育項目,學院利用QQ、微信、微博等現代化傳播途徑,建立了QQ 群、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其中,建立了南寧市社區教育學院官方QQ 群2 個,每個群的成員均超過1000 人2018 年1 月,學校投入資金,在南寧地鐵一號線3 個站點投放社區教育宣傳廣告,是全區首次在地鐵媒體投放社區教育廣告的成功案例。
6.質量監控
項目實施過程中,過程監督是確保項目建設質量的有效手段。過程管理有助于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項目建設計劃,合理調配項目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財物資源)等,控制項目建設進度,以達到項目設定的總體目標。為加強社區教育培訓班的組織和管理,學院安排專職人員15 人,長期做好管理服務工作。嚴格按照南寧市社區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做好培訓項目申報、經費管理、培訓班教學管理以及檔案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做到規范有序。項目開設以來,學校共獲得上級社區教育專項經費支持200 多萬元。近年來,學員對學校開展的社區教育課程滿意度超過90%,學員自發為學校和任課教師授予錦旗20 多面。
經過七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服務地方社區教育模式和運行機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為:學校已開辦社區教育培訓班近4000 期,累計培訓學員達80000 多人次,學校社區教育項目已經形成了精品化社區教育品牌,深得社區居民的喜愛。在2016 年國家教育部開展的全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50 強評選活動中,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因社區教育工作對社會做出的突出貢獻榮膺“全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50 強”;2016 年,由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選送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杜立群先進學習事跡榮獲“全國百姓學習之星”稱號;2017 年,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社區教育學院榮獲“全國優秀成人繼續教育院校(培訓機構)”榮譽稱號;2018 年,由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選送的“快樂瑜伽”社區教育項目被授予“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實現了我國社區教育全國最高獎項的“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