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宇妍 中共前郭縣委黨校
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素質在逐漸增強,為農村經濟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雖然在一些方面還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但從整體上來說,農村資源的配置情況已經越來越趨于合理化。農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離不開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努力,也離不開廣大農村人民的辛勤汗水。農村經濟管理在近年來更是融入了信息化手段,讓管理模式更加快捷高效,符合時代發展趨勢,能夠被更多人所接受。信息化手段在經濟管理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更快更好。
農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再加上地形地貌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十分困難。雖然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方面發展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真正落實到農村地區,還是顯得有一些吃力。因為在農村建設完備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需要耗費比城市更多的資金和人力,而國家的財政支出補給每年都是有限的。不能因為某一地區缺乏資金的供應就打亂整個資金鏈的運行規劃,所以在一些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來說還不夠完善。這也就形成了信息化手段與農村經濟管理結合過程中的一大障礙[1]。另外,信息化基礎設施還需要后期的管理和維系,負責這方面工作的人手顯然是不足的,因此一些故障問題發生之后,往往沒有專業人員進行維修。在農村地區生活著的一些人還普遍存在著對信息化技術手段的不了解,或者接受度低等現象,這是由那些農村人的文化素質水平高低和眼界大小而決定的。一般來說,建立信息化基礎設施之后,農村人在使用的時候,也會產生一些經濟負擔,導致一些農村人因為承擔不起這個經濟負擔而放棄使用信息化設備。這樣一來,原本用來服務于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就失去了建設的意義,也違背了當時的建設初衷。
各個地區的農村經濟都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但從經濟管理模式的角度來看,卻沒有什么大的區別。大多數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都比較單一,沒有一個更加專業、更加科學的經濟管理體系。信息化手段融入農村經濟管理只是創新模式中的一個舉措,還有很多其他的管理模式有待開發。不能夠只拘泥于眼前的經濟管理現狀,需要不斷優化升級管理模式,讓其走向更為先進的發展道路上。
信息化手段要想融入農村經濟管理當中,就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而這些人才不但數量不足,而且從整體上來看,他們的綜合素質仍然有待提高。一些地區負責維護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工作人員對農村人民的服務意識不足,導致工作態度敷衍,辦事效率低等等。還有的地區存在信息技術專業化水平不高的工作人員,他們在處理日常工作的時候,常常出現各種錯誤。甚至一旦信息化設備等發生故障也不懂得如何維修,不知道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境。這都是由于他們的綜合素質偏低導致的。
想要建設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首先就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國家加強對此的重視,再讓財政部門將款項分配的更加合理,盡量在有限的范圍內,提升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考量當地的實際情況,為不同發展階段農村地區量身打造合適的配套設施。一些非常基礎的,比如寬帶建設就需要落實到每一家每一戶,讓農村地區的人們都能充分享受到信息化發展帶來的便利。這樣一來,農村的人民就會提升對信息化技術的好感度,會不自覺地想要去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化技術[2]。這也會給信息化手段與經濟管理之間的融合帶來有利的影響。另外,資金也需要合理利用。在使用之前,需要做好科學的規劃,不能讓資金白白浪費。同時還可以引導農村經濟與其他經濟進行資金融合,或者吸引投資,將農村經濟的覆蓋面擴大,拓展到更多領域。
在開發新的經濟管理模式過程中,應該盡量發揮出信息化所具有的優勢,讓信息化手段與農村經濟管理之間實現更好的融合。另外,還需要測試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應用的有效性,確保信息化手段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農村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創新意識,不能抱殘守缺,故步自封。需要用更加長遠的目光去看待農村經濟的發展走勢,真正理解經濟管理在其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時代在不斷變化,經濟的發展形勢也是越來越復雜,如何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抓住機遇,實現信息化手段與經濟管理的有機融合,是需要在實踐當中不斷去檢驗和證明的。
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不能只把重心放在專業技術水平上,還應該注重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比如,大力培養信息技術人才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這一行業原本就屬于服務行業的一種,因此需要其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一些信息技術工作人員由于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導致在日常處理工作的時候,出現很多問題。對于這一點,可以加強對信息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并在正式上崗之前,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訓機會,鍛煉實際工作能力。
信息化手段需要不斷更新,并找出與農村經濟管理之間最為合適的結合方式。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將信息化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讓農村經濟在未來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