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分行
所謂的貿易融資套利就是利用市場監督管理制度之間存在的差異或不一致性,為降低成本采取的一系列交易。在傳統貿易業務中,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短期融資,除了商品銷售收入之外沒有獨立還款能力,而我國市場外匯差,逆差長期存在,原本的貿易融資也成為企業套利的工具,形成一種圈錢模式,給社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中,境內外的金融管理制度存在著明顯的區別,西方國家對金融和資本管制放松,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卻并沒有實現,使得國內利率與國際關聯度沒有形成。不同國家受到不同經濟發展利益的影響,選擇不同的利率政策,利率機制傳導不暢,差異擴大,導致財務成本大幅度降低。我國目前依然采取匯率管理制度,人民幣的匯率始終由官方控制,銀行外匯買賣價格波動幅度有限,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實際匯率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因素都能夠為境內外匯率差異而獲得套利[1]。
企業趨利的本質,從凈監管負擔較高的策略傾向于凈監管負擔較低的策略轉移。在我國實行改革以前,大部分的外匯監管都以事情為主,業務辦理所需材料非常的復雜,流程煩瑣導致企業套利成本過高。在改革以后,政務精簡使得銀行套利成本下降,為外貿公司利用離岸賬戶開展各種關聯交易,此類業務不受監管,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間。
我國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造成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增強,但我國由官方制定人民幣利率,對人民幣升值進行抑制。貿易融資套利利用在岸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之間的匯率差和利率差,套利由此產生巨大的利潤,吸引了更多套利者的加入,導致人民幣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經歷過歐洲債務危機以后,各國紛紛出臺量化寬松政策,人民幣對外幣吸引力與日俱增,套利資金大量涌入國內,使得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2]。
貿易融資套利需要構建虛假貿易交易,造成我國的對外貿易數據顯著上漲,但實際上卻并沒有發生任何貿易,貨物在過境時都被記錄到進口方和出口方,這也是影響外貿數據真實性的主要原因。這些虛增的數據無法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真實狀況進行如實反映,造成政府宏觀經濟調控職能受到影響。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的貨物貿易得到長足發展。但是大量的貨物貿易都是以融資套利為目的而虛構的各種虛假貿易,造成我國外貿數據虛增。盡管表面上能夠體現出政府出臺的外貿策略。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最終直接影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準確判斷,造成社經濟決策出現問題。
融資套利最惡性的后果是引發信貸風險的積累,因為融資套利構建大量的虛假貿易產生結算資金,很多企業將這些資金存入銀行,使得銀行存款增加。還有一部分銀行將這些增加的存款全部放貸,使得貸款規模擴大,嚴重增加了銀行的風險問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資金風險,導致整個金融市場發生信貸風險。
在我國金融市場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有效縮小外匯利率差異,重點解決市場監管套利的問題,有助于維持貨幣穩定,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任何調控行為都快速地傳導至外匯市場,要積極應對利率改革與匯率改革協調發展。準確把握監管力度,減少套利空間,積極構建宏觀貿易監督管理機制。關聯機構之間的風險承擔,對套利風險的深度廣度進行客觀準確的判斷,建立完善的預警外匯風險機制和風險防范區域,搭建多部門聯合的監管監督平臺,全面提高企業銀行的違規成本[3]。
在改革中從宏觀上保證容忍度,但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尚未形成,誠信體系和處罰措施還不完善,導致監管放松產生大量的負面影響。加強對銀行企業原則性要求,根據實際進出口情況及資金需求,判斷企業適度規模。受到不同國家的影響。開展貨物貿易合作期間,由于財政金融政策存在明顯的差異,要構建更加差異化的國際融資通道,需要對本國的融資環境以及國際的融資環境進行全面分析,要根據國際貿易融資產生的影響進行長遠判斷,確保國際貿易合作所簽訂的各種金融項目合同文件以及融資方向政策,都符合實際要求。
為了有效減少套利動機,最主要的就是積極維持改革的現有成果,保證人民幣匯率預期穩定,避免因為突發異變造成資金大規模流動,還要對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協調發展,充分考慮市場的內在需求,保證循序漸進改革。避免利率市場化出現惡性競爭,加強對利率改革與匯率金融制度改革的關聯,改革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套利脫離實體經濟發展,導致改革目標受到影響,對此類融資資金進行及時歸位,真正流向有需求的市場主體[4]。
商品貿易改革后,可以給銀行業務帶來更多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套利者機會。積極針對融資套利存在的巨大風險進行深入研究,采取科學有效的防范策略,保證融資套利行為得到有效抑制,減少套利空間,確保我國利率市場化穩定發展。保持國內經濟的穩定發展,對我國外貿和宏觀經濟合理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