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琪 康蘇如古嘎 白潤鵬 沈陽工業大學
遼寧省是我國著名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數量眾多、規模龐大,涵蓋鋼鐵、汽車、能源等支柱產業,以及機場、高速、水利等重要基礎設施領域,長期以來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遼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遼寧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把國有企業作為遼寧振興的龍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國企改革為關鍵突破口,推動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
短板可能存在為:
(1)權責分配不合理,體制監督不明朗。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國家控股企業,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實中,對于國有企業的刻板印象往往來源于其權責機制的不健全,“一把手”集權于一身,各層領導干部只能在框架之中行使職權,無法發揮地方的自主有效性。
(2)企業創新力度不夠,資源轉化率較低。特別是能源企業,無法將科研成果轉化并且應用于實際的生產線,優化產品質量,提高能源清潔率。
2020年是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克難的一年,也是經濟發展遭遇大動蕩的時期,供給側改革也進入到如火如荼的地步,不僅貨幣財政供給提出了新方案,防范化解政治重大風險被擺在首位,以減稅降費為抓手,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是在政治方面也有新的要求,企業合規管理和治理,堅持黨的政治領導。盡管供給側改革在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實效,但是卻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金融政策和政策之間的實施題難以解決,國家為小微企業提供的貸款問題難以落到實處,中國制造產品良莠不齊,在國外的同質產品市場中缺乏核心競爭力。
基于對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的短板分析,可以明顯得知,大眾對于國家的經濟政治改革措施都是給予一定程度的關注。由于關系到個人切身利益,社會的不同群體對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的認識程度不同,對改革實效同樣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是專業技術人員對于改革會根據自身知識結構和實操經驗,在相關的會議上提出有效建議,并且推動改革良性發展;其次,普通群眾在改革是適用方面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比如國家政府權威網站,每每出臺新政策時都會設立意見新箱,極大鼓舞群眾參與改革,體會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對于個人生活的影響,體現主體參與,實現程序正當,實現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發展成果共享。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國企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造成混改不高效的主要原因可能為:方向不明確,沒有確切章法。在此,北京市國企混改可以為我們提供借鑒。北京市已批準6家企業作為首批員工持股試點企業,并鼓勵科技企業員工持股。
改革要一步步的進行,要看到長久利益,不可急功近利,照搬照抄國外成功案例,要選擇符合國情,具有長遠利益的改革進度,堅持黨的領導,穩扎穩打,制定嚴謹,適合長遠發展的制度目標。原先國有企業制度為“管企業”模式,雖然有效遏制了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但也導致了國有企業缺乏活力,使得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力不足。要想改革徹底,不能一下將“管企業”模式打破,需得按照黨中央的要求,變為以授權放權和管資本為特點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激增,會造成企業經濟壓力過大,會面臨破產的風險。要具備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和有效的合規和風控制度。既要混改,又要掌控力度,規避風險。國家授權放權后,國有企業要接得住,行得穩。只有基于有效合規和風控體系基礎上的授權放權,才不會一放就亂。
國企監管部門曾出臺工資總額管理制度,嚴格管控工資總額。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工資薪酬一成不變可能會導致員工無法創新。對此,可設置增量效益激勵,通過股權激勵、分紅激勵和項目激勵這三類中長期激勵改革舉措來實現,這在《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中已經有所提及,在《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中進一步明確。基于增量效益基礎上的強化激勵,由于不涉及存量資產和效益的分配,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小,又完全契合國企改革求發展的目標,增量效益激勵將成為國企改革的標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