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華 蘇州中茵置業有限公司
一般而言,公司企業在現代經營管理過程中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稅務的籌劃:一是避稅。此種方式充分考驗了公司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的解讀能力,必須有效結合公司經營的業務及實際經濟活動,利用法律的空白之處減少稅收;二是節稅。這主要是充分利用稅法明確的優惠政策節約稅點的支出,例如起征點、免征稅額等。在這種前提之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若是可以對資金運行的方式進行精細化處理,則是可以避免很大部分稅收的支出,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三是規避稅收陷阱。例如,《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規定“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勞務,應分別進行核算,否則按照高增值稅稅率征繳”。因此,企業在開展業務中應當熟知此項規定,并進行納稅籌劃,考量商品經營的類別、數量,避免陷入稅收陷阱中,造成稅收的大量支出,增加企業經營的成本;四是稅收轉嫁籌劃。此種方式主要是通過靈活控制商品銷售價格,實現稅負轉嫁他人,分散稅負的目的;五是涉稅零風險。此種方式并不像以上四種方式可以直接減少稅額,但是可以通過納稅的規范管理,保障納稅的申報及時,明確經濟活動的賬目明細表,避免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達到間接保護企業經濟利益的目的。這對企業長遠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集團公司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根據發展戰略進行稅務的籌劃,可對稅額進行細節的支出與把控,但是戰略的導向性在根本上是無法發揮,沒有實質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自經營起就開展了稅務籌劃活動,有一定的實戰經驗,但是卻沒有和發展戰略進行緊密的聯系;二是公司的發展戰略是由高層領導者制定的,稅務的細節管理是由專業的財務工作人員執行的。兩者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籌劃工作的進展。
稅務籌劃的關鍵便是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充分的分析,以便顯著降低稅負。但是,在企業戰略發展的管理下,多數財務人員無法全面對稅收的相關政策進行充分的解讀,專業能力較差,直接導致政策利用度不足,無法在實際的經濟活動管理中結合政策都稅收進行監控管理,籌劃工作效率較低,這是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往往遍布全國,甚者擴張到海外,涉及的業務比較廣,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必然需要時刻關注稅務政策,才有可能減少外部環境的風險。但是,公司在項目過程中往往容易將重點放在項目本身,從而忽略了納稅籌劃風險,這進一步增加了納稅籌劃工作的難度。
時代在快速變化發展,集團公司也需要根據戰略發展的要求進行稅務籌劃工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各類項目的稅務工作,而不是被動的執行。例如,集團有限公司應當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積極領導財務部門對戰略方向及目標與成本的關系進行詳細的分析,建立起系統的稅務管控機制,保證企業各項事務都可以站在統一戰線上不斷向前推進。同時,稅務籌劃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切不可一蹴而就,必須進行長遠的規劃,并分解到每一個階段性的工作任務中,保證籌劃工作的持續推進,如此逐步改善企業的稅務籌劃方式。同時,企業在進行大型項目時,一定需要重點把控特殊業務的籌劃工作,提升財務風險的管理能力。
企業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是進行稅務籌劃工作的基礎,是擴大企業版圖的關鍵。對此,企業可以通過分塊解讀稅務政策方式充分享受政策帶來的實惠。企業可以將正在開展的業務、地域經濟水平及不同地區的稅收政策進行統籌管理,高效率解決稅務籌劃工作的重難點。集團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涉及的業務不同,業績目標存在區別,必然需要重點關注某一部分的優惠政策,方可實現利潤的收入。例如,企業在投資階段,則是需要重點關注與投資相關的優惠政策;在資產管理階段則是重點關注財務管理的政策,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稅務成本。
納稅籌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許多風險因素。首先,集團公司需要建立納稅風險評估體系,實現系統化風險評估、分析及預防,實現風險管理的流程化;其次,稅務人員則是需要按照不同稅務節點劃分,可以精確管理每一筆資金運行的涉稅事項,降低稅務風險的來源;此外,企業管理層需要充分認識到風險控制工作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及目標,應當是全體員工的工作量,積極在稅務部門、審計部門部署排查稅務風險的工作,并制定相應風險的應對措施。
如今,企業需要嚴格防范內外部環境的風險,必須對現有的財務人、審計及稅務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才能保證稅務籌劃工作的嚴謹性。首先,集團公司必須定期對相關人員解讀現行的稅收法律及相關的政策,當下稅法的發展走勢,嚴格把控稅法的重難點,以便及時結合經濟發展的走向進行戰略的改變與調整;二是積極招聘專業的稅務管理人員,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缺失帶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