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輝 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
青少年健康發展關乎民族振興、國家強盛、社會向善、文明傳承,是每個家庭的幸福之基。從近年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果來看,學生體質水平呈下降趨勢,肥胖、視力差、身體素質差、心理壓力差等問題普遍。這說明“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未落實到基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校重視文化成績、體育教師觀念未及時更新、家長受應試教育思想束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等問題仍然存在。對此,本文就《意見》頒布后,對小學體育教學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探討,以便更好推進“體教融合”政策,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在 2018 年 9 月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①,為學校體育事業構建可嶄新的“四位一體”目標體系,為學校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通過運動達到身心健康這個目標,須要經歷扎實的運動負荷,像“運動3分鐘就停下來”,“一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學校里運動運動,放假了就靜養不動”這些運動方式對體質、人格和意志沒什么深遠影響。在一定身體疲勞和運動困難的情況下堅持運動對體質和意志鍛煉更重要,不然負荷過小過淺對身體刺激和鍛煉很有限。因此,要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校一品”是學校結合本校師資、器材、地域等特點發揮群體智慧與凝聚力,創建專屬本校特色體育項目。“一校多品”是指“一校一品”的基礎上,學校開設多項運動項目教學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會一至兩項運動技能,即實施多元化項目教學模式。”場地、師資受限的學校應因地因校制宜,鼓勵特色發展,堅持整體推進與典型引領相結合,實施靈活化項目教學模式,最起碼保證上好體育課,學生能運動起來。
“深化體教結合”的背景下,學校領導應重視學校特色體育項目的構建,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學習特色項目的機會,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體育工作發展,加強分類指導,健全體育鍛煉制度,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常規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學校應打造以體育競賽為主的梯隊校隊,以賽促練,為學校爭得榮譽。鼓勵學校與體校、社會體育俱樂部合作,共同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促進競賽體系深度融合。在教練指導訓練下,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在備賽中不斷提升技能水平。
加大政府行為力度,教育部門將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情況納入對學校考核的內容,組織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專項督導,對工作不力、監測結果排位靠后的要采取約談、誡勉談話、取消學校榮譽、取消評優資格等措施,必要時要啟動問責機制。“體質不強,何談棟梁”,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活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打牢孩子的健康基礎。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體育教育活動的主體,他們既是學校特色體育活動的構建者也是特色體育活動的受用者。為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積極踐行“人人都是體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應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學校特設體育項目相關工作,參與特設體育項目活動輔導和課余訓練。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項目的開發和推廣中有自主研發的權利,因此要加強理論修養,在實踐中及時反思,使理論和實踐齊頭并進。
國家文件下發了很多,但是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依然沒有起色,那么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呢?體育教師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主要推動者,但當前不平等的待遇、薪酬計算方法嚴重的挫傷了廣大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于是出現了消極情緒,備課不認真,上課不嚴格要求學生,甚至采取了“放羊式”的上課方式。因此,要想提高教師積極性應切實保障體育教師權益,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職稱評定、薪資福利等應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若個人能力特別突出者,在職稱評聘中應和班主任一樣優先考慮。
如何將體教融合落實,實際就是了解一線體育教師在學校怎么樣上體育課的問題,如何讓學生愛上體育課的問題。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全面落實健康中國行動中規定的學生每天校內一小時、校外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幫助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注釋:
① 閆國梁.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解讀天津市《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J].天津教育,2017(Z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