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潛山市梅城鎮人民政府
現階段,房屋拆遷工作基本成為城市建設的常態工作,舊城改造重建商業圈和住宅區,圍繞拆遷者與被拆遷者之間的問題愈演愈烈,甚至有關被拆遷戶的權益保障問題以及拆遷者職能責任問題更為復雜,矛盾和沖突的激化已經上升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房屋拆遷的利益矛盾與社會沖突是城市化建設的必然結果,但可以通過有效防范措施緩解。
從宏觀角度分析,舊城改造房屋拆遷中三方的利用矛盾與沖突,可概括為社會心理、住房需求、住房供應三個方面。從微觀角度來看,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各級政府是城市化建設的推動者,在拆遷方和被拆遷方之間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協調雙方利益關系。拆遷主體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易引發強拆、法律糾紛、群眾上訪等事件發生[1]。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其利益主要體現在城市化建設進程、房屋拆遷補償金以及被拆遷方的其他利益訴求等。因此,需要各級政府理順各方利益關系,解決拆遷糾紛,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安定和諧。
房屋拆遷過程中,房地產開發商通過降低成本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往往會盡可能降低安置房屋的質量標準、房屋面積、拆遷補償安置費用等。對于拆遷方而言,此種方式是其縮短拆遷時間,實現短期資金回籠的理想狀態。但同時,被拆遷方利益得不到滿足,引發的利益沖突則出現拒絕簽署拆遷協議、拖延拆遷時間的矛盾,拆遷方反而無法獲取最佳收益。
房屋拆遷中,被拆遷方相比處于弱勢,面對多層壓力。盡管我國相關法律中明確規定國家應保護公民的房屋等合法收益和合法財產的所有權,但拆遷工作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因拆遷方的追求利益的原因,導致房屋財產受到損害,利益沖突與矛盾主要體現在拆遷補償資金以及拆遷安置方面積方面。也存在部分居民無視法律,要求超出合理范圍以外的賠償,擾亂房屋拆遷正常程序。
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不同利益訴求是導致房屋拆遷矛盾與沖突發生的主要原因,利益爭奪的結果必然會對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利益損害。為此,舊城改造中的房屋拆遷工作核心在于平衡協調拆遷主體之間的利益,始終遵循法律原則、公開原則、協商原則。同時政府應發揮自身宏觀調控作用,做好環境利益沖突和矛盾的防范與緩解措施。
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從全局出發,遵循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實行人性化拆遷。一是各拆遷主體對待房屋拆遷工作,應主要考慮與“人”相關因素,將金錢等物質視為次要考慮對象;二是人性化拆遷應以絕大多數人要求為主,同時保障個體具有平等權利,避免出現少數利益集團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采用違法手段損害被拆遷方利益的情況;三是需要政府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更新執政觀念,從群眾利益出發,通過透明行政、依法行政的手段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財產權益。鑒于我國對于舊城改造中房屋拆遷利益矛盾與沖突問題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需要各級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將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及公共利益置于首位,思考采取不同手段有效解決被拆遷方的安置補償問題,工作中踐行以人為本理念。
根據《憲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合理界定“公共利益”[2]。通過媒體途徑宣傳舊城改造房屋拆遷政策,要求拆遷方在拆遷現場出示審批的房屋拆遷許可證、明確解釋還欠補償補助標準、產權調換房源信息、實際拆遷單位、評估單位、拆遷管理負責人員名單等,保障被拆遷居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借助輿論引導,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拆遷氛圍,確保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借助輿論引導,宣傳支持拆遷以及公共福利的社會正能量,敢于接受人民群眾的檢查。同時,借助榜樣力量,樹立拆遷過程中的先進典型,以達到良好的影響,同時曝光房屋拆遷中,部分“要價”“無理取鬧”的人員作為反面典型,以宣傳和疏導教育為主,將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置于首位,接受人民群眾的管理監督,有利于被拆遷方打消顧慮,支持并積極參與到房屋拆遷工作中,確保拆遷工作的順利推行,實現舊城改造這一城市化建設目標。
基于拆遷補償措施標準過低是引發利益沖突與矛盾的主要誘因,需要綜合考慮各相關因素,制定合理的補償標準,完善對被拆遷方的補償保障措施,同時保證利益分配平衡。一是,完善評估體系的市場化建設,轉變評估機構與政府之間的從屬或半從屬狀態,依照等價交換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對所拆遷的房屋合理定價;二是,保證補償措施標準統一,形式多樣,公平合理且滿足被拆遷方實際需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補償標準,擴大補償范圍,避免出現補償差異;三是,設置最低安置面積標準,主要針對經濟困難且房屋拆遷面積小的拆遷戶,由政府給予資金補助,政府可以與拆遷方協商以低于市場價格補足差額,有利于三方調和。
一是,保證拆遷行為的規范化,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審查拆遷條件,審查內容包括資質、資金、人員、設施、賠償安置方案等,對各項合格的單位頒發拆遷許可證。二是,重視拆遷現場的監督管理,保證拆遷政策全面實施,落到實處,拆遷工作可以透明化、規范化,杜絕侵害被拆遷方利益的情況發生。三是,約束部分不理性群眾的行為,通過行政法律手段依法處理,促使其利益訴求回歸到合理范圍;四是針對各級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監督管理機制的內在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拆遷過程的公開透明。
舊城改造是加速城市化建設的重要環節,針對房屋拆遷過程中三方利益不平衡問題,應實行人性化拆遷行為,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完善補償保障措施,健全監督管理機制,有效防范并解決利益沖突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