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峰 陳言閂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Mastercam的PST文件采用的是純文本格式文件接口,該文本是以腳本文件和源代碼文件混合而構成的屬于開放文件,以方便用戶對其進行相應的修改和二次開發,我公司某海德汗系統高速加工中心,啄式鉆孔循環NC代碼為:“G200”,某啄式鉆孔循環輸出如下:“G200 Q200=+0.8 Q201=-5.Q206=120 Q202=0.3 Q210=+0 Q203=-59.Q204=50 Q211=+0”,其中“Q203”為孔的起始面絕對坐標,“Q204”為安全高度。
使用現有后處理文件“MPHEID_IK.pst”生 成Heidenhain系 統 的NC程 序“Q204”輸出均為:50,即安全高度為相對于孔的起始面抬高50MM。現場觀察上面的啄孔加工:發現一個孔加工完,機床的安全抬臺刀高度為“Z-9”,由于低于“Z0”表面發生了撞機事故,導致刀具折斷、工件也被碰傷。
通過使用記事本打開PST文件“MPHEID_IK.pst”,搜索啄式鉆孔加工循環后處理塊“ppeck”,發現控制輸出循環格式的語句為“pcan1,pbld,n$,"G200 Q200=+0.8",*zabs,*feed,*peck1,"Q210=+0",prdrlout,"Q204=50 Q211=+0",e$”,從中不難看出“Q204”為強制輸出“50”。
查閱《HEIDENHAIN操作說明書》,我們在說明書的第八章找到了數控系統對啄式鉆孔循環格式、Q參數的全部定義。經查:“Q204”為安全高度,是相對于孔表面“Q203”的增量坐標,以“G200 Q200=+0.8 Q201=-5.Q206=120 Q202=0.3 Q210=+0 Q203=-59.Q204=50 Q211=+0”為例,在實際加工中安全高度為相對于“Z-59”面抬高“50”,即絕對坐標“Z-9”。安全抬刀高度低于“Z 0”表面,因此加工中出現撞刀事故。
綜上所述,我們決定參照數控系統啄式鉆孔循環特點,修改現在使用的后處理文件“MPHEID_IK”,具體修改過程如下:
1.定義“安全高度”自定義變量和字符串
在PST文 件“MPHEID_IK.pst”中 增加一個自定義變量和字符串:“AQGD”,同時對該自定義變量的輸出數據格式和用途進行說明,增加語句如下:
fmt 2 AQGD#Z SAFE DISTANCE
sp10"Q204="#Z SAFE DISTANCE
2.修改啄式鉆孔加工循環后處理塊“ppeck”
首先將自定義變量“AQGD”以“Q參數”的形式輸出和安全高度計算,并在啄式鉆孔后處理塊中增加該自定義變量的輸出,語句修改過程如下:
a)“pdrlcommonb”后增加“result =nwadrs(sp06,refht_a)”
b)增加“AQGD = 50-refht”
c)將“pcan1,pbld,n$,“G200 Q200=+0.8”,*zabs,*feed,*peck1,“Q210=+0”,prdrlout,“Q204=50 Q211=+0”,e$”修改為“pcan1,pbld,n$,“G200 Q200=+0.8”,*zabs,*feed,*peck1,“Q210=+0”,prdrlout,*AQGD“Q211=+0”,e$”。
3.BUG的解除
后處理文件修改后一定要反復檢查可能存在的BUG。以上為例,假如實際加工中孔起始面為正值,使用“AQGD = 50-refht”進行運算賦值,當起始面≧“Z-50”時則輸安全高度為一個≦0的值,就可能發生撞刀事故。因此在“ppeck”中增加條件判斷語句,在“result = nwadrs(sp06,refht_a)”前增加:
If refht >0,AQGD = 50 + refht
Else,AQGD = 50-refht
4.驗證后處理正確性
假設某零件啄式鉆孔的起始面分別為:“Z10”各“Z-60”,使用修改后的PST文件分別生成NC代碼:“G200 Q200=+0.8 Q201=-5.Q206=120 Q202=0.3 Q210=+0 Q203=10.Q204=60 Q211=+0”“G200 Q200=+0.8 Q201=-5.Q206=120 Q202=0.3 Q210=+0 Q203=-60.Q204=110 Q211=+0”,經機床加工驗證,有效避免撞刀事故的發生。
數控加工業內,數控系統種類繁多,因此通過對Mastercam的PST文件的修改,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的作者就是通過修改了 PST文件有效降低了生產中撞機事故的發生率,同時修改的過程也為PST文件的二次開發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