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玲 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教師資格制度改革全面實施,獲得教師資格證者方可從事教師職業,非師范生可以通過考試取得教師資格證,而師范畢業生可以直接申報取得教師資格證。2016年實行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師范生不再直接申報教師資格證,而是要通過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證筆試和面試才能申報取得教師資格證,所以師范不再具備絕對的進入教育行業的就業優勢,師范生不再等同于準教師。
據統計,全國每年60多萬師范畢業生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能走上教師崗位。以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作為一所師范類的??茖W校,以培養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為主,每年師范類畢業生人數超過2500人,而畢業即走上教師崗位的僅有1200余人。面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師范院校要根據師范生職業發展的需要,修訂和優化專業培養方案,不斷增強師范生的就業技能,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能力。同時應培養師范生轉變觀念,提高創新創業意識,弘揚創新精神,以創業帶動就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他指出,我們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讓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都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2015 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高等學校需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堅持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5年以來,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一年一度的全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涌出了大批有深度、有技術、有前景的創業項目,甚至在國際上也取得了較大影響。
近幾年,師范院校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探索還處于迷茫期,受到社會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師范生接受的創新創業教育明顯不足,師范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發展后勁不足,難以應對復雜的創業過程,因此師范生的創業意愿也普遍偏低。以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在校生人數9000余人,登記的創業人數為12人,創業學生比例僅為0.13%。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師范生創新創業意愿不強,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1.家庭觀念和自身價值觀的影響。師范生選擇就讀師范專業,家庭方面的影響因素較大,家長認為孩子從事教師行業更為穩定,教師也是一個社會認可度較高的職業。其次,選擇就讀師范專業的學生一般是就業目標非常明確,缺少創新精神。而且大多數家庭經濟狀況一般,沒有特別充足的經濟能力來應對學生創業可能面臨的風險。
2.師范生創業技能較少。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較為注重文化課和教師基本功的訓練,學生的學習任務很重,為了獲得教師資格證,需要通過的考試很多,如普通話考試、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教師基本功的訓練任務也很 重,如“三字一畫一話一彈一跳”都要達標,“三字”即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一畫”指簡筆畫,“一話”指普通話,“一彈”指鋼琴,“一跳”指舞蹈。在如此繁重的學習和訓練任務下,學生很難有激情和精力來從事創新創業活動。他們即使從事創業活動,也只能從事與自己專業能力相關的創業項目,如書法培訓、舞蹈培訓、繪畫培訓等少數項目。
3.師范生創業成功的案例較少。因師范生身份的特殊性,創業時缺少可以參照的成功案例和引導,一旦走上教師崗位,工作任務繁重,工作時間也有很嚴格的限制,所以教師很難在工作之余從事創業,因此很難涌現出大量的創業成功的優秀案例及典型人物。
4.課程教學沒有吸引力。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各校對創新創業課程的開設都是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特點來進行設置,因此可以借鑒的經驗少之又少。其次優秀的專業師資力量匱乏,造成創新創業課程都是側重理論教學,對學生沒有吸引力,難以達到引導創新的效果。
5.幫扶力度不夠。大學生創業僅僅依靠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體系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市場運營、財務知識等多方面的扶持,而各高校尤其是師范院校更是缺乏這方面的資源。
因此,高師院校的師范生創新創業教育亟待加強,各項政策的支持應該進一步加大,師范院校對學生創新創業的引導應進一步加強。
1.用好各級各類政策驅動創新。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相繼發布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2019年5月江西省教育廳印發《努力把江西高校打造成大學生創新創業高地工作方案》,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學校也應出臺諸多鼓勵政策,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績效津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師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
2.創新創業學院做好頂層設計。創新創業學院要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專業特色,規劃本校的創新創業方案,如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特色實訓室,借助企業的力量幫助學生創業。同時學校要發揮好孵化器的作用,為創業項目提供政策幫扶、服務咨詢和技術指導,讓初創企業能夠茁壯成長、走向成功。
3.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當前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大多偏重創新創業理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實踐環節較薄落,使得學習該課程如同雞肋般乏味。學院應該加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增加實踐和體驗環節,如采用項目式教學、模擬項目路演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創業意識挖掘與實現的全過程,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培育好的創業想法。還可以引進特色課程,如3D虛擬仿真的創業實訓課程,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真實的商業經營過程,體驗創業的樂趣和風險。
4.加強各類技能培訓。針對師范生的技能相對匱乏的問題,可以加大對師范生的技能培訓,如:舉辦電商培訓課程提高學生網絡創業技能,機器人編程培訓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育嬰師培訓提高幼師的育兒技能等。通過這些技能的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就業創業的技能。
5.通過各類比賽促進創新創業。江西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鼓勵全省高校師生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實施意見》,各高校充分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相繼出臺了鼓勵師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獎勵政策。全體師生踴躍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如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人民優選”直播大賽等。通過大賽,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濃厚氛圍。
6.發揮學生創業社團的作用。創新創業社團是大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良好發展平臺,可以滿足不同興趣愛好同學對創業的需求,各取所長,優勢互補,達到團隊協作的效果。學生社團的靈活性強,與學生和社會的接觸面更廣,可以更好的促進創新創業活動與社會接軌,提高創新創業項目的可操作性和實現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這個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師范生要快速轉變觀念,用創新的理念貫穿學習的過程,學校、政府、家庭要多方聯動,給高校學生建立一個崇尚創新、積極創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