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紅梅 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而研究生英語教育作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生培養的關鍵性不言而喻。1992 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試行稿)》(以下簡稱《大綱》)中總則的第二條即為:“研究生英語教學的宗旨是為了使學生掌握英語這門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研究與國際交流,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在教學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學以致用的原則,培養和提高研究生運用英語的能力”。2010 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到“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充分發揮研究生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2013年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下發的《關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建議“根據研究生的學術興趣、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從這幾則出臺的大綱及綱要的內容中不難看出研究生英語教育變革的基本方向:英語教育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掌握一種語言工具,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工具助力于其專業的深入學習與研究,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
在傳統的英語授課模式下,任課教師一般按照指定的教材授課,學生將教師的講授內容同教材上的知識點結合進行學習,并在課下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然而碩士研究生教育以科學研究為主要特征,教學以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專業能力為主要目的。因此研究生英語教學教學也應圍繞這一目的展開。由此可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并不能夠完全滿足研究生英語教育的特點及要求。
研究生英語教學可開展類似于研究課的課程,將研究生在其專業上的科研成果引入課程,不僅僅只關注已有成果,而更加注重其產生的過程及影響,甚至是未來在所屬學科上的發展前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調動研究生的思維拓展性,不僅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還要善于利用素材,努力創設各種問題語境,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深入探究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將對英語的理解程度加深。
如前文所述,對于研究生而言,學位論文的撰寫以及國際學術會議的參與是整個研究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因而研究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訴求主要是加強口語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且能夠用英語撰寫專題報告、論文,能夠快速閱讀外文文獻資料。然而大多數高校在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上較為單一,通常只有傳統的課文精讀及聽力練習。一些高校會開設一個學期口語課程,還有一少部分高校開設翻譯與寫作課程。這種課程設置方式從整體上看是對大學英語學習的一種延續,學生通過學習也許可以提升一定程度的閱讀、寫作、聽、說等基本英語技能水平,但對于滿足研究生以英語為工具進行專業學習與研究的訴求就十分勉強。
在研究生學習的訴求導向下,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目標應更加精確地對準助力于其專業學習與研究的方向。例如研究生英語教學可分為基礎階段和專業階段進行,在教學的基礎階段,利用部分學時開設聽說、泛讀、精讀等課程,以提升學生獲取語言基本技能的能力;在專業階段,根據研究生專業的不同類別及其特點,開設諸如英語專業英語寫譯、國際會議英語、高級口語等有利于學生專業研究與發展、學術交流與國際交流的應用型課程。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一場以互聯網和多媒體所提供的信息資源為基礎的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現代化的英語教學手段介入研究生英語教育已經是大勢所趨。課堂英語教學結合線上教學打造“云課堂”、使用移動智能終端下載相關英語學習APP、利用微信、微博等公共平臺拓展課下英語教學等多種“互聯網+”現代英語教學方式能夠針對研究生英語教育的現狀變化較為高效地做出應對,例如研究生英語教育中存在較為有限的教學課時與較高的教學目標之間的矛盾,完全可以通過借助互聯網對信息吸納的存儲性、信息更新的時域性及信息交換的互動性得到有效解決。
在我國研究生教育體系逐步完善與發展的背景下,研究生英語教學人員應實時關注研究生英語教育的現狀變化,不斷調整研究生英語教育培養目標,積極推進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模式改革,為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