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凱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國土面積也在不斷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不斷縮小,因而就需要結合“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利用和規劃。在當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例如許些地區出現土地大量閑置、耕地急劇減少的情況,同時也有的地區由于用地結構不合理而導致土地資源出現浪費的情況,土地沒有得到規范化的整治使得生態環境也難以維持。針對當下土地整治中的種種問題,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合理的規劃,以此切實地強化對土地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對我國土地整治規劃及其規劃環評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為推動生態環境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其與人類互相依存,從古至今,人類文明發源于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而經過歷代的自然資源采掘而導致文明衰落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見,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不僅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傳承,同時也能更好地推動人類社會朝著先進的時代邁進。反之,對生態環境進行過度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只會是自然災難,危及人類自身安全,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生態環境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動力來源,其不僅能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原料,同時還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因而在人類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以此確保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從而為人類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土地閑置實際上就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不利于緩解人口住房壓力,這不僅加劇了人地矛盾,也加劇了房地產開發的競爭,不利于市場的平穩發展。土地的閑置現象是當下我國地整治和土地規劃環評工作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為了更好地維護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就需要提高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們在農村建房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加,這也促使耕地面積在近年來呈現縮減的趨勢。有效地控制耕地面積縮減速度也是我國在土地整治工作的難點,尤其在現代城市房價水漲船高的背景下,人們對住房的需求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在基于生態環境視角的土地整治規劃工作,為了更好地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耕地面積的縮短無疑是影響土地規劃的關鍵因素,而在當前情況下,卻仍然未能采取相關的策略來抑制耕地面積減少的速率,由此造成許多相關工作人員難以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的現狀,從而影響了整體土地整治工作的質量。
生態環境的維持不僅需要國家及政府采取相關的策略進行保護,同時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提高環保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來,明確土地整治規劃工作的相關知識理論,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土地整治進行有效統一,相關社會人士應加強對工廠和住房的建設力度,以此降低耕地面減少的速率。在當代社會中,生態環境的質量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因而在土地整治規劃工作中要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理論知識的宣傳,讓人們能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門做出的整治規劃決策,以此提高政策實施的效率,也能更好地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推動社會朝著良好的態勢發展。
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就需要建立相應的生態保護機制,以此提高我國的生態保護和土地整治規劃工作的工作效率。因而就要根據其中不規范的行為進行條例說明,并明確其中層次不明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生態保護策略,讓土地整治規劃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其次,完善的生態保護機制也能更好地向人們證明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利用成文的條例使得土地整治規劃工作更順利地進行,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從而使社會更穩定地發展。因而就需要在制度中明確提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同時給予反面后果舉例。再者,建立完善的生態保護機制實際上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從而更好地優化對土地資源的整治和開發利用,使主體功能區的經濟效用得到更大程度地發揮。由此就需要在制度中明確說明嚴禁行為以及獎懲規劃,從而讓人們提高遵紀守法的意識。
為了更好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就需要充分地將閑置土地利用起來,科學合理的調整用地結構,降低工業用地的比重,擴大耕地面積,使得我國用地結構趨于平衡狀態,同時也能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地保護,優化土地整治規劃工作質量。其次,在調整用地結構的過程中,還需要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土地資源的盤活,讓其能夠在發揮經濟效用的同時,也能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再者,則是要強化不同類型用地的綜合性,例如在工廠建設地帶,種植除塵防噪的植物,在小區進行綠化帶或小河流的建設等,都能夠讓其在發揮經濟效用的同時,提高其生態效益,使得其功能得到綜合性地發揮。
總而言之,為了我國土地整治工作質量能夠更好地提高,就需要對整改規劃中的重點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解決,以此更好地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實現“以人為本”的規劃價值取向,讓土地資源在發揮經濟效用的同時也能發揮生態效益,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質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