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山
【內容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部分,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渠道。為了適應當下的教學形勢,教師要簡化文言文內容,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正確的指導學生分析;其次,需加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交流探討,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翻譯技巧,提高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深入挖掘教材資源,保證課程教學的完整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必須讓學生深刻認識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合理的分配學習任務,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與閱讀能力。由于新課改計劃的實施,文言文的內容和難度普遍增強,加之文言文的枯燥乏味,學生很難提起興趣,這也是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根據目前的教學現狀,教師要改變單一化的教學方法,融入新鮮有趣的內容,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再進行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靈活的運用,提高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能力。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重難點
1.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重點
初中文言文所涉及的文章大多數是歷史經典,教師要抓住重點內容,梳理文章的結構脈絡,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存在著復雜的句式結構,表現這作者豐富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這也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教師要著重規劃設計,引領學生有計劃性的學習,提高文化素養。
2.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難點
除去一般的句式結構與文章層次外,文言文的難點還體現在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虛擬詞等等,在翻譯詞語和句式上需要聯系整個段落,正確的理解文章內容,深入的研究與探索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同時,由于文言文句式結構類型多樣,有被動句、定語前置、定語后置、倒裝句等等,教師要逐一為學生解釋,加強對文章細節的理解與分析,突破文言文教學的難點,增強理解能力。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現狀
文言文類屬于古代語言體系,與現代語言存在一定的差異,初中生很難正確的理解;加之文言文內容脫離了現代生活,學生很難想象與思考,導致初中文言文教學難度不斷增加。絕大多數學生對于文言文有著一定的抵觸情緒,基本沒有提前預習的學習習慣,教師教授方法也相對單一機械,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是規定學生背誦記憶,應付考試需要;教師忽視了學生對于語言技巧的掌握和應用,學生只會按照教師設定的步驟完成學習任務,沒有主動的思考與記憶,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停留在表層,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語文知識面,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明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習結構,從而學習全面的文言文知識。
三、深入閱讀文言文課文,整體感知培養語感
由于文言文所涉及的大多數是古代語言概念,初中生在閱讀感悟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習興趣也會大大降低,甚至出現厭學的心理情緒。面對這種狀況,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規劃完整的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考慮到文言文的晦澀難懂,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的閱讀課文,增加朗讀的次數,培養文章感知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誦讀,這也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文言文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語文《魚我所欲也》中,教師可以先布置預習任務,對作者經歷、寫作背景、主題表達、重難點字詞釋義進行全面的調查與分析。上課前,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公正的評分。利用預習方式,可以促使學生主動了解文章內容,進行初步的思考與分析,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之后,教師可以播放《魚我所欲也》朗讀音頻,讓學生閉上眼感受文章的情境,并解決其中的字詞讀音問題。接下來,學生需要統一朗讀一遍,再次梳理文章的結構段落。學生需要圈畫出文章中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通過字典查詢,在課本中標注正確的意思。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文章感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仿“古人交談對話”,以“魚我所欲也”為主要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的表達朗讀,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深刻的體會到作者的表達思想。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以朗讀來體會文章的情境,從而實現預設的教學效果。
四、建立小組學習模式,合理運用思維導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建立小組學習模式,借助思維導圖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正確的指導與管理,保證小組學習的高效性。文言文學習具有一定的深度性,利用小組學習模式,合理分配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探究與思考文言文的具體內容。文言文涵蓋通假字和多音字,知識點相對雜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構建知識結構,簡化文言文知識的難度,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在課堂探究環節中,小組之間要制定明確的研讀分析計劃,從文言文的結構、釋義、主旨、表達思想來探究思考,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出問題,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課文《莊子》 二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挑選出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如“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其中含有一個多意語氣詞“邪”,并且還是一個倒轉結構的句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方式,先提取字詞,繪制一個樹狀圖表,依次書寫“字詞類型、句式結構、字詞多種釋義”,清晰的導圖結構可以讓學生掌握文言字詞的運用。除此之外,教師需要開展一次“合作探究”活動,以“文章翻譯”為主,教師會分配不同的文章段落,小組合作完成翻譯任務。期間,可以運用思維導入來劃分句式、字詞釋義等,以點破面,從而增強學習效率。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與思維導圖的重要性,不斷鍛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實現最大化的教學效果。
五、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為了提升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熱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圖片視頻,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提高學習效率。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背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鼓勵學生主動閱讀文言文,體會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或者,可以設立專門的“技能展示平臺”,讓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文學修養與技能。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講述的是“齊國謀士鄒忌勸諫君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塑造了一個敢于直諫的臣子形象。為了使學生直觀的感受文言內容,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影視劇、戲曲、歌舞片段等等,營造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的理解,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之后,教師可以成立一個“興趣平臺”,讓學生之間交流溝通文言知識。對賓語前置類別的句型,教師可以組織交流活動,通過微信、qq群聊等溝通分享,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打破時空的束縛,展現信息化教學優勢,幫助學生完善文言知識結構。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文言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標與方向,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授課文時,教師要深入的挖掘整合文言文資源,提供完善的教學輔助,推動教學進度,讓學生充分感悟文言文的魅力與價值。
【參考文獻】
[1]孟媛.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編比較研究述評——以部編版與人教版為參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4).
[2]蔣康康.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積極心理的培養——以《賣油翁》為例[J].新課程,2019(9):134-134.
[3]王帥芳.激發學生興趣,展現文言魅力——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思路探析[J].新課程(中),2019(3).
(作者單位: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向陽湖鎮寶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