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旺
【內容摘要】培養初中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有極大的意義。《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開發正是給孩子建立光明向上的內心世界的最好平臺,該課程旨在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校園集體生活,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價值理念,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基礎。
【關鍵詞】教學;整合案例;初中;道德與法治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教育也逐漸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現代初中教學體系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功能和地位日漸凸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開展實施,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或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初中教育發展的要求,相對傳統的理論教學,學生更喜愛案例教學模式。對此,需要應在結合案例教學的教學優勢的健體下,探析出案例教學在《道德與法治》中的策略。
一、我國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道德與法制教學依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譬如學校對道德與法制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難以將其納入到人才培養的體系中,只是將其作為普通的通識課程,并且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上也普遍以灌輸式、宣講式的教育方法或模式為主,理論性、說教性較為嚴重,沒有靈活的實踐過程,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人本理念,難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家長和教師存在明顯的價值偏差,致使學生難以接受和判斷正確的價值觀念,種種原因,致使我國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實踐探討
1.按照國家標準作出改革
在落實和貫徹黨中央印發的《有關深化學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前提下,學校應將《道德與法治》放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上。并在切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提高對道德與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教學設施、設備的資金、人力及財力的投入力度,亦或者通過開展相應的課堂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享受課堂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學校也要做好相應的教師培訓活動,聘請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參與教學工作,形成專業帶頭、示范引領的教育效果,從而使老教師帶動新教師、縮小教師和教師之間的差距,提升教學質量。
2.優化教學方式
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角度出發,在生活中挖掘并探索資源,使道德與法制教育能夠更加自由、更加靈活。與此同時,教師也可結合教學方案、篩選出形式不同、內容豐富的教學案例來開展教學活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初中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思想脈絡及興趣特長,唯有如此,才能開展因材施教、分層教育活動,根據具體的問題,提供具體的案例教學方案或方法。此外,面對全新的道德與發在教學要求及標準,教師需要營造出秩序井然、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形成全新的教學理念,以此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也可開展父母互動或者小組合作學習等活動,使傳統的道德與法制教育的變得靈活多樣,進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的效率和指令,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3.案例教學在課中講解時的應用
初中課堂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媒介,為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應做好備課工作、了解并整合課本內容,優化課程結構,使課堂教學更加清晰、更加有序,并且能夠準確地將教學案例插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利用多媒體、短視頻等媒介將道德與法制的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初中學生對整個教學架構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將較為繁瑣的內容淺顯化、簡單化,使內容生動有趣、容易被學生接受。可把較難的內容和教學案例相結合,應保證在保持課本內容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們接受教導。而面對全新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師應要打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良好的環境開展自主學習活動。
4.老師培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引路人,是學生培養的重要媒介,在道德與法制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價值取向,除課堂教學外,教師還需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提升并增強自身的思想品質、文化素養及道德修養,通過立德樹人的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理念,使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或學校活動的過程中,有時間觀念,有紀律意識,有集體和家國理念。此外,還需要培養學生尊老愛幼、講衛生、講禮貌,遵守公共規范的習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另外,初中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容易受社會生活、網絡文化的影響,容易產生不良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但特色鮮明的教學案例,則能夠有效地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參與道德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教師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先進事例,也可為學生播放擁有較強教育意義的教學視頻,譬如感動中國或革命先輩的生平。
結語
綜上所述,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解決問題,學會與人處事。該課程重在引導學生在體驗自身成長和校園集體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感受生活、貼近生活。并在社會生活中學會承擔責任及做人的道理。在與自然及周圍環境的溝通中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能力。中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順應當下時代發展潮流,這將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芳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教育現代化,2018,5(11):348-349.
[2]金榮君.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8(8):62-63.
[3]孫曉春.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72-73.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