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 呂思穎
【內容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具有多種效用,如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等。因此,加強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分析研究意義重大。本文在介紹人文精神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
在新教育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并非單純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理論知識,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高中生的語文綜合核心素養。語文教師將人文精神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高中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并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有利于學生大情懷的生成。但要強調的一點是學生雖有較強的信息收集能力,但是信息是否辨別能力薄弱,由于高中生的思想發展不完全成熟,很容易就被外界因素就干擾到三觀。所以,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高中生構建“防護墻”。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滲透任務書。下面是作者對于將人文精神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思考鎖提出的幾點拙見,供相關人士借鑒。
一、人文精神相關內容概述
人文精神其實就要“以人為本”,是要維護和關懷高中生的生命和尊嚴,尊重并肯定高中生的自身價值,全面塑造高中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所以,將人文精神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傳授學生為人處世的一些道理和方法,而在此過程中,高中語文扮演了載體的角色,語文教師將人文精神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但可以更好的為高中生傳授知識,同時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全面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一步有效促進高中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二、人文精神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契合新課標理念
將人文精神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非常契合,原因在于在新課改背景下,強調高中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通過人文精神的不斷滲透,大大激發了高中生的學習熱情,轉變了高中生被動學習的態度,調動了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大幅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與此同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可以讓在情感體驗中構建完整度語文知識體系,對于語文教育價值的實現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2.有利于全面教育目標的實現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可以為全面教育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拓展其他教育資源,確保高中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一步發展。所以,人文精神的滲透就是新教育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將人文精神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在,可以讓高中生的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將高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相結合,有利于高中生在思辨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這對于語文教育目標的實現是極為有利的[2]。
三、人文精神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1.將人文精神有機滲透于語文教學中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展開多方面的引導,才能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而人文教學目標的實現,要求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合理的對高中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有針對性的在教學中不斷滲透人文精神,促使學生在習得語文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接受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文中所表現的人文品格,結合學生成長中表現出的缺陷進行教育,讓學生在意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自覺按照教師的人文精神教育路線進行完善自我,從而達到人文精神教育目標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3]。例如,人教版《竇娥冤》教學時,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采取話劇表演模式進行授課,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行組織話劇表演,重新在教室里演繹這篇文章。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竇娥冤的故事本身具有超強的感染力,高中學生在演繹竇娥冤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塑造個性化的文學形象,此刻竇娥冤當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一個個融入了學生情感的活體形象。這樣一來,教師自然可以通過話劇表演幫助學生體驗到廣大勞苦民眾的疾苦,真正懂得珍惜當下美好生活。
2.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新教育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師除了傳授語文知識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素養和品德的培養。而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課堂上要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構建合作學習小組,要和高中生主動溝通交流,鼓勵高中生積極參與,自主設計活動內容,自主合作完成任務,進一步實現語文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雷雨》教學過程中,筆者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圍繞“趙姨娘的悲劇”、“劉項之讓我歡喜讓我憂”等展開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紛紛按照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見,不同學生之間的思維發生激烈的碰撞,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有效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養。在這種學習模式下,高中語文課堂呈現出樂學氛圍,便于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
3.不斷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語文教師要想有效將人文精神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人文素養,原因在于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高中生影響力最大的是教師,而語文教師的職業人文素質又對中學生能夠起到積極的榜樣作用,所以說,語文教師職業素養帶來的價值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且具有持續學習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符合新課標教學發展需求。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為促進學生能力和人文精神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關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在實踐中,在實踐操作中,可考慮如下幾項措施,首先,加強教師定期培訓。在新教育環境下,學校要定期圍繞新課標理念及其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要求,選取合理的內容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充分意識到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人文精神帶來的巨大好吃。語文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要強調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的重要性,促使其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語文專業教學水平,滿足新教育環境下的人文精神教育需求。其次,教師自身方面,要在實踐中通過網絡培訓和網上學習,重視對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同時重視培養自身持續學習的能力,從而保證自身能夠在教育發展過程中不斷成長,以此滿足新教育環境下的語文教學需求。
4.拓展教學時空
在新教育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要想有效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單純依靠語文課堂上數十分鐘的教學,顯然只能簡單地完成高中語文知識的傳授,甚至是語文知識傳授的效率和質量都難以保障。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達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不但要幫助高中生熟練掌握語文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對高中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要充分貫徹新課改教學目標的要求,突破傳統高中語文教學時空的局限,和高中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相結合,有效拓展教學時空,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向高中生推薦適合課外閱讀材料,使高中生能夠在課外讀物中領悟思想、豐富情趣、陶冶情操,從而產生人文關懷,最終達到有效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目的。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沁園春·長沙》時,可以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供學生閱讀,如 《沁園春·雪》《憶秦娥·婁山關》等,讓學生在閱讀這類讀物的過程中,能夠真實的感受到作者在寫作是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以此有效培養高中學生的人文素質,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結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可以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且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為高中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語文課堂氛圍,還要重視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機滲透人文精神,才能在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養,為高中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宏園.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9(24):17.
[2]黎龍.再談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才智,2018(17):136.
[3]黃超建.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39.
(作者單位:臨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