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照新
“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新理念旨在推動全國教育教學的改革,在這種背景下,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也要與時俱進,突破障礙,不斷創新。筆者通過自身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結合“三全育人”理念,淺談農村小學管理機制構建的幾個要點。
一、全面管理、全員參與,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只有認真貫徹“三全育人”教育方針,按教育規章辦事,校風好學風正,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學校的發展才有保證。
1.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的教師團隊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學校的發展才有保障。首先,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這就要求學校切實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確保教學活動正常、有序、健康地開展。其次,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自我提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我校積極創設條件,邀請部分名師、專家、兄弟學校骨干教師定期來校講課或進行專題輔導,每學期組織教師學習各類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進行為期5天的校本培訓,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2.建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是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支柱,它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內涵,是無聲的教育。我們努力打造學校文化環境,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強調環境文化建設的文化韻味、人文精神和時代氣息,突出特色,讓每面墻壁說話,讓每個角落育人,真正實現環境育人,催人奮進,提高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構建科學、民主管理及激勵機制,促進學校長期發展
無規矩不成方圓。符合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需要的科學管理機制,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我校制訂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科學性、民主性的教育教學管理及激勵制度,如《長寧中心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分配發放辦法》《長寧中心小學教學達標獎懲制度》等教學工作激勵措施,將教師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均納入考核范圍。教師評優、評先,教學評估都跟考核結果掛鉤,這樣就克服了評選中的隨意性,增強了工作的公正性與客觀性,保護了老師們的工作熱情。有效的激勵機制與激勵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校園凝聚力、教師向心力。當然,制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在使用的過程中也不斷改進,與時俱進,突破障礙,不斷完善,更加科學、合理、規范。
三、加強教研教改,提升學校發展內涵
教育科研是促進學校發展的動力,是促進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我校立足實際抓教育科研,以研促教,以研促學,讓教師課上的更好,教學水平更高,教學成績更突出,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1.加強教研組管理,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我校積極鼓勵教研組積極探索課題引領下的新型教研形式,重點開展展示、聽課、交流、互動等活動,同伴互助、骨干引領;積極引導教師反思課堂教學,倡導教師從問題入手,針對教學中所反映的典型問題、熱點問題、癥結問題,實施專題性的研討交流,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教師要及時反思并把活動中所取得的認識與理念付諸實踐,做到“研有所獲,獲有所用”,走自我發展之路;教研組活動確保正常有序地開展,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2.扎實校本教研,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我校要求教師做到“四個一”,即“承擔一個實驗課題,撰寫一份教改論文,設計一篇優秀教案,上好一節校級實驗課”。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同時,我們充分發揮課題研究的輻射作用,努力使“研”與“訓”相得益彰,讓教師在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同時迅速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更好地服務教學。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需求,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使命,培養更多的卓越人才。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