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新波
關鍵詞:學科集合理念;學科競賽;設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1 學科集合理念概述
學科集合是一種學科與學科之間創造性的融合過程。Mar-coIasiti(1998)最早提出“技術集合”的概念,強調資源、工具、方法的綜合應用。在此基礎上,學者們提出“集合創新”的理念,強調在元素結合過程中注入創造性思維。學科僅以普通方式進行簡單排列組合,將每個學科的知識點堆積起來并非“集合”;只有當學科之間經過主動的選擇、優化、匹配、適應,形成一個由適宜元素組成的、相互優勢互補、結構最合理的有機體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學科集合。集合創新是將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創造性的融合,使它們之間從相互匹配、主動優化、再到二次搭配,以更合理的結構融合在一起,形成要素的優勢互補,促使創新系統發生質的變化并形成獨特創新和競爭優勢[1]。“學科集合”是在“學科交叉”的理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科集合又可以看作是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在同一目標驅動下對不同專業學科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實施再構建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最終實現學科體系的創新。
設計專業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從內滿足人們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需要;從外依靠設計方法和先進技術來實現設計方案的合理和有效,其是人、科學技術、設計方案和環境的有機統一。本課題從學科交叉的集合為主要研究方向,通過合理調配教學組織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實現設計學與其他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和優勢互補。以應用型設計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從學生不同學習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入手,以期能夠建立適合時代發展、適應設計學科辦學特色的跨學科教學體系,構建適合設計學發展方向的、以專業學科競賽作為創新能力激活點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
2 基于學科集合理念與學科競賽的設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意義
2.1 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高等學校本身就具有服務社會的功能,只有學生的學習和創造能力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服務社會的功能才能得以實現。學科競賽有助于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設計專業學科競賽從命題到評委,部分來自企政單位,有利于大學生提前了解社會單位的需求,能讓大學生碰撞出更多的與需求相匹配的設計火花,讓大學生在校期間提前適應社會,利于今后自身的職業發展。以學科集合為指導思想,以設計競賽作為媒介,打通各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為設計專業教學面向社會創新,讓學生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發揮自己的設計思維模式,為面向中國設計、制造主戰場開辟了更多維的創新方法。以學科競賽為主線,在設計專業和整個社會及產業界搭建合作、溝通的橋梁,可以克服學校教育脫離社會實踐需要的問題,使畢業生在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加強大。
2.2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學科集合理念下設計專業學科競賽創新能力培養以政府的產業主導和企業的需求作為方向,可以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設計專業的學科競賽,為大學生的思維發散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通過參與設計競賽,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平臺,以賽代練的模式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打破傳統的學習思維模式,也使學生的創新培養方向更具針對性[2]。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接觸到企業的真實工作項目,了解企業產品的設計要求,做到有針對性地練習,在參與設計競賽的過程中,把課堂所學融合到設計實踐中,達到全方位的專業練習和提高,為學生步入社會后的研發、設計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基于學科集合理念與學科競賽的設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基于學科集合理念與學科競賽的設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途徑可以從“創建集合創新工作室”“建立校級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構建?!蟆搫訖C制”三個方面入手,如圖1。
3.1 創建集合創新工作室
傳統的工作室已經不能適應學科交叉集合背景下的教學管理模式[3],集合創新工作室根據學科競賽的特點,定期面向全校招募所有專業符合條件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去,并聘請機電、電氣、材料等相關學科的實踐經驗豐富教師擔任輔導教師,與學生建立起教學輔導和創新工作室結合的新模式。工作室以設計專業學生為主,相關學科學生為輔,經過專業選拔,他們在大二進入工作室,提前學習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并進行設計實踐。整個工作室學生的年級構成為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形成一個動態有序的人才互補實踐梯隊,各年級學生互相激勵、共同學習。
在集合創新工作室中,多學科的教師鼓勵學生多運用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思考問題,將機械、電子、計算機、化學等工程類學科與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工作室的學習生活中多發現事物中存在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帶著探索、聯想和整合的思維去進行集合創新,打破單一學科思維模式造成的思維定式??偟膩碚f,學科集合師生聯合創新工作室為設計專業的創新教學提供了場地、資金和信息來源的重要支持,讓學科集合理念下基于學科競賽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開展。
3.2 建立校級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
以集合理念建立多學科優勢互補的實踐教學平臺,充分發揮學校省級實驗教學平臺的優勢,該平臺依托校內實驗中心的師資力量,相關專業教師參與輔導和引領創新方向。校級開放式實踐平臺依托于信息技術進行管理,讓基于該平臺的學生設計作品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地驗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達到實踐教學目的,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校級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應加大對實驗室教學設備的投資,可以有計劃地利用社會和企業的資金,為實踐基地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充足的設計材料和實驗設備,使基地的運轉有基本物質保證。教學平臺的創新設計成果也能反哺社會和企業,讓社會和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到平臺上來。在此平臺的基礎上形成產、學、研一體化體系,確保設計學科競賽與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相結合的賽—教管理模式得以實施,提高高校的教學科研質量。
3.3 構建?!蟆搫訖C制
學科競賽是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4],而?!蟆穆搫訖C制能使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加貼近于實際。因此,積極構建?!蟆搫訖C制,整合優勢資源,搭建競賽項目平臺,合力助推面向企業、行業、社會的設計創新,進而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經濟振興。在該機制下,有目的地針對企業和地方經濟產業設立學科競賽,在企業、政府、高校層面建立跨學科、跨行業的導師庫,以競賽驅動實行人才創新能力的動態管理。在該類別學科競賽組織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現有案例分析,以課題和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利用跨學科、跨行業的資源整合,將理論與實踐合而為一,最大限度地體現出設計專業學科資源集合的特色。讓學生的研究課題從企業中來,讓政府的創新培養體系下沉,使創新能力的培養重實驗、重實踐不再是一句口號。同時讓全社會尊重知識創新,營造出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
1) 在專題課的課題設置中,結合企業和行業需求,采用互動式、換位思考式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由問題導入創新知識點,通過聘請企業專家進行需求講解、學生調研分享、任課教師設計理論講授等教學方法,讓企業、行業的真實需求貫穿于教學和創新的全過程,引導學生逐步適應企業的設計需求與設計流程,進而認識到設計對整個行業的積極促進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在有理有據的前提下對行業和企業現有的設計進行改良和顛覆性地改革,打破傳統的思維格局,營造動態的課題研究環境,使學生敢想、敢做。
2) 在該機制下,教學采用校內多學科導師+ 校外導師聯合輔導的形式。這種形式更加注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集合。將課題引入到課堂,招募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學生參與到設計實踐中,將課堂教學延伸到集合創新工作室、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中,利用企業的實踐教學基地,逐步建立更加完整的教學體系。與企業的聯合創新,使學校的創新更注重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讓創新變得更有價值。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學科集合理念與學科競賽的設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能夠促進學科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素質專業設計人才[5],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優質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努力構建學科集合理念下以設計專業學科競賽為主的設計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蟆搫拥呐囵B機制,并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