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濤
摘要財務基礎工作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合規,實現財務職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的基礎。近年來,隨著K公司經營業務的增長,財務會計工作量不斷增加,加之各部門業務銜接不順時有發生,推進財務會計轉型,加快財務會計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而推進財務會計信息化的前提是業務流程標準化,梳理財務會計流程,實行統一的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管理,是提升公司財務管理水平的必經之路。本文在分析K公司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低所產生問題的基礎上,從業務流程現狀梳理、業務流程優化分析、業務流程標準固化三個方面闡析該公司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 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K公司
DOI: 10.19840/j.cnki.FA.2020.06.012
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是以業務流程為導向,以流程梳理為基礎的企業財務基礎工作標準化建設,通過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化、財務操作流程明晰化、財務檔案管理統一化、業務管理精細化等,達到經濟活動依法合規、財務核算客觀真實、財務風險可控、業務規范更有效率的目的,進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現以K公司為例,對其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實踐進行闡述,以期能夠為其他公司推進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實踐提供借鑒。
一、K公司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程度低所產生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K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增長、新業務的不斷涌現,財務會計業務處理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加,但財務人員數量受各種因素制約無法增加,且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程度較低,帶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工作效率較低,財務人員加班較多,引起抱怨和矛盾;(2)對相同類別的經濟業務,不同財務人員進行不同會計處理的情況較多,影響會計信息可比性;(3)造成財務人員輪崗后對新工作的學習掌握較慢,出現工作失誤較多,對崗位輪換存有焦慮和抵觸,不利于財務人員的全面發展;(4)沒有流程標準化,財務會計信息化建設也自然無法推進,不利于推動財務會計轉型以及業財融合。
二、K公司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的實施路徑
基于公司目前現狀以及對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工作的認識,K公司從2019年嘗試推進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推進實施:
(一)業務流程現狀梳理
對業務流程現狀的準確和全面掌握是推進流程標準化的基礎,由于財務處理只是整個業務流程中的末端環節,財務人員通常只關注財務處理前的結果,對結果產生的過程了解相對較少,對全流程的關注度不夠。為了全面掌握業務流程現狀,K公司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制度現狀梳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業務處理的標準和方法,通常有相關的制度做支撐,所以業務流程現狀梳理的第一步是制度現狀梳理。通過對相關制度的搜集整理,對業務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可以大致勾勒出業務處理的場景,再通過穿行測試判斷制度規定與執行現狀的差異。在制度現狀梳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制度的梳理范圍是從業務發生開始到業務結束為止整個流程相關的制度,不能僅僅局限于業務相關的財務制度。(2)針對制度理解的差異,必須通過業務經辦人和制度制定人,獲取真實原因,而不能僅依據財務人員的理解和解釋。(3)按照制度原因、操作原因對穿行測試發現的偏差進行分析,確認后續是修訂制度還是規范業務處理。
2.處理現狀集中探討
由于制度不可能將所有情形都考慮進去,還有一部分業務依據制度外的規則處理,所以必須將業務處理人員集中起來,通過集中探討,確認哪些屬于游離在制度以外的潛規則。探討過程可以采取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通過多輪的頭腦風暴,業務處理人員可以將例外事項的處理規則全部反映出來,流程梳理人員可以對業務處理流程和標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業務處理集中探討過程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1)例外業務的發生頻率,如果頻率高,必須考慮后續將相關標準明確到制度中。(2)例外業務處理的依據,依據是來自行業通用規則、領導批示,還是其他原因。如果是行業通用規則,通用規則是否變化?領導批示是對單項業務的批示還是和同類業務的批示?業務相關的內外部條件是否變化?
3.業務現狀再確認
在制度現狀梳理和業務處理集中探討的基礎上,流程梳理人員編制完成業務現狀分析報告,為了確保業務梳理報告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接下來需要集中業務經辦人員、業務處理人員和制度制定人員,通過一到多輪評審,完成業務現狀的確認。業務現狀確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參與人員范圍的全面性。業務經辦人、業務處理人員和制度制定人員缺一不可。(2)確認方式的靈活性。可以采用會議、面談和書面確認等多種方式進行確認,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相關人員對現狀的真實反映。
(二)業務流程優化分析
重復審核、重復簽字、層層請示、層層匯報、漫長的等待、議而不決的會議是企業管理最大的黑洞,通常被人們稱之為流程黑洞。在業務現狀的梳理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流程黑洞無處不在。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創造更多的價值、提高內外部滿意度,在業務流程標準化過程中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為了保證流程優化的效果,在業務現狀梳理的基礎上,K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優化可能性分析
通過對執行人、動作、邏輯關系和時限流程四要素分析,對業務流程中重復、多余環節進行分析,在保證業務處理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流程鏈條、減少流程等待時間。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進行分析,確認三流是否順暢。以內外部客戶滿意度、效益和效率為中心,采用ESIA方法,刪除無效環節和重復環節,簡化過于復雜的環節、整合職責、考慮利用信息技術,采用自動化的方式加速流程運轉,提高流程運行質量。
2.優化意見征集
業務處理執行人作為動作的實際執行者,對流程各環節存在的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以問題為導向對流程進行優化,必須廣泛征求流程各環節動作執行人的意見[1]。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可以解決目前流程運行中存在問題,快速展現流程優化的效果。由于執行人在業務處理中只處理自身環節,提出的問題可能有偏差,在優化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流程控制的效果,在滿足內部控制和風險管控的基礎上,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優化業務流程。
3.引入專家和信息技術人員
流程優化環節,流程梳理專家和信息技術人員都是必不可少的。流程梳理專家能夠使用相關方法論,識別流程優化的機會,從業務流程再造的角度對現有流程進行評估,識別流程中優化的機會,并提出流程優化建議。為了確保優化和固化的流程能夠在信息系統中實現,信息技術人員的參與也是必不可少,信息技術人員的參與主要是實現以下兩個目的:(1)在優化環節,及時掌握信息技術實現的可能性,優化后的業務流程是否能夠實現信息化。(2)確保后續設計的信息系統與業務流程的一致性,避免信息技術人員和業務流程設計人員的差異。
4.優化流程設計和評估
新的業務流程必須基于價值鏈,考慮內外部客戶的滿意度,結合業務現狀分析和優化探討,設計流程。流程設計完成后,為了確保設計后的業務流程能夠在實踐中正常運行,必須組織流程中各環節執行者、流程梳理專家和信息技術人員對新業務流程進行評估,確保優化后的業務流程不僅在理論上成立,同時能夠在現實中實現。
(三)業務流程標準固化
為了推進財務管理頂層模塊化設計,必須基于財務管理業務架構,以業務流程為綱,固化和優化各項財務管理活動中模板和表單,實現財務管理制度化、制度執行流程化、流程設計表單化、表單活動標準化[2]。在固化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固化的業務流程必須是發生頻次高、經常發生的流程
固化的業務流程必須是經常發生的、規則一致的流程,不能因為發生頻次低的例外流程影響了通用流程的標準化。
2.流程固化必須和職責明確一致,責任和權利相匹配
根據分工原則、責任和權利對等原則、責任和職責對等原則設計流程,在明確流程中各環節責任人職責的同時,必須授予責任人相應的權利。
3.業務流程固化必須與制度修訂、操作說明配套進行
為了保證業務流程固化和標準化的效果,必須通過制度進行明確。為了保證處理結果的一致性,必須通過操作說明進行規范,對處理標準進行詳細闡述。
需要注意的是,業務的流程化和標準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不斷將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融入到流程中,及時進行修訂,確保流程最優、處理標準一致[3]。
三、結語
K公司通過對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過程中業務流程現狀梳理、業務流程優化分析和業務流程標準固化三個階段工作的總結,初步探索建立了自身的財務會計流程的標準化體系。財務會計流程標準化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流程的標準化不僅可以規范行為、防范風險、保證會計信息可比性,提升財務信息質量,同時也為財務信息化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有利于進一步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效率,使財務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預算管理、財務分析等更有價值的工作中,促進財務工作轉型升級,充分發揮管理職能作用和價值創造能力。AFA
參考文獻
[1]盛譽.會計信息化形勢下財會流程優化方法探究[J].財會學習,2020(18):154-155.
[2]陳慧香,王永輝,陳浩.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流程標準化模型構建[J].財務與會計,2018(08):48-50.
[3]張華平,劉杰.企業會計業務流程再造研究[J].財政監督,2010(24):38-40.
(審稿:劉春奇編輯:閆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