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笛
【內容摘要】隨著學校布局的調整,新農村建設的展開,棚戶區的改造,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民居住區越來越集中,各地根據需要建設了不少農村規模初中。這些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差距明顯,課堂教學定位難以掌握,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分層走班教學的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這類學校在英語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可以有效平衡學生的學習差異、解決少數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因缺乏關注而造成自我肯定缺乏、自我認知失調的學習品質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發展。
【關鍵詞】規模初中 分層走班 英語教學
2001 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切實履行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學校布局調整要與危房改造、規范學制、城鎮化發展、移民搬遷等統籌規劃?!?以此為基點,我國農村因地制宜調整義務階段學校的布局。十余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展開,棚戶區的改造,美麗鄉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民居住越來越集中。各地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的總要求,學校布局的不斷調整,農村中小學校數量劇烈減少,農村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空間分布層級越來越高,各地建成不少農村規模初中。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也越來越受教育界重視。在農村規模初中的起始年級,由于學習背景的不同,學習能力的差異,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入學考試的英語成績相差好幾十分?!队⒄Z新課標》指出:“關注學生的發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教學在目標設定、教授過程、課程評價及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如果老師們仍然按照統一的教學規劃、教學設計進行課堂教學,就會導致學優生的英語學能無法充分發揮、中等生無法發掘潛能,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愈發喪失學習英語的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在“課程多、課時緊、任務重”的教學大勢下合理高效的使每一位孩子的英語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是每一位農村英語老師、每一位農村教育管理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分層走班”模式在初中英語中的嘗試,是一種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突破。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張新平教授在《中國教育報》撰寫《控大保?。鹤屴r村學校大小得當》的一文中,把“300人左右的小學和600人左右的中學”定義為“小規模學?!薄^r村規模初中是指地處鄉鎮、學生超過300人的義務教育階段初級中學。分層走班是綜合考慮學生智力特點、性格氣質、學習能力、行為習慣等,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且將同一層次的學生組合成臨時班來進行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是指在義務教育初中學段,根據學生在英語學科的學習能力,綜合考慮學生的各方面的差異,以“走班”的形式流動進行英語學科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從而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培育等諸方面。
因材施教、多元互動教育理論是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新模式的理論基礎。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英語分層走班教學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符合學生個性發展規律。在英語分層教學中,教師根據個體的差異并結合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從而制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各類教學手段,盡可能全面的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獲得學習英語的快樂,進一步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教學理論方面上看,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戴安·赫克斯的“差異教學論”、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都能在英語分層走班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運用。
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要求“學校給學生提供所需的學習條件,輔之以教師給予學生的個別化幫助以及額外的學習時間,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掌握教學過程中他們被要求掌握的知識內容”。美國戴安·赫克斯所著的《差異教學——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和華國棟教授所著的《差異教學論》都有對“差異教學”的闡述。他們強調學生間的個性差異,通過對“差異”的研究,要求“教師改變教學的類型、速度和水平,以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適應學習者的需要和學習風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構主義理論學者認為,學習者是能動的,學習是能動建構的過程。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發生認識論原理》中提到的關于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每個學習者獲得知識的途徑是用自身的具備的獨特經驗主動建構的而不是被動接受或者說等待傳遞?!碧K聯卓越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潛心研究而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個體現有的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能力與在他人指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間是有差異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為學生創造“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由現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過渡到潛在的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 這些理論為我們分層走班的教學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
這些學者在各個領域的教育教學理論幫助我們如何具體有效地開展初中階段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理清了思路。首先,層次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潛力傾向等方面的差異而劃分的;其次,學生有選擇權,分層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和情感基礎的差異,參照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的評定和對層次的意向;再次,在分層后依舊堅持層次間的適當流動,有效防止了高層次班級里部分學生因沒有后顧之憂而不思進取防止,也預防了低層次中一部分好學生因沒有流動而缺乏學習動力。
在實施初中英語課程分層走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不斷地觀察、研究,了解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以及他們可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盡量使英語知識水平、學習興趣、英語學力相等的學生在相對固定的班級進行學習,提供與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匹配的教學方法、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教學,以提高各個層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力爭使所有學生都可以達到最近發展的水平。在初中英語分層走班制教學中,針對詞匯、句型、語法等方面問題,不同層次的教師為學生制定個別化的教學輔助計劃,提供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幫助,促使不同學習能力、學習層次的學生高效的學習,達到課標規定的掌握標準。把教學總目標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分解成各個子目標,一步一步扎實的實行下去,使后進生、中等生、優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各個層次的學生中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培養學英語的興趣。
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新模式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分層走班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激發了內在的學習動機;保留原有的行政班,主要在英語教學前根據不同層次進入不同班級上課,這就使得學生交往面積增大,便利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探究和相互學習;分層走班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占課、拖堂的現象,有利于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由于師資力量的變化,學生更加重視聽課效率,作業的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了。教師通過來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更多地關注學情,從而制定更為精準的教學計劃,更契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上課更加靈活,不拘泥于統一的教學進度,有更多的自主性,也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大膽整合教學內容,基于教材,跳脫教材,更樂于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了一些挫折、阻礙。這些困難主要聚集在教學前對于分層的指導、實施中教師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及分層走班教學成果的驗收等方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分層走班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學習能力,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意愿,做好家校之間的溝通,爭取家長的充分理解。任課教師不僅需要集體備課,更要根據學生的分層水平,認真鉆研教材、仔細觀察學情、認真做好二次備課。加強課堂上、課后一對一的輔導、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等諸多環節的管理,充分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和力量,以取得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最佳水平。
通過實踐,農村規模初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作為區別于班級授課制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不僅為教師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創造了條件,更為學生英語能力均衡發展也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戴安·赫克斯著,楊希潔譯.差異教學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3]沈韜,倪志剛.初中“走班制”分層教學實踐研究[M].上??萍冀逃霭嫔?,2009.
[4]鄭建.淺談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J].外國教育研究,1990(1):27-30.
[5]皮亞杰著,傅統先譯.兒童的心理發展[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
[6]石菁.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分層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7]王桂梅.高中英語分層教學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折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