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宏
【內容摘要】生物學是介紹世界上生存的生物奧秘和本質的學科,在實際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想不適宜學生發展的需要,生物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生物學貼近生活,健康、環境、食品安全、資源開發都跟我們有重要的關聯,因此學好生物學科是十分關鍵的。教師應該遵循新課改的指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打造豐富、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 ?學習能力 ?有效策略
引言
生物學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學科,它可以讓學生開拓眼界,增加學識,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激發創意意識,還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探究創新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知識、情感、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意識到學好生物對初中學生的重要意義,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本文深入探討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巧妙“導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學習中遇到困難,興趣自然不高,有趣的“知識導入”是課堂學習的好的開始,它可以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后面的教學活動充滿期待。可見“導入”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心設計“導入”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響應教師的互動,活躍思維,高效的開展生物學習。例如:在學習《病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案例,引發學生的關注,可利用圖片等引出非典、禽流感、H7N9、非洲豬瘟等相關案例,向學生介紹案例中震撼人心的數據,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疾病是怎樣發生的呢?究其原因都是“病毒”惹的禍。水到渠成引出本堂課要教授的內容“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此外,在教授“食物鏈”時,可以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膾炙人口的成語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多樣、有趣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還對生物知識的加深理解記憶有很大的幫助,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究創新能力。生物學還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很多不乏趣味的實驗都需要學生合作來完成,小組合作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各盡其責完成生物的學習任務,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生物思維。小組的合理分配,明確各成員的分工,引導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勇于參與生物知識的探究中,不斷開拓創新,獲取新知,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進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知識講授時,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對相關的知識進行熟悉,了解植物的蒸騰作用、氣孔的組成等,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與合作,制作氣孔組成的動畫演示。在此交流過程中,學生通過協作出色完成任務。不僅體會了收獲知識的喜悅,還勇于創新,深入探索,提高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對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教學聯系生活,注重實踐能力提升
生物學又是一種自然學科,它與人類生活的許許多多方面有著緊密相連,如食品的保存、用藥衛生、病毒的傳播、環境保護等。生活中處處要用到生物知識,個人的提高、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都依靠生物的應用和發展,所以學好生物知識不僅僅是應試的需要,更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最終目標是要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實際,將教材的內容生活化,讓學生運用生物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這一章節的內容,教師可以靈活的結合生活,(以生活中常見的向日葵為例)運用多媒體的呈現手段,通過動畫向學生展示水分從土壤進入到葉蒸騰作用的全過程。又如,探索“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時,教師可以在戶外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的空氣環境下的不同感受。學生親自探索、體會空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從而正確認識呼吸道的作用。戶外教學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觀察、思考、求證的過程,加深了認知,明確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生物知識服務于生活。
四、分層(級)教學,實現學生共同進步
初中生的認知方式和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差異,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接受水平失衡,對生物教學的展開是很不利的。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綜合學生的差異,分層次教學。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基礎差異作出科學的劃分,布置相對應的彈性作業。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在布置學習任務時,可以注重知識拓展,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方面的訓練,這類學生必做彈性作業的B部分,A部分作業不要做。而成績穩定的學生則要求鞏固知識的掌握,強化知識的運用,鼓勵學生努力進取,適當增加難度,他們自己選做部分A類與B類的作業。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重視學生問題、難點的指導,加強基礎知識的練習,還要及時關注心理發展,逐步樹立學習生物的信心,他們只需要做彈性作業的A部分。科學的分層次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有效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優勢,正視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激勵學生不斷進步,有利于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能力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對每個人都要求。近年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生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生物學科作為實驗性強的學科,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科的大部分知識在生活中都有所體現,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因此生物學科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效的激發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對創設和諧、輕松的生物教學課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實際的生物課堂開展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生物資料,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師還可以針對某一節生物課堂的內容,讓學生有目的的自主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例如在《水中的藻類植物》的相關知識學習中,教師便可以給學生布置搜集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相關資料的任務,資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圖片、視頻、文字或者標本等。這樣一來,學生感到生物課堂很有樂趣,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身心投入,不僅能夠節省課堂時間,還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通過資料的搜集,拓寬了學生知識面,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結
總之,生物學習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想,創新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狀況分層級指導,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鍛煉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林芳. 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94.
[2] 夏華珍.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素養[J]. 名師在線,2018(33):26-27.
[3] 張佳寧.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問題及措施[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17):240.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沈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