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硯”。其中,絳州的澄泥硯不同于其他三種石硯,澄泥硯是用汾河泥燒制而成的“泥硯”。澄泥硯在陜西、山東、河南和山西等黃河沿岸地區均有生產,其中以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的絳州澄泥硯最為著名。絳州澄泥硯在繼承古澄泥硯造型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將實用性與觀賞性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
澄泥硯的制作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興于唐,盛于宋,到明代時,澄泥硯的制作技藝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隨著工業文明的興起,澄泥硯的制作技法逐漸衰落,幾近失傳。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文化的復蘇,絳州父子藺永茂、藺濤通過不懈的發掘、恢復、研制工作,終于將消失的澄泥硯制作技藝重新問世。在四大名硯中,澄泥硯是唯一采用汾河泥燒制而成的泥硯,這就決定了其從本質上與其他三種石硯有很大的區別,雖然在制作工藝上大體相同,但澄泥硯更多地繼承了傳統的手工技藝。石硯在造型紋樣的設計上充分利用石材紋理,并結合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其造型多樣,形式豐富,充分體現了石硯的藝術精髓。絳州的澄泥硯作為泥質硯,則充分利用泥的可塑性,不僅在造型和紋樣的設計上有了更多的創造性,在色澤上也表現出獨特的窯變效果。最終,其形成了樣式眾多、圖案精美、色澤典雅和造型古樸大方的獨特風格,對繼承和發展傳統手工技藝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絳州澄泥硯的造型特點
絳州澄泥硯采用汾河泥燒制而成,可以人為地進行塑形。因而,其形狀各異,種類繁多。其造型大致可分為仿物形硯、組合形硯和肌理形硯三種。
仿物形硯是指以植物、動物、器物的形狀來做硯體的外部輪廓,不僅使硯的造型更具趣味性,也賦予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典型的仿生形硯有豬形硯、荷葉硯、琴形硯等。例如,豬形硯是十二生肖系列硯中的一款。這款硯以豬的形象作為硯臺的外部輪廓造型,豬肚子作為硯池,造型簡潔大方,憨態可掬,極具特色。
組合形硯是最常見的硯臺造型,將山水人物、樹木花卉、飛禽走獸等多種自然界中的物象組合在同一畫面里,使其能夠營造氣氛,傳達作者的情緒。典型的組合形硯有荷塘月色硯、弟子規硯、平遙古城硯等。荷塘月色硯是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設計的系列硯,以清華大學荷塘月色景園為創作主題,以蓮池、荷花、荷葉為創作元素,構思巧妙,突出主題,做工精細。
肌理形硯是指硯體經過燒制后形成天然的肌理紋樣,其采用科學的原料配方,并用藥物進行熏蒸,經特殊的爐火燒煉,使其發生自然的窯變。其紋理自然天成,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典型的肌理形硯有和諧硯、殘碑硯等。和諧硯以荷葉、螃蟹為主要創作元素,取諧音“和諧”。硯體上自然形成的紋樣好似水中的水草,造型靈動有趣,色澤典雅秀麗。
二、絳州澄泥硯的創作題材
絳州澄泥硯的創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題材大致可分為時代特色題材、地域特色題材、歷史典故題材和民俗文化題材四種。
(一)時代特色題材
這類硯以特定的環境、歷史人物、事件主體為創作內容,主題鮮明,制作精美。其具有蘊含時代特色、傳達時代精神的獨特寓意,如一帶一路硯、中國夢硯、不忘初心硯等,都展現出偉大的祖國不斷走向繁榮昌盛。祖國萬歲硯以太陽、菊花、萬年青、松柏為創作元素,表達了對祖國繁榮富強的美好祝愿。
(二)地域特色題材
這類硯大多以名勝古跡為創作內容,展示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具有宣傳的作用。絳州澄泥硯設計者設計出許多代表山西特色的系列硯,如平遙古城硯、應縣木塔硯等。平遙古城硯的硯面刻有古城平遙的許多建筑,并結合祥云、樹木和花草等,使整個畫面構圖和諧統一,極具平遙古城的地域特色。另外,硯上還刻有“平遙古城甲天下”等字樣。
(三)歷史典故題材
這類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創作內容,使人從中領會人生感悟,具有教育、啟發和警示的作用,如司馬光砸缸硯、精忠報國硯、大禹治水硯等。司馬光砸缸硯就是以北宋的司馬光用石頭砸缸、破水救出伙伴的故事為創作內容,以大水缸為硯池,周圍雕刻出司馬光砸缸、破水救人的瞬間,整個畫面栩栩如生,刻畫精細,呈現出緊張驚險的感覺,是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一款硯。
(四)民俗文化題材
這類硯以民間廣為流傳的、喜聞樂見的形象為創作內容,在畫面構成方面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經典故事的核心精神,通過內容寓意、雕刻技藝等傳達出核心價值觀,如魚跳龍門硯、荷葉硯、竹節硯等。比如,竹節硯就是以竹子正直不屈的品格為文化寓意,代表著一種做人的精神品格。
三、絳州澄泥硯的藝術特色
絳州澄泥硯是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的,其將歷史與文化融入硯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絳州澄泥硯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教育性、寓意性、祈福性、觀賞性和收藏性。
(一)教育性
絳州澄泥硯具有教育性。比如,弟子規硯刻有“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并教育人們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
(二)寓意性
寓意性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藝術表現手法,用來寄托或者暗喻某種意義。比如,鯉魚躍龍門硯由鯉魚、浪花、龍、祥云等多種素材組合而成,將鯉魚躍龍門的瞬間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用鯉魚躍龍門來傳達著古往今來知識改變命運的文化力量,寓意著人們勠力拼搏,砥礪奮進,敢想敢干,敢于筑夢。
(三)祈福性
祈福性是指人們將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硯體上。比如,鳩抱壽桃硯寄托了人們期望健康、長壽的愿望。鳩抱壽桃硯的硯面上,一只展翅的鳩鳥用雙爪緊緊抱住一只碩大的蟠桃,其以桃身為硯臺,以鳥胸做硯池,設計巧妙,雕刻精美。
(四)觀賞性和收藏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作為繪畫書寫工具,硯的應用價值已經變得相對降低。但是,澄泥硯的可貴之處在于其不僅是文學用具,也是具有觀賞收藏價值的工藝品。澄泥硯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將歷史與文化融于一方小小的硯臺中,是具有高觀賞性和收藏性的工藝美術作品。
四、結語
硯的產生就是硯文化的開始。絳州澄泥硯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但是在歷史的發展潮流中,幾經沉浮,一度中斷。一硯一匠心,正是有藺永茂、藺濤父子的工匠精神,才能使澄泥硯的制作在幾乎中斷的情況下重放光彩,以全新的姿態重返新的、偉大的時代。其既保留有傳統的古色古香,又添加了浪漫主義的時代色彩,增加了藝術性和觀賞性。新時代,青年人應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為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