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軍
摘要:機械電子工程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特點,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之外,更應該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客觀條件的限制,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還存在諸多問題,無法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應當積極根據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學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實踐體系,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訓,推動我國機械電子工程事業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機械電子;人才培養;改革實踐
根據相關的數據資料顯示,我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研究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盡管我國當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已經初具規模,但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多的差異。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機械電子工程也不斷改革教學方式,通過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重點培養優等人才,建立以科技手段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機械電子工程教育的整體水平。
一、加快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改革
根據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要求,在改進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積極探究實踐培訓模式[1]。實踐教學是培育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目標,求學生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緊密結合。在機械電子工程課堂教學中,還應該積極采取模塊式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劃分為公共模塊、基礎建設模塊、職業技術模塊、專業拓展模塊、課外教育模塊等不同部分,根據學生個人的實際特點進行分析,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學習模塊,增強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二、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訓練
在過去開展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時,比較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很容易造成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脫節,不利于機械電子工程教學水平的提升,在就業方面存在著專業不對口等問題。應該針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規定的時間內由代課教師帶領學生親自到機械電子工程公司進行實習培訓,親自參與機械電子工程建設。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開發智力,而不是單純對知識進行傳遞,為此在高職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時,基于個性化、智能化、情境化的特點,構建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在訓練的同時,學生還要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熟練操作各種機械電子工程設備、儀器,準確辨認建筑材料,幫助學生掌握獨立繪圖制表能力,確保學生的競爭優勢全面提高。
三、建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隨著應屆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崗位顯著下降,導致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就業壓力不斷上漲,有許多優秀應屆畢業生甚至找不到工作。為此應該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對實踐教學考核方法加以改革,在構建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協調組織教學系統以及各個崗位職責,明確不同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主管領導決策功能、教務處管理協調功能、系級教學管理組織實施功能、實踐教學指導小組的檢查功能,形成各司其職、銜接有序的教學機構,全面提高實踐教學的整體質量。
在開展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同時,還要對不同階段的任務內容特點進行分析,采取恰當的措施,確保教學質量水平全面提高[2]。根據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建立健全實訓設備管理、實訓實踐室管理、頂崗實習管理、畢業設計管理等一系列實踐管理規章制度,確保教學質量全面增強。結合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教學特點,根據基本能力、綜合能力、情感能力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估。通過多種手段,將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進行準確評價,充分發揮評估的導向與激勵作用。
四、注重產學結合,加快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為了能夠保證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改革水平全面提高,積極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為主講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長環境。通過積極加強對主講教師的培訓,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適應新時期的教育發展需要,對于青年教師要嚴格要求,鼓勵他們在教學工作開展時,積極參與生產實踐。通過多種科研教學活動,形成完善的教育團隊,還要積極針對職業基礎課程和職業技術課程教師培養。通過設計院和監理公司從事實際工作,獲得大量的實踐經驗,并且還要積極從施工單位引進中級高級技術人才,加強對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培訓,引導技術人員能夠形成正確的教學觀念,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有針對性邀請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專題報告,還能夠全面提高教師團隊建設的整體水平,確保職業教育有效開展促進高職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改革順利完成。積極引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每一位學生設定個性化的成長檔案,教學管理系統和安全教育平臺,對學生的成長情況進行全程跟蹤,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3]。
五、強化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校內實訓基地能夠為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礎,校內實訓基地構建要盡可能貼近生產,實現技術管理服務一體化發展,努力營造真實的職業教育環境。根據時代發展的趨勢,充分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對人才缺乏的高技術含量和新技術行業執業管理。通過環境和總體設計,加強校內學生基本技能的實訓工作,最大程度上減少成本,保證學科實現綜合優化。體驗性的學習服務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實踐操作的技能滿足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推動智慧教育的發展水平全面提高[4]。
結束語:
通過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問題進行分析,強化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形成多方位教學培訓體系,構建本校特色的實訓教育基地。使得機械電子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傳統單一的理論教學,轉變為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內容,擁有更多的實習機遇。確保學生能夠掌握熟練的技能,增強自身的就業優勢,減少工作失誤的情況,為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新珂.傳統手工技藝傳承的工作室制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19(05):57-61.
[2]吳合顯.碩士研究生“校地合作”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以吉首大學民族學為例[J].中國市場,2020(22):191-192.
[3]陳有華,王嬋.“四新”背景下農林經濟管理卓越人才培養創新[J].西部學刊,2020(14):53-55.
[4]郭溫,張廣良,趙東平,周雅婕.“四個一流”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以西安航空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