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主要教學的是漢語文化思維與表達方式、漢語傳統文化等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口頭語言以及書面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的主要手段。學習漢語言文學,不僅可以為人打造堅實的語言基礎,了解不同情況下適用的語言應用方式,還能夠讓人從文章的意境中通過情感的共鳴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語言應用;語言意境
作者簡介:李云云(1976.11-),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碩士研究生,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6--02
漢語言文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學思維方式、表現形式的代表性內容。語言的應用以及意境的作用是漢語言文學的重點內容,語言包括字、詞、句、段等內容,而字、詞、句、段的不同組合、應用方式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并構造出不同的意境,進而給讀者帶去不同的感受與感悟。學習漢語言文學,能夠提升人的表達交流能力,并且還有助于人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得到思想方面的積極影響。
一、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途徑與價值
(一)語言的應用途徑與價值
1.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語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溝通工具,也是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的語言應用能力會對人們的人際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以當前時代備受青年關注的熱詞“鋼鐵直男”為例,這個詞之所以備受青年女子們的關注,便是因為她們在生活中常遇到一些說話很直且情感價值較低的男性朋友,她們在和男性朋友交流時,便容易被這些男性朋友直白的話語刺激到。總結其原因,較差的語言應用能力便是形成“鋼鐵直男”的重要因素[1]。生活中相同的例子也有很多,當人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存在缺陷時,其生活以及與他人的相處便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具體而言,人是一種感性與理性并存的生物,但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是更體現感性的,語言則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主要渠道,良好的語言應用能夠有效地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不良的語言應用則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比如,在面對好友的傾訴生活的煩惱時,具有良好語言應用能力的人會贊同好友的,然后再委婉提出放寬心態等解決措施,而語言應用能力較差的人雖然也想要表達相同的意思與情感,但他們只會直截了當地告知好友停止傾訴。在例子中,前一類人的語言能夠發揮其設想中的勸慰效果,而后一類人的語言則很可能讓好友誤認為傾訴的對象對自己產生了厭煩之感,進而使友誼走向陌路。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充分體現了良好語言應用能力在生活中的價值。
2.在工作學習中的應用
語言還是人們工作與學習的主要工具,對人們的工作與學習質量有巨大的影響。在工作中,語言的應用滲透在不同職業的不同工作內容中,其中共通性的語言應用途徑便是工作總結與工作報告,比如有的人的工作報告詳略得當、非常精簡、措辭得體,而有的人的工作報告內容卻東拉西扯,無法簡明扼要地展現出自己的成果[2]。如此,即使是取得了同樣的工作成果,因語言應用能力差異而導致的工作報告差異也會使人們的職位發展產生較大的差異。而在學習中,語言的應用則會對學生眾多學科或專業的學習質量產生巨大的影響,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為語文、思政等對表達需求較高的學科或專業。在各階段的教學中,學生都會遇到檢測語言應用能力的環節。比如,在實踐活動之后,學生需要為實踐活動撰寫實踐報告;在理論知識教學之后,學生需要完成評述類作業;在大學學習之后,學生需要盡可能完成優質的畢業論文等。而在數學、物理等學科中,語言的應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些學科的研究內容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很多時候研究員自己能夠理解研究成果,但是其寫出的報告以及論文卻難以讓別人看懂,這就是他們語言應用能力較差產生的影響。總體而言,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求人們擁有足夠良好的語言應用能力,否則人們便無法在其身處的領取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策略
語言的應用能力對人的人生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所有身份的人都應當積極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而在生活中,提升語言應用能力的方法主要有閱讀、朗讀、背誦以及實際應用。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而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的作家們留下了眾多優秀的作品。人們應當結合自己的語用能力缺陷閱讀在相關語言應用方面備受好評的優秀作品,以此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3]。比如,對于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的職場人士,他們應當翻閱《語言文字應用》等教學類書籍,通過這種技能教學類書籍提升自己的書面語用能力。而對于語言藝術欠缺的人,他們則應當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不同的優秀文化作品,如《邊城》《吶喊》等文學作品,通過文化作品的熏陶提升自己的語用能力。此外,人們還可以依據興趣閱讀《語言的藝術》《語言學的邀請》等書籍。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人們還應當為自己制定相應的實踐計劃,以實踐輔助自己理解閱讀所學的知識。并且,人們制定的實踐計劃應當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比如提升書面表達能力的人士,應當購買專業的書籍,然后完成書籍設置的習作任務。此外,人們還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便利性,在網絡上搜集相應的教學視頻,以視頻輔助自己提升語言應用能力。總體而言,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是需要專業引導的,人們在生活中應當利用自己或者社會中存在的資源,并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積極進行實踐。
二、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意境解析
(一)語言意境的形成與應用
漢語言文學的意境一般出現于古詩之中,詩人在創作時會將自己的情感與環境相結合,通過采用特殊情感色彩的字、詞描繪環境,進而將環境渲染成獨特的意境。同理,在一些白話文文學作品中,作者也會使用相同的方式構建意境,用以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達成其他的目的。總體而言,漢語言文學的意境是來源于生活且具有創新性的[4]。在古詩中,意象是構成意境的主要元素,但是由于作者本身的生活經歷以及思想情感狀態的不同,作者對意象的應用方式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以“月”為例,對于這一意象,大多數人的影響是表達思鄉等情感,而在使用“月”這一意象的過程中,詩人們逐漸為“月”添加了象征高潔品質、闡述光陰變化、象征世事無常等情感,致使不同古詩中由月構成的意境具有情感、哲思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性。
(二)語言意境的價值
由語言構建的意境在文學作品以及現實中都有豐富的價值。比如,在古詩中,詩人能夠通過營造意境提升作品的文學與審美層次,而不是以直白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其次,優質的意境還能夠增強作品情感的感染力,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更輕松的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5]。以《春江花月夜》為例,在這一首詩中,作者以題中的“春、江、花、月、夜”為基礎,將自己對自然的贊美、人間堅貞愛情的歌頌、人生哲理的探尋等內容,融合在對環境、意象的描繪與描寫中,進而營造出了蘊含上述內容的宏大、復雜、優美而邈遠的意境,這樣的意境也造就了張若虛“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盛名。而在學者們研究古詩時,古詩的意境也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其次,語言意境在生活與工作中也就巨大的應用價值。以中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為例,在教授新課時,教師往往會使用語言、多媒體為學生構建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內涵的支架,輔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在工作方面,企業的管理層以及演講師發表演講師,也需要使用語言構建各類意境,以意境活躍員工或者聽眾的情緒與思維[6]。總體而言,語言意境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還體現在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語言意境解析與營造能力的提升策略
意境是由環境、所用意象、獨特情感色彩詞語構成的,要解析或者營造優質的意境,就需要人們從自身積累以及理解能力入手。首先,人們需要積累自己的閱讀量,對構成意境的意象有基礎的認知。比如,李清照的兩首詩《醉花陰》與《聲聲慢》,這兩首詩都應用了酒、黃昏、風等意象,但是各意象的具體含義又有不同[7]。《醉花陰》中的“把酒”一詞,體現的是作者閑適的狀態,而《聲聲慢》中的“淡酒”一詞,則更傾向于體現“酒”意象本身的離愁別緒之情。而人們應當閱讀并品味這兩首詩,通過對此了解意象的差異,進而推導出意境的真實內涵。除古詩外,人們還可以選擇閱讀一些文學性較強的書籍,如史鐵生、沈從文等作家的作品。當然,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不同知識水平的人可能會遇到許多無法理解的作品,人們在這個時候便應當通過網絡查找其他讀者的評論,以此輔助自己理解作品[8]。其次,人們需要增強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語言的應用與感知是一體兩面的,通過鍛煉與提升朗讀、表達能力,人們自然也就更能理解不同的環境描寫與意象應用在情感、思想方面的作用,也就能夠更輕易地解析語言的意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習漢語言文學對人的社會交往能力、文學創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有巨大的積極影響。在當前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線上溝通軟件的文字信息,且文字在人們的娛樂與工作中也占據巨大的比重。所以人們應當意識到漢語言文學對自己生活、工作的影響,進而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積極鍛煉自己的語言應用以及語言意境的構建與解析能力,以此提升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薛晨雨.淺談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03):5-6.
[2]韓沂霖.漢語言文學中語言在具體應用中的意境分析[J].學周刊,2019(06):190-191.
[3]李樹茂.試論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7):72+74.
[4]董宇.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和意境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69.
[5]梁俊剛.淺談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29):74.
[6]靳喜娜.漢語言文學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作用分析[J].青年文學家,2020(15):64-65.
[7]林廷群.淺析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J].明日風尚,2019(09):137.
[8]袁焱旎.關于漢語言文學的語言意境研究[J].中華辭賦,2019(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