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青 覃詩奇 牟嵐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大數據的發展大大降低了互聯網金融的成本,為互聯網金融開展精準營銷和風險管理提供了支撐。本文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對策和建議。
一、互聯網金融的模式
據《中國互聯網金融業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截至到2018年4月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模已經超過17.8萬億元,居全球首位。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消費方式,也給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大數據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十分迅速,在規模擴大的同時,模式也逐漸多樣化,目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投資理財平臺和網絡眾籌平臺三種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產生和普及大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后,我們繳納水電費、電話費等費用無須到指定地點。您只需通過網銀轉賬安裝相應的應用程序。目前,第三方支付可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純結算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財富鏈接、網上銀行等);社交網絡附帶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微信支付);附屬于電子商務平臺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
(二)投資理財平臺
互聯網投資平臺的運作原理與傳統的財務管理并無不同,但互聯網投資平臺更方便快捷,投資門檻更低。投資者在使用投資理財APP 時,可以隨時通過網絡提取本金或收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此外,投資者的投資金額沒有固定的限制,客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平臺,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三)網絡眾籌平臺
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舉辦一個籌資活動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保障其安全性。在互聯網金融得到很好發展的今天,各種網絡籌資軟件應運而生,需要幫助的人只需注冊登錄相應的APP進行身份認證并將原因闡述發到網絡上,當人們在看到這條消息時會自發的進行幫助和轉發。不僅在安全性上有所提高,還可以在短時間內籌到數目不小的金額,可以使急需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如果所籌的款項有剩余就會自動轉存到相應的基金會救助其他人。此外眾籌還可以用于商業,當發起人發現了一個有前景的項目但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將其開發,此時可以進行眾籌,現在市面上的許多公司都是通過此種方式成立起來的。
二、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行業創新能力弱
縱觀近些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出發點大體相同,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提升和改善,并沒有進行創新,進而導致了因互聯網金融而產生的各種APP和平臺功能都大同小異,甚至出現部分APP 的功能跟不上發展速度的問題。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業對傳統銀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傳統銀行業對此沒有做出及時的調整,部分業務也逐漸被互聯網金融所取代。
(二)平臺眾多難辨真假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降低了互聯網金融的貸款門檻,但降低門檻有兩面性。一方面,用戶貸款的成本更低、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其還款壓力相對于傳統銀行貸款而言則更大。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貸款平臺出現,使得很多消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超前需求選擇提前預支購買商品。尤其是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往往會選擇網絡貸款的方式。由于沒有很強的辨別能力,學生們很容易選擇一些錯誤的貸款渠道,導致負債累累,校園貸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校園貸款是網絡金融的負產品,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嚴重問題。
(三)投融資者的信息泄露風險高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APP的普及,人們對互聯網金融逐漸產生了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我們使用一些APP的前提必須進行注冊,內容一般包括手機號、姓名等,部分APP還需要輸入身份證。但在現實生活中,大量網民的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日益嚴重。根據公開信息,截至2019年9月,已有11.27億用戶隱私信息泄露。這一數據意味著,中國幾乎所有網民的信息都可能被竊取,甚至被無意識地使用。但是信息一旦泄露,可能會給用戶帶來很大的損失。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策
(一)提高行業創新能力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
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正處于白熱化階段。而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創新。如對傳統銀行來說首先,樹立“互聯網+”理念,革新傳統思維模式。其次應轉變經營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確定以“服務為本”的經營理念,與金融機構溝通交流進行互利合作,共同發展。財務管理部門可建立綜合財務平臺和數字平臺,通過大數據整合內外部信息。同時,建立大數據平臺,整合銀行信息,提高辦事效率,節省交易成本,增加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對客戶進行細分,搭建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橋梁。
(二)建立平臺識別和評估系統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為金融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在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國家監管機構應對伴隨此產生的各種金融平臺和金融APP進行定期的評估。國家機構可建立相關網站,提供各種平臺和APP的基本信息及其主要特點,以便于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對其進行定期評估,并開發相應的應用識別軟件。
(三)建立完備的風險預警系統
中國互聯網監管部門應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建立互聯網金融系統規范,加強互聯網金融硬件設施和軟件的維護。提高系統對風險的識別能力,當產生惡性風險是系統應自動警示并及時處理,保護消費者的安全和利益。
在大數據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相結合將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我們應該在不斷改善問題的同時發展網絡金融,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
“大連民族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校級)201912026464”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