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衛麗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小型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部分企業已經陷入困境,難以緊跟時代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及時對企業管理創新能力進行提升,使中小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促進中小企業朝著更好的方向不斷發展。而扶持政策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作用,目前政府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扶持政策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剖析,提出可靠的建議,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扶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升。鑒于此,本文針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扶持政策進行探究,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根據國務院提出的要求,各級政府及服務機構需要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工作方法的創新和改進,通過各種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具體來講,需要在努力營造良好文化基礎及法制基礎上,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及培訓,從資金和技術方面提供引導和扶持,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進程得以加快,進而為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努力營造管理創新的文化基礎
良好的文化基礎是促進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能夠促進企業高速運轉,使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為推動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需要加快企業家創新文化及員工創新文化的建設,企業家需要具備從創新過程中發現機會并抓住機會的能力,相應的也就必須要克服思維定勢,具備將管理創新進行到底的勇氣和智慧。同時,需要借助各個員工進行管理創新,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通過新知識進行科學創新。其次需要扶持創新型企業成為經濟增長點,幫助具有市場潛力機制、創新型制度的中小企業組織創新團隊,并充分發揮自身在企業發展中的輔助作用,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在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新規則、新體制的基礎上,為企業提供可靠的引導和扶持,降低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過程的成本,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環境和挑戰。
二、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進行制度配套
(一)在扶持中小企業的時候,需要符合其成長規律。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提出可靠的扶持政策,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扶持政策,以此提高中心企業管理創新扶持政策的有效性。
(二)建立人性化、差異化、高標準化的創新服務體系。充分了解中小企業的成長服務需求,在創業前期,由政府為其提供具體化的服務和指導;在成長后期,需要做好集群提升等人性化、差異化及高標準化的服務,積極促進創新產業集群發展,實現對企業管理創新綜合環境的完善,從而幫助企業獲取更高的規模效益,使知識溢出效應得到充分利用。
(三)促進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為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提供有效的引導,使其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適應市場經濟規律,提高自主研發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同時,需要完善金融市場及服務,引導金融資本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使中小企業成長環境得以優化,促進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能力及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此外,需要定期組織開展管理創新研討會議,對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及推廣提出可靠的建議,使中小企業管理模式能夠發展向科學化和專業化,使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及培訓
在一個企業的管理創新過程中,人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若是人才稀缺,勢必會阻礙到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難以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導致企業管理創新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嚴重影響到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因此,為促進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能力的發展,首先就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及培訓,為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提供有利基礎。
(一)落實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
為提高中小企業管理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水平,需要加快落實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通過在職培訓、專門培訓、綜合培訓、專項培訓、現場培訓、集中培訓等各種方式,不斷提高對企業技術工人、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培養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管理者管理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時,政府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建立一支具有管理創新經驗的專業培訓隊伍,結合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內容進行教材編寫,其中包括了《管理創新案例》、《管理創新指南》等等。此外,需要不斷提高企業家的決策及管理能力,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得以順利開展。整個人才培養過程是較復雜且專業的,所需要的資金相對較大,這就需要合理加大財政扶持,進而為中小企業各類培訓提供適當的財政專項補貼,促進各類培訓活動的有效進行。
(二)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能夠助力中小企業管理創新,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面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管理咨詢工程中介服務機構的典型,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資助,也可以聘請優秀的管理咨詢機構對重點中小企業進行企業診斷,便于及時發現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可靠的解決辦法,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能力及適應市場的能力。其次,需要保證重點中小企業管理咨詢工作任務的全面落實,使其能夠成為具有管理創新成果、現代管理模式的示范典型群體。同時,需要積極強化法律意識,注重對自主創新法律環境的完善,建立并落實保障創新的法律體系,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成果得到法律保護,為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發展提供有利環境。
四、加強管理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能夠推動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效進行,實現以非營利性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的制度性安排。對于已經完成建設的公益性公共服務平臺,需要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并做出全面的總結,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規模,使公益性公共服務平臺的整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需要將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基金作為契機,合理增加財政投入,加快信用評估、產權交易、信用評估、品牌培育、管理咨詢、科技中介人才選聘、投融小子平臺、信息化建設等非營利性的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其公共效益,為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提供更加可靠的技術及服務支持。此外,通過建設科技園、加速器、孵化器、創新聯盟、創新信息網絡、公共技術平臺及技術轉移中心等各種服務平臺,能夠有效提高政府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扶持力度,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得到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中小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政府部門所面臨的一道重要難題。為推動中小企業管理創新,使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目的得以順利實現,需要努力營造管理創新文化基礎,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進行制度配套,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及培訓,加強管理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從多方面提高政府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扶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能力的發展,從而保障中小企業的長遠和健康發展。(作者單位:赤峰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