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棟 崔久崗 齊文彬 郭少華 解鳴
高校團支部是高校團組織的基層組織單位,團支部建立在班級之中,針對當前團組織活力不足的現象,本研究從班團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和不足出發,研究出一系列建設的新模式新策略。
一、班團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
團支部,是共青團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團的最基層一級組織,它同廣大團員青年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系,是團的各項工作的顯示終端,加強團支部建設意義重大。對于現有高校來說,加強高校基層團支部的建設的力度在不斷加強,但在班級和團支部兩者之間,強調團支部的發展一直占據著首要位置,班級建設一直處于次要位置,或者是輔助位置,將兩者緊密聯系在一起,融為一個整體,擴大兩者的空間交叉與融合,充分調動年輕人的積極性,用偉大的中國夢激勵他們為新時代中國熱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努力奮斗迫在眉睫。
二、班團一體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功能固著
一入學,學校就強調班級和班委會的成立和建設,班級管理由班委會統一執行,班長總體負責,其余職位各司其職,在班級之中屬于分子,無形當中降低了團支部的存在感,班長負責制,此種現象在全國高校普遍存在,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和管理學生,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但忽略了全班學生的政治面貌基本都是共青團員的實際情況,由團支部開展豐富多樣的團組織活動,在同學的思想建設和引領方面更能體現出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涇渭分明
班、團各自組織的活動獨立負責,誰舉辦誰組織,其中缺少相互之間幫助的意識,更缺少相互之間合作的理念,各組織給自己的定位過于局限。各班級班長和團支書兩個職位一肩挑的情況幾乎為零,沒有改變就沒有突破,這個在班團一體化建設中可以進行可行性研究。
(三)地位缺失
基層團組織的建設是團總支建設的重點,在整個發展建設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共青團發展的基礎,然而,在目前的基層團支部發展中出現了不夠重視、不引人注目的缺位現象,功能淡化、意識薄弱、作用退化、意識形態形式化等不良現象造成了團組織發展的瓶頸,需要進行自上而下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來改變這種情況。
(四)缺乏創新
班委會重心在班級管理,讓班級更加秩序迥然的順利度過大學生活,過多的事務性工作剝奪了同學們的組織和參與活動的熱情,缺乏積極性。團支部重心在組織豐富多彩的具有新意的可持續性的團員活動,讓團員們享受在黨的領導下享受到的祖國發展帶來的社會福利,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和對祖國的崇敬之情。但現在的情況是基層團支部舉辦的活動過于形式化,為活動而活動,無目的性,內容陳舊老化,無新意,不能緊扣社會熱點和大學生實際,虛無縹緲,缺乏思想性,不夠吸引新時代年輕一代,不能滿足團員的需求,導致越來越多的團員對組織的活動不夠認同、不夠積極,甚至有很多團員心存逆反心理,這與基層團組織存在的宗旨背道而馳。
三、班團一體化建設新模式的策略
(一)破除壁壘精準定位
明確班團支部委員的崗位職能,理順團支部與班委會的關系,打破傳統,推行團支部委員擔任班干部或者班干部擔任團支部副書記制度,班級事務與團學事務共同商議,錘煉過硬的班團干部隊伍。
(二)班團聯動創新體系
1.利用學生常用社交軟件進行工作融合,將班團一體化建設從班級內口頭建設向網絡平臺延伸,相應時代潮流;利用已有社交管理app或者自主創新符合本校各級管理特色的app,推行全面信息化網絡辦公,節省審批環節,杜絕人力資源浪費,提升工作效率。利用設定好的工作順序,按照流程開展工作,有約束有引導的讓班團工作更加正規,避免失誤,讓班團工作順暢有效高效。避免時間沖突而分身乏術。
2.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的參與主體明確為團支部,委以重任,加強存在感和實施一體化育人的主動性。同時避免了班干部權力過于集中而造成的同學之間的矛盾產生,相互之間可以有效的進行平衡制約,增強團隊合作的意識。其實,以上提到的每個部分工作量都非常巨大,擁有特定專長的的學生干部同學負責不同的活動,可以做到精準工作,避免思維定式造成活動毫無吸引力而引起同學潛意識的思想排斥,對工作開展利大于弊。
3.將第二課堂成績單融入到班團一體化建設中,推行各班級班團一體考評體系,將優秀班集體和優秀團支部納入到考評中,增加同學們興趣高昂的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結果對班團一體建設的認同,解決班干部只管班級日常工作、團干部只管團委例行工作的同學刻板印象。
4.開展基層班為團支部的個性化評優,摒棄老套傳統的班委團支部評選活動,加入時代特點,做出吸引同學眼球的創新性改變,并且能夠調動班團干部進行活動設計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同學們的活力,做到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在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中放棄相互之間的成見和誤解,積極利用過程性評價來對班委和團支部的融合發展進行考評,充實雙方協作所取得的良好成果內容,推動雙方人力資源共享。
(三)改革機制主動整合
1.定期開展班團干部、輔導員、學生處、校團委聯席會議,從不同層面了解班團干部培養和班級發展的現狀和改進需求,建立頂層反饋機制,讓同學們學會策劃、工作、總結、反思、修改的問題解決思路,時效反饋,時效解決,提升執行力和自我監督能力。
2.建立具有學科特色的班團支部,融合所學專業發揮學生的自我價值。(作者單位:青島黃海學院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