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淋源 張玉龍 周驍男
一、比特幣概述
(一)比特幣的起源
比特幣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數字化的到來,一些“網絡朋克”對政府掌控下的金融體系持有懷疑態度,他們認為財務情況屬于個人隱私,自己并不想公開,卻被政府掌握的一清二楚,所以他們想制造一種不受政府監管的貨幣,在這種想法的強烈驅使下,程序員們利用“公開密鑰加密”和“散列現金”的數據運算方式研究出了數字貨幣。
于是,在2008年,中本聰提出了比特幣的數字貨幣概念。以“透明”作為比特幣的運行規則,通過所有參與者來確定比特幣的交割和真偽。對比特幣的生成,中本聰設立了一個標準,比特幣的上限是2100萬枚,產出2100萬枚之后比特幣生成就終止了。
(二)比特幣的發展歷程
中本聰在2008年發明了比特幣,當時幾乎沒有人愿意相信他。接下來,一個芬蘭大學生幫助中本聰推動了比特幣的發展。這個大學生在比特幣網站上寫了一些關于比特幣的介紹性材料,設計出了比特幣的標志,建立比特幣論壇獨立網站。2009年,一個人在論壇上用5.02美元換了5050枚比特幣,產生了第一筆比特幣兌換。2010年,又有人用一萬枚比特幣換了兩個披薩餅。對于這樣的發展速度,中本聰有些著急,于是,這位芬蘭大學生又在世界級電腦發燒友的網站“斜杠點”上發布了比特幣計劃,比特幣瞬間火了起來,價格呈上漲趨勢。
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的發明者和早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在比特幣的發展歷史中占據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重要地位。他在見證了第一筆比特幣的兌換、發掘了一大批比特幣的人才之后,在2010年12月12日這天,這位神秘人物留下了一封告別帖,徹底退出了網絡世界。
2011年之后,一個曾被政府坑了的富二代羅杰.維爾通過主流媒體的介紹,開始關注能避開政府監控的比特幣。他大量買進比特幣,利用媒體做比特幣的廣告宣傳,驅動比特幣市場的發展。幫助比特幣走入大眾的視線。僅四月份一個月,比特幣的價位由原來的一美元左右漲到了十美元。他對比特幣自始至終都是鼎力支持、竭盡全力的。第一批重量級比特幣企業中有許多都是由羅杰投資創立的。人們稱他為“比特幣耶穌”。
企業家文賽斯因為對通貨膨脹長期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深惡痛絕,所以十分認可比特幣。2012年1月,文賽斯開始大量購進比特幣,次年三月在一次科技巨頭年會上,文賽斯把比特幣推薦給許多硅谷大佬,比特幣從此進入了上流社會,走向集中化生產。此時,正趕上歐洲經濟危機,美國政府發布公告,隱約承認了比特幣的合法性,隨后2013年3月底,比特幣一下爆漲到了90美元。
二、比特幣發展過程中相關的法律問題
(一)比特幣在各國的法律地位
美國:美聯儲無權直接監管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
德國:不允許將比特幣作為法定支付手段。它可以作為記賬單位,僅限于結算功能。
香港:比特幣不屬于貨幣,不能成為支付媒介及電子貨幣且不受監管局監管。
中國:《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明確規定,比特幣這種虛擬商品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否定了與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
(二)比特幣交易過程缺乏監管
由于比特幣的交易脫離政府的有效監管,導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交易平臺販賣毒品。如當時比較有影響力的“絲路”案件。“絲路”是一個暗地里匿名做毒品交易網站,它的創始人羅斯充分利用了人們對比特幣匿名性的需求,在網上利用數字貨幣進行毒品交易,人們蜂擁而上,每天都有幾千人注冊成為網站會員,比特幣的價格開始順勢走高,一路突破15美元。
還有些平臺缺乏安全防范措施,致使黑客通過攻擊脆弱的交易平臺來操縱價格、控制市場,造成市場劇烈波動,投資風險極大,給投資者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另外,還有一些網站利用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非法詐騙活動。
(三)比特幣平臺交易信用缺失
由于比特幣交易市場存在自發性和匿名性,交易時無法確認用戶身份信息,使用時不受地區限制,所以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合法權益一旦受損難以保護、取證和補救,這些都缺少完整的信用體系的支撐。
三、比特幣相關法律問題的建議
(一)完善平臺交易信用體系
搭建第三方信用平臺,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對買賣雙方進行信用等級的評估和信用監管,以免信用缺失風險的發生,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二)確立比特幣交易平臺監管機構
比特幣作為一種投資渠道,它的大幅市場波動容易引起社會心理動蕩。基于比特幣兌換比率波動大的屬性,國家可以出臺法律由央行及證監會來監管比特幣交易平臺。監管機構有了法律作為保障,就能夠有效地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非法交易,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比特幣的誕生是一把雙刃劍,在現實交易中,仍存在著諸多法律問題,只有通過立法、完善信用體系,將比特幣納入監管,才能保證比特幣交易的正規化、合法化和安全化。(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