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供需關系平衡是職業技術學院的重要教學目的之一,企業需要的人才就是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人才的方向。當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畢業后對崗位適應能力較差,學習者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工作中不好用,不能得到企業的認可。造成這些問題主要因素是學習者的職業素質與企業對員工素質要求兩者之間存在差異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建立學習者的職業素質評價體系,是縮小企業與學生在素質方面差異性的有效途徑。
消費者的旅游需求不僅推動了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同時對旅游服務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服務機構在用人方面對嫻熟的操作技能、職業道德意識、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服務意識也更加重視。旅游服務機構在用人考核方面也由單一化改變為職業綜合素質考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職業技術學院旅游類學生的職業素質評價體系也理應隨之改變。
一、旅游專業職業素質構成
我國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高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在高職教育人才目標指導下進行,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區域經濟的原則,滿足旅游服務機構和行業的殷切需求。
旅游機構的用人主要集中在基層監督者和一線服務人員,在旅游服務機構對員工素質要求方面以管理和一線崗位服務技能為主,相對于一線服務人員則重視崗位操作技能、職業道德、人際溝通能力,同時,創新和職業發展能力也是旅游服務機構對員工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業服務機構在就業中的要求為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人才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人才培養目標應依托旅游發展平臺,依據旅游服務機構的用人需求,培養具備高素質人才,掌握熟練旅游服務基本技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的就業崗位也應主要針對旅游服務機構的基層服務人員和監督員兩個方面為主。“以服務和就業為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具備的素質應以旅游行業發展和旅游服務機構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如旅游機構導游服務人員應注重培養其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涵蓋了旅行知識、自然人文知識、導游技能、服務心理知識等等;方法能力涵蓋了帶團技巧和處理旅行過程中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等;社會能力涵蓋了溝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等。
二、旅游專業職業素質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旅游專業素質平鍵體系構建原則有需求導向與前瞻性、可操作性、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三點原則。評價內容的選擇、制定、應用都要以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旅游服務機構用人需求為主要依據,以前瞻性的目光對學習者職業素質培養起到引導性作用;可操作性原則指的是在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的選擇上,其評價點是明確的,選擇的方法也是可以運用的,還有對軟性要素的評價上可以借助實用性的載體做到評價的標準化,以防止評價主觀隨意性;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指的是以“工學結合”為指導理念,借助學校與相關機構的合作平臺,實現學校、用人單位、學生的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依據評價內容確定主體之間的主次地位,以綜合評價對學習者職業素質形成進行評價。
三、學生職業素質評價體系構建
(一)以職業素質培養過程作為評價過程
職業技術學院旅游類專業指導、糾偏、激勵是對學習者職業素質評價的主要目的,對學習者的職業素質培養和評價兩者應同時進行。學習者職業素質的培養有時間推移過程和課程教學過程。時間推移過程指的是學習者在開始的一至六個學期中,根據學習者的培養目的和技能學習的培養規律來安排其學習規劃;課程教學過程是指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過程。時間推移過程與課程教學過程應包含在對學習者職業素質評價的過程中。
(二)以職業素質培養目標確定評價指標
評估指標是指在評估學生的專業素質時必須遵守的每個具體要點。 評估指標是否正確選擇與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和人員培訓的質量直接相關。 因此,在評價指標的選擇上,可以根據專業素質培養目標,主要是因為專業素質培養目標的確定是基于廣泛而深入的行業和用人單位研究的結果。
(三)從行業需要出發確定評價標準
行業需要指的是用人單位滿足工作實際需求和行業發展需求。評價標準的制定必須在現實工作需要的基礎上反映出適當的前瞻性,從而確保我們培養學生不僅能夠適應旅游服務的現實,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專業發展水平。由于與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習任務相對應的不同培訓任務不同,因此有必要使用多樣的評價方法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以使評價結果真實可靠。
四、結語
職業技術學院旅游類專業學生職業素質評價系統是動態的、發展性評價。因此,評價系統中的所有組成要素和標準都在不斷變化,而行業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對于職業技術院校來講是相對不變的,從旅游相關服務組織和行業需求的角度出發,構建學生專業素質培養評價體系是本文的特點之一。(作者單位: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