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東
本文結合現實情況,對新時代下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問題進行全方位的研究與思考,并嘗試提出相關的建議,包括堅持科學規劃,形成先進發展理念、完善公共服務,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建立法治政府,創建安全營商環境、互聯網+政務,打造高效便捷辦公。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新時代經濟背景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打造提供新的值得參考的理論依據。
一、堅持科學規劃,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各個地區必須采取切實措施,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始終堅持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并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往往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于經濟發展地區的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不僅要做好監督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的內容, 還應當綜合考慮到整個區域的生態產業與旅游業的發展;站在總體發展的角度,考慮到整個區域的發展形象與吸引力,維護整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總體規劃和發展應明確限制和禁止生態脆弱地區,陸地縱深界線和海岸線的開放。充分考慮環境承載力和再生能力,合理確定發展的力度。確保實現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和環境資源保護的標準,有效保護生態景觀。關于海洋岸線資源,堅持“深水深用,淺水淺用,合理規劃,充分保護”的原則; 對于土地資源,應實行“統籌規劃,分段發展,集約布局,合理利用”。基本保留原始的、自然的生態環境,尤其要保留完整的海岸線。
二、完善公共服務,增強城市的吸引力
新時代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過程中,政府不僅僅需要為區域內的市民提供生活上的保證,也需要為和當地區產生經濟往來的企業等提供便利,從內外兩方面入手,全方位完善公共設施及服務。評定區域的旅游品質高低,不僅僅取決于該區域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與否,更是由特定區域的整體環境所決定的。所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要從政府層面出發,做到整體、合理地優化旅游環境資源、提高旅游過程中的相關服務質量以及相關配套的旅游服務水平、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體系。目前,旅游市場秩序混亂的情況仍然存在,與開放式旅游的發展目標相違背,旅游產品的更新、開發和整合,以及出現以餐廳、公廁為代表的典型公共服務設施及景區內、外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出現了不適應所需市場需求,景區對門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的高度依賴,大量游客對服務所需的期待不相符等問題,都需要在自貿區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得以解決。
三、建立法治政府,創建安全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一詞源于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 Doing Business”"項目調查,該項目發布《營商環境報告》目前將10個重要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世界銀行認為,“營商環境”就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創辦和經營企業的難易程度,主要包含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稅、執行合約及關閉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規所需付出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國際商業觀察(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簡稱BMI)將中國國內營商環境的指標劃分為以下方面:透明度、任人唯親主義和腐敗、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企業稅負負擔,利率水平銀行業和股市的復雜程度、商業信心水平、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
一是研究制定下達外貿增長目標,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市縣(類似于海南省的海口綜合保稅區、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博鰲樂城醫療現行實驗區等管理部門),通過時間節點倒排目標任務,持續跟進各市縣任務完成情況,強化對穩增長工作的責任落實和問題追究。二是加強對外貿進出口市場實時監控,發揮行業協會協調作用,積極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維權工作,為外貿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三是建立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監控、調研制度,了解企業穩外貿增長的建議及訴求,采取針對性措施,實現精準穩增長。進一步支持加快金融創新,建設集能源儲備、金融交易結算、能源交易為一體的國際化大型綜合性交易平臺,進一步支持積極開展融資租賃業務。(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