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鵬宇
卓越教師背景下,各高校針對現有教育需求,開始實施小學全科教師的培養模式,這一新型教師模式對教師職前教育以及入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應的增加了小學教師的心理負荷量,而心理彈性作為應對壓力的必要資源,在小學全科教師職前應加入教育活動,“心理彈性“和“情緒調節”在卓越教師的職前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意見》中指出培養小學教師要針對小學教育的實際需求,探索小學全科教師的培養模式,《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及《關于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中也指出要創新教師教育模式,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以培養未來卓越教師,完善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全科培養模式。全科型教師,尤其是培養小學全科教師,適應滿足本地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全世界教育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也逐漸成為我國未來小學教師培養的趨勢和風向標。全科教師的培養是與時俱進的發展的產物,又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近發展區”,要求不僅僅滿足于補充農村地區以及偏遠地區師資缺乏的現狀,更要契合個體的身心全面發展的理念,在卓越教師培養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應該對全科教師教育有新的認識和定位,全科教育是一種發展理念,在這種理念下的小學教師能夠以人為本,注重開發學生的整體素養,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教育不再是孤立的各學科之間的簡單相關,而是不同知識之間的融合,全科教育要在這種融合下發展學生的整體思維和全局意識,那么也就需要新時代的卓越教師,也就是全科教師具備廣博的基礎知識、成熟的課程整合能力、崇高的職業道德素養、科學的班級組織管理策略。
卓,在漢語字典是高明、不平凡之意;越,有超過、越過之意。卓越教師對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有了明確的要求,就是不斷超越,通過不斷地超越實現不斷地發展,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只有更好。黃露,劉建銀通過對37 位中小學卓越教師在日常教學情境里發生的關鍵事件的分析,刻畫出他們在專業上所具備的鮮明特征:強烈的職業動力、先進的教育理念、獨特的個人魅力、靈活的教學行、 高效的學生管理。無疑,卓越教師的培養對教師的專業、技能以及各方便的素質提出來更高的要求。
有許多研究表明,教師在工作中對技能運用要求越高,心理負荷量就越高。目前我國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僅要求教師在各種專業教學上要有所突破,教師在工作中還要放下身段,傾聽學生的意見和訴求,處理與學校、家長之間的關系,這些都會增加教師的心理負荷量。說明在當今的教育制度中,教師的工作是存在著高壓力風險的。心理彈性作為個體應對壓力的一種主要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心理壓力,減少壓力帶來的不良情緒反應,幫助個體降低職業倦怠和壓力,從而提高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彈性水平高的個體對生活總是充滿激情與活力,對新的挑戰充滿好奇并樂于接受;他們幽默、富于創造性、放松、樂觀,不僅樂于培養自身積極情緒,也善于激起親密接觸者的積極情緒,因而創造一種支持性的社會網絡,并以此來協助自己度過某些困境。
綜上所訴,卓越教師,也就是全科教師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尤其是職前教育中應加強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來提高全科教師的應急水平與調節、釋放壓力的能力,不但可以鍛煉其自我調節的能力,控制各種應激源,還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教師不斷尋找工作熱情與生活樂趣,體驗到管理自身壓力的成就感,保持平和愉悅的心境,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韌性,降低工作心理負荷。(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卓越教師培養背景下師范生心理課程體系 ”(編號 :JGYB201821),2016年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科研項目“邊疆地區高校貧困生心理彈性和自卑心理關系 ”(編號 :206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