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晶晶 劉釗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大數據技術發展迅速,《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出要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公共服務高效化,并強調以公眾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本文通過構建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模型,最后以長沙市為例,通過發放網絡調查問卷和實地調研收集、分析數據進行調查研究,并據此提出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的對策建議。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t has been repeatedly proposed to use big data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s, and emphasized the public-centered service concep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y, uses AH-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build the model. Finally, taking Changsha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y by issuing network questionnaires and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關鍵詞:大數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AHP
Key words: big data;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capabilities;AHP
中圖分類號:D630?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2-0017-04
1? 國內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在界定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能力有關理論的基礎上,從社會管理、社會公共服務、公民參與角度來剖析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從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來衡量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水平和質量。Silvestre Hugo Consciência等人(2016)分析了政府在解決社會沖突等公共服務方面的能力,認為合作的方式解決公共管理與納稅人、服務用戶之間的糾紛的有效途徑,利用共同生產模式,選擇效率和有效性兩個指標來衡量用戶是否完全滿意。Choi SM Choi等人(2016)根據灌溉管理轉移(IMT)理念,運河共線IMT之間的KRC和地方政府,利用結構化的問卷調查對農民、KRC成員和當地政府官員進行調查,農民對運河的維護的貢獻,發現需要管理與治理社會問題,需要普通公民的有效參與,從而來提高政府的社會公共服務能力。
國內學者有關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一些學者界定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理論概念、基本內容、表現特征、影響因素,依托有關理論,定性分析和探究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估問題。白昊明(2019)、湯志偉等(2019)對地方政府互聯網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及大數據背景下提升路徑進行研究。黃銳銳(2018)針對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鄉鎮政府隊伍建設及評價體系不科學,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界定不清,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合理,鄉鎮政府服務“三農”能力不足等四個方面分析制約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原因。陳自強(2017)對大數據視野中的西部民族地區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進行研究,提出適當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就有必要從健全公共財政制度、推進大部制改革、政府流程再造、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來尋求困境的突破之道。羅志偉(2017)依據“互聯網+政務服務”背景對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進行研究,提出從理念轉變、現代服務團隊建設、制度保障與信息技術利用等四個方面來全面推進。
第二,部分學者設計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構建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估體系,從實證研究的視角評估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出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基本策略。胡志明(2017)進行基于云模型的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價體系及實證研究,提出了由云模型、熵權法、相似度算法等組成的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價模型并進行實證研究。程灝等(2017)對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及驗證研究,從公民獲得感的視角對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進行探討。雷玉瓊等(2015)緊扣“能力”,結合“管理能力與利益相關主體滿意的評估模式”,厘定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概念和結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一套鄉鎮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評估指標體系。李曉園(2010)運用政府能力理論和企業能力理論構建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與其影響因素關系結構模型,以獲得的江西、湖北二省18縣調查數據對模型檢驗,發現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主要受行政環境、政府人力資源、政府回應和行政文化因素影響,并據此提出提高縣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對策。
目前學術界從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理論內涵、基本特點、主要內容、表現特征以及影響因素方面進行了分析,并且一部分學者構建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政府職能的變革,智慧政府的萌生,政府面臨著新挑戰,不斷出現和產生了嶄新的社會公共需求,客觀上要求重新定位和衡量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2?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理論
2.1 績效評價
從管理學的角度,績效指的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所期望的結果。績效評價又稱績效評估、績效測量等,是指對績效目標的完成程度進行綜合性評估的方法。公共行政領域越來越多地運用績效評價和成本核算等方法,發現管理和行政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完善公共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共行政服務的績效和水平。因此將績效評價方法運用到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中去,可以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進行有效的測度,從而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與建議。
2.2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與公民的實際需求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以最低成本實現最高效益為原則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進行整體評價則尤為重要,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目的是運用績效評估這一工具,為了促進地方政府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以結果為價值取向,對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指標體系進行評價,以此判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水平,來直接反映公眾實際要求。
通過建立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進行量化分析,從而促進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發展。即在評價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時,從公眾角度來考察公共服務能力,發現不足,不斷改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不斷地將評價付之行動,真正實現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績效管理。
3?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由不同領域、多個部門綜合組成,在評價指標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涵蓋所有內容,確保每個指標能全面體現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同時評價指標體系必須有效針對我國國情,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動態的調整。在查閱并整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系統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可比性原則提取本文所需要的初步信息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相關的指標,通過頻度統計將出現頻度較高的指標作為二級指標的備選指標集。為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保證指標體系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實地訪談和電話聯系的形式,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預測試,對指標體系進行修改,并對需要完善的指標進行補充。根據指標體系預測試結果,構建出具有4個一級指標和17二級指標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3.1 民生事業
民生事業服務反映人民生活的基本狀況,關系到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公共服務的基礎。民生事業體現了政府對民眾生活水平的關注程度,因此民生事業的績效是衡量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的主要指標。從當地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三個方面的水平來反映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成果,選取醫療支出水平、教育支出水平、就業率、失業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作為二級指標。
3.2 公共事業
公共事業服務反映了當地民眾的生活質量和公共利益水平,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包括了公共交通服務和公共文化服務等。選取互聯網普及情況、公共交通情況、公共圖書館藏書量、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四個指標進行調查,獲取公眾對地方政府公共事業績效評價的指標。
3.3 公共環境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到來,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人們在關注基本生活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生活環境水平,追求優質環境。公共環境反映當地環境質量,是體現地方政府服務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選取綠化情況、環境空氣質量、環境噪聲影響程度、污染處理情況作為二級指標。
3.4 公共安全服務
公共安全反映了一個地方的社會治安情況和社會穩定情況,是保障社會公眾安全,保障人們生命權利的重要條件。分別從刑事案件破案情況、食品安全情況、藥品安全情況衡量地方政府防控犯罪、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水平的公共服務績效。
4? 實證研究
4.1 調查問卷設計
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評價調查問卷包括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關于調查對象身份的基本信息采集。目的是為了了解調查對象的身份特征,共設計了5個問題。第二部分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水平調查,這部分問卷是為了了解公眾對政府部門各項服務和信息資源的滿意程度。該部分是整個調查問卷的主體,一共設計了17個問題,分別涉及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民生事業、公共事業、公共環境、公共安全四個方面。調查問卷的量化問題,主要采用態度量化方法,采用李克特10級量表,讓被訪者打分。
4.2 數據收集與處理
4.2.1 抽樣方法與樣本分析
本次調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社區住戶發放問卷進行調查。收集樣本數為129份,樣本分布特征如表2。
4.2.2 數據效度分析
一份調查問卷的好壞,除了要難度適中并且要有較高的鑒別度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度和效度。一般情況利用Cronbach α系數。它克服了半分法的缺點,是目前社會科學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以Cronbach α系數來測量同一理論維度下各個項目間的一致性,在基礎研究中,信度至少要達到0.8才可以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達到0.70就可以接受了。本文采用Cronbach α信度系數法進行問卷的信度分析。使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23.0來計算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數,計算結果如表3。
4.2.3 計算指標權重
通過與相關專家學者交流溝通,對各級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對其相對重要性進行評判,構建了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評判矩陣。利用層次分析法得到各級指標的權重值,處理得到的CR均小于0.1。因此通過一致性檢驗,得到的一級指標一級二級指標的層次單排序結果分別為:
進行層次總排序,計算的各指標層對于目標層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的總排序權值分別為:
4.2.4 模糊綜合評價集
Z=(0.004,0.016,0.056,0.101,0.165,0.185,0.195,
0.157,0.083,0.037)
4.2.5 計算綜合量分
通過以上方法計算得到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模糊綜合評價結果,根據上文的評語集
V={1 2 3 4 5 6 7 8 9 10}
則最終的綜合評價量分可計算為
4.3 實證結果驗證
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的研究過程中,根據層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標權重,可以分析出民生事業和公共安全建設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設施績效具有較大的影響,其權重值分別為0.24和0.40,公共事業和公共環境權重值較小,均為0.18。因此為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水平,應重點加強民生事業和公共安全建設,兼顧公共事業和公共環境建設,全面協調好公共服務工作,更好地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優質公共服務。
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的測評過程中,從整體評分結果來看,最終的綜合評價量分為6.28分,屬于比較好。
5?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對策建議
5.1 推進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的科學評價
在推進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的科學評價過程中,必須建立績效評價的多元主導體系,減少評價結果不夠全面,出現一定誤差,甚至評價結果偏離現實的可能性。同時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的科學性也離不開客觀真實的績效評價指標。在選取客觀真實的績效評價指標過程中,既要根據進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理論基礎和現實狀況,又要注意指標本身的屬性和特點。在此基礎上,遵循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方法廣泛聽取政府部門、公眾的建議,從而確定最佳的評價方法。
5.2 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制度建設
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高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法律法規、以及監督保障機制,易造成部門惡性利益膨脹,公共資源浪費。因此為了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監督保障機制,應當以法制化為原則,推進政府法律法規建設;以知情權的保障為基礎,構建信息公開的監督保障制度,提高信息公開的監督職能,從而進一步完善并優化監督保障機制。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監督保障機制建設中,要以知情權的保障為基礎,基于信息公開制度,構建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的監督保障機制。
5.3 合理利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結果
公眾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的最終對象,注重公眾參與,有利于居民基于自身已獲取的知識有效地參與到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中去,激發居民熱情,只有滿足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才有意義。在大數據環境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績效評價中越來越多地用到信息技術,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已改變了以往的績效評估方法,應當在借鑒國外績效評價研究的基礎上,以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結果為導向,堅持“以人為中心”,明確主體角色,實現數據交互與共享,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相關法律法規,采取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措施,從而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績效評價水平。
6? 結語
本文采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進行績效評價,以期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公眾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評價,引導地方政府轉變管理和服務觀念。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以及對目前技術水平的了解與掌握,從推進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的科學評價、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制度建設、合合理利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結果三方面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可以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績效評價的對策。
參考文獻:
[1]Silvestre Hugo Consciência, Catarino Jo?觔o Ricardo, Araújo Joaquim Filipe Ferraz Esteves de. Evidence of co-production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the case of the administrative arbitration centre in Portugal[J].Revista de Administra?觭?觔o. 2016,51(4):355-365.
[2]Perez-Lopez,G(Perez-Lopez,Gemma),Prior,D(Prior,Diego),Zafra-Gomez,JL(Luis Zafra-Gomez, Jose), Plata-Diaz, AM (Maria Plata-Diaz, Ana). Cost efficiency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service delivery. Alternative management forms in relation to local population siz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6,255(2): 583-592.
[3]Choi SM Choi, Soo-Myung, Yoon KS, Kim JS Kim, Jin-Soo.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Between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the Role of 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Management Under Public Irrigation Management in Korea[J]. 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16,65:69-75.
[4]湯志偉,等.地方政府互聯網服務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全國334個地級行政區的調查分析[J].電子政務,2019,06.
[5]白昊明.大數據支持下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路徑[J].電子政務,2019,06.
[6]陳自強.大數據視野中的西部民族地區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J].社會科學家,2017,04.
[7]胡志明.基于云模型的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評價體系及實證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7,12.
[8]雷玉瓊,李嵐.鄉鎮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建構——兼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研究現狀[J].中國行政管理,2015,11:30-35.